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洪业

作品数:42 被引量:24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前沿高端学术交流活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中国科学社
  • 4篇学社
  • 4篇学史
  • 4篇知识
  • 4篇知识分子
  • 4篇科学社
  • 4篇科学史
  • 3篇子问题
  • 3篇自然科学
  • 2篇邓小平
  • 2篇新文化
  • 2篇新文化运动
  • 2篇新中国
  • 2篇远景规划
  • 2篇院士
  • 2篇中国科学史
  • 2篇中国留学
  • 2篇中国留学生
  • 2篇任鸿隽
  • 2篇社会

机构

  • 3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作者

  • 33篇樊洪业
  • 1篇王德禄
  • 1篇段异兵
  • 1篇李真
  • 1篇熊卫民

传媒

  • 9篇科学
  • 7篇自然辩证法通...
  • 5篇科技中国
  • 3篇民主与科学
  • 3篇科学文化评论
  • 2篇中国科技史料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历史研究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8
  • 2篇198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0年前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2006年
整整半个世纪以前的1956年,对于中国和中国的科学界,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共“八大”召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独立探索建设国家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制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和提出“双百方针”,又凸显这是一个“科学年”。 1956年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于当年1月14日至20日在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以知识分子问题为主的全国性大型会议。毛泽东到会讲了话,周恩来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著名论断。会后,中央发布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着手布署科学界12年远景规划的制订.并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这些高远宏大的定性描述是我们所稔熟的。关于这次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本文作者则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视角和思维,有钩沉和概览.但无细碎和空洞之感。
樊洪业
关键词:知识分子子问题远景规划新中国
《科学》杂志与科学精神的传播被引量:7
2001年
中文文献中的'科学精神'一词,是由《科学》杂志最早创用的,也是由《科学》杂志长期坚持传播的。任鸿隽与'科学通论'创刊于1915年1月的《科学》杂志,与此前传播科学知识的刊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它专门设有一个称作'通论'(初称'普通')的专栏。这个专栏不具体介绍数理化天地生工农医诸学科的专门知识,而是以科学整体为对象,讨论其共性问题,如科学的本质。
樊洪业
关键词:中国科学史
科学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被引量:8
1989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知识界发动的以民主与科学为主题的启蒙运动。本文试图分析知识界中科学家群对这场运动的影响与贡献。从儒士到科学家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家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一个人若成为科学家,他就必须遵循科学共同体的规范去从事研究工作,以他的科学活动得到科学共同体的认同,社会也由此承认他的科学家角色。当我们把亚里士多德、盖伦、张衡、葛洪都当作科学家时,实际上是只着眼于在今天看来是有科学贡献的一个方面,同时却忽略了科学共同体和虚拟了社会承认,结果给哲学家、医生、太史令、道士都加冕为“科学家”,这是用回溯法研究科学史所不可避免的。但毕竟应该把史学意义上的科学家与社会学意义上的科学家加以区别,后者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推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关键力量。
樊洪业李真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科学社任鸿隽知识界启蒙运动中国留学生
“知识分子问题”中的一个“典型”人物——竺可桢在1956年
2006年
回顾50年前的中国科学界,不能不说到竺可桢。且看他在1956年的科学活动大事日程: 1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期间受命准备,并干1月21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向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和与会代表做科学报告。
樊洪业
关键词:子问题知识毛泽东
中国科学院人的历史担当被引量:7
2014年
一 从院徽说起 中国科学院的院徽最早的版本是1989年10月,后来到2009年10月做了小改动,含义上也做了一些新的解释。院徽上方“中国科学院”五个字,由首任院长郭沫若题写。院徽环内是由六块晶体组成的一个物质结构图案,象征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学科的融汇和互动,中间形成一齿轮,象征派生科学技术的推进作用。我个人的解读是这样的,相对于任务而言,我们科学院是以学科为本位的,科学院具有多学科配合的综合优势,自然科学应该包括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对科学院的功能定位,最简练的概括应该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国家最高学术机构(体现为学部)和综合研究中心(体现为研究所群)。
樊洪业
关键词:自然科学
“研究院”东渐考被引量:7
1990年
中国科学院及其前身(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机构,它们不是中国传统社会所固有的,而是在社会变革中移植西方科学体制的结果。西方的科学体制有不同的类型,这种移植又是受中国国情制约的社会选择过程。中国科学院现在的通用译名,用英译Chines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樊洪业
华罗庚在1956年被引量:1
2007年
在半个世纪之前的1956年,中国科学家们的状态可以概言为“忙并快乐着”。在众多的科学精英中,华罗庚可以说是忙中更忙,快乐中更快乐的一位。
樊洪业
从“格致”到“科学”被引量:74
1988年
一切概念都是在历史中流动的,其流向和“流域”皆受制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条件。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而言,“格致”不是科学,而它终于演变为“科学”,是在开放的条件下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结果。一、作为道德修养方法的“格物致知”秦汉之际的儒家著作《礼记》中有一篇《大学》,相传其核心内容为孔子之言,其余为曾子的阐述文字。被认定为是孔圣人的话中有这样一段:
樊洪业
关键词:格物穷理自然科学秦汉之际道德修养方法西学格物致知
1956年:胡先骕“朽”木逢春被引量:1
2006年
科学新政——“双百方针” 1956年4月20日,在供高级干部阅读的《参考资料》上转载了苏联《真理报》4月10日的消息:“苏联部长会议通过李森科辞职照准”。路透社则报道说“李森科1948年8月在生物学大会上批评了和他不同的学说,有一些著名科学家被解职,若干研究所关门了。任何批评他的人都被称为唯心主义或反动者。李森科把他的理论应用到扩大粮食生产运动中,在像西伯利亚这样的荒地上种了几十万亩麦作物,所根据理论是寒冷环境会产生可以适应这种环境的品种,这计划显然失败了”【1】。
樊洪业
关键词:唯心主义粮食生产科学家生物学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被引量:13
2005年
1915年1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之中的学术杂志在上海刊行问世,刊物封面上醒目地印着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字样。这份刊物的创办者们是一批身居异乡、心系祖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几年的系统科学训练后,他们从内心对科学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立志引进西方人称为 Science 的科学,来改变祖国国力衰徽的面貌,是谓"科学救国"。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科学》月刊,为此他们首先组建了"科学社",不久又改建为"中国科学社"。今年时逢《科学》创刊和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90年来,前辈的科学救国理想已化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往事并非如烟,几代抖学家奋斗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史册中。本刊今年各期将连载由中国科学社电研究专家樊洪业先生编写的"史事汇要",为读者再现"赛先生"在中国发育成长的这一重要侧面.并借以为《科学》杂志后承者祭奠前辈的一瓣心香。
樊洪业
关键词:祖国中国科学社中国留学生字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