樊少荣
- 作品数:7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技术
- 周明全耿国华张仲立王建新赵宏安茹少锋康宝生王冰张德同樊少荣刘晓宁李春龙
- 针对破碎文物形状的特殊性,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技术,进行破碎文物计算机辅助复原的研究,提供文物计算机复原模型展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该项研究为文物的复原、修复、仿制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开辟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文物复原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
- 考古文物的数字化过程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 本文阐述了应用于文物复原的破碎文物数字化过程及应用于馆藏文物的数字化过程,介绍并分析了相关数字化设备(FastScan和Inspeck)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 樊少荣周明全姬利艳
- 关键词:文物数字化文物复原三维激光扫描仪
- 文献传递
- 考古文物的数字化过程研究被引量:18
- 2004年
- 文物的数字化工作是进行数字考古及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的工作基础,在相关考古学研究中均有成功应用。文中阐述了应用于文物复原的破碎文物数字化过程及应用于馆藏文物的数字化过程,介绍并分析了相关数字化设备(FastScan和Inspeck)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使文物的数字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经数字化的文物碎片为计算机辅助进行文物复原提供了可能,珍品馆藏文物经数字化后可以永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信息,并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文物的损坏。
- 樊少荣周明全姬利艳
- 关键词:文物数字化文物复原三维激光扫描仪
- 文化遗产数字化与保护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周明全耿国华朱恪孝赵宏安朱晓冬王建新张仲立贾麦明刘晓宁韦娜樊少荣李康
- 该项目针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利用信息科学新技术,完成了多项计算机在文物数字化、文物复原和修复、数字考古、数字博物馆方面的科研项目,解决了文物的三维数字化真彩色信息的采集、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浏览技术,基于内容的文物检...
- 关键词:
- 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化文物复原
- 破碎刚体三角网格曲面模型的特征轮廓线提取方法被引量:20
- 2005年
- 区分了三角网格曲面模型上的三组概念:外表面与断裂面、内外边及内外轮廓线.运用内外边的性质快速提取了外轮廓线,采用法矢夹角计算和统计方法获取了模型上断裂面与原表面夹角的经验阈值及断裂面面积的上限,继而确定候选特征点集,最后利用扫描线算法获取包络于候选特征点集的内轮廓线.基于以上步骤提出三角网格曲面模型的特征轮廓线提取方法,该方法正确提取了破碎刚体模型的特征轮廓线,使空间曲线匹配得以进行.
- 樊少荣茹少峰周明全耿国华
- 基于B-样条表示的物体轮廓曲线匹配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研究利用破碎物体的轮廓曲线进行形状复原。方法提出了3D曲线的表示和匹配方法。曲线的表示用B-样条曲线逼近到从碎片物体的轮廓线上提取的数据点,在弧长参数化下,曲率和挠率是空间曲线在旋转和平移下的不变量,且具有局部性和稳定性,因此将其选择为特征集。3D曲线的匹配就转化为1D字符串的匹配,并采用对于特征集排序方法。结果提高了匹配速度,匹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实验结果表明该匹配算法有效。结论对于物体形状复原有应用价值。
- 杜建丽茹少峰樊少荣周明全
- 关键词:B-样条特征集
- 破碎刚体互补形状匹配与拼接方法研究
- 本文主要针对基于特征轮廓曲线匹配的一般刚性物体的互补形状匹配与拼接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分析破碎物体的数字化获取过程,针对文物数据的采集问题,提出了所采用设备的功能缺陷,并给出了相应...
- 樊少荣
-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