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艳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舞蹈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舞蹈
  • 6篇教育
  • 5篇舞蹈教育
  • 3篇美学
  • 3篇非职业舞蹈教...
  • 2篇艺术
  • 2篇舞蹈美
  • 2篇舞蹈美学
  • 2篇美育
  • 1篇大学舞蹈
  • 1篇动觉
  • 1篇动作语言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作
  • 1篇绣花鞋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性
  • 1篇艺术符号
  • 1篇艺术教育
  • 1篇艺术人才

机构

  • 18篇北京舞蹈学院

作者

  • 18篇武艳

传媒

  • 9篇北京舞蹈学院...
  • 3篇舞蹈
  • 2篇美育学刊
  • 1篇解放军艺术学...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美育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舞者隔空对话”话出了怎样的舞蹈?
2020年
"舞者隔空对话"是由青年舞者肖智仁发起的网络直播活动。肖智仁的自贴标签是舞动疗愈师、现代舞者和自由编舞,曾在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工作。我们曾有过短暂的师生缘。在我心里,他就是个舞台上的疯子,把舞蹈爱到细胞里的大男孩。他开播"舞者隔空对话"的初衷很单纯,只是希望在无法跳舞的日子,还能够为舞蹈做点事情。从舞台转战云端,从动作转向语言,从编导改行为主播。
武艳张晓成(图)
关键词:网络直播现代舞舞者编舞贴标签
中美高等非职业舞蹈教育比较——以上海师范大学与杨伯翰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非职业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美育的范畴。以中国上海师范大学和美国杨伯翰大学所开展的舞蹈教育为例,探讨中美两国在高等非职业舞蹈教育方面的差异,以期为中国高校进一步开展作为素质教育及美育的舞蹈教育提供借鉴和经验。
武艳
关键词:非职业舞蹈教育美育通识教育
中国舞蹈美学的问题域与发展趋势被引量:9
2014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的问题域从"舞蹈也要有美学"转变为"舞蹈美学是什么"。与此相应,舞蹈美学的研究路径由美学中的舞蹈研究转化为舞蹈中的美学(哲学)研究,研究形态也由零星的美学思考转变为系统化的学科式研究,为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美学建构的角度看,现代美学以视觉和听觉为审美感觉的闭合式的建构方式,是其在开端时错过舞蹈,在发展中面对舞蹈几近于哑口无言的理论原因。因而,动作与动觉为打开现代美学凝固化的视听核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拓展美学的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武艳
关键词:问题域本体动觉
论中国舞蹈美学方法论的发展态势与建构依据被引量:3
2016年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在理论研究中,没有明确的方法论意识、方法论选择,研究将变得混乱不堪且举步维艰。在舞蹈美学研究中,方法论是一个刚刚被意识到,但尚未获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当前,中国舞蹈美学的方法论意识处于相对自觉、但未完全自觉的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确定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及方法建构的依据,是推动中国舞蹈美学方法论步入自觉的前提。
武艳
关键词:方法论
主题、语言与转换——由“舞动无界”带来的舞学思考
2013年
"跨界·舞动无界"是一个研究东西方舞蹈创作审美差异性的跨界项目。本文将以编创工作为研究重点,从纵横两个维度展开研究。纵向方面重点研究不同编导如何进行主题和动作语言的选择,也就是内容与形式如何建构的问题;横向方面针对跨界交流中的转换问题,解析编导与演员的舞蹈思维如何转换。
武艳
关键词:主题动作语言价值观
理工类大学舞蹈教育的比较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和德克萨斯理工大学为例
2016年
以华南理工大学和德克萨斯理工大学为例,对两校在教育体系、实践活动、教学定位、教与学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了两所理工大学的舞蹈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并对理工类大学为何要建设舞蹈类专业、有何种特殊性、如何建设好艺术类专业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武艳
关键词:舞蹈教育
礼乐文化中两种舞蹈教育方式的发生与发展
2016年
中国舞蹈教育始终沿着两种途径向前发展。一种是依附在舞蹈艺术形式上,为培养专业舞蹈艺人而开展的舞蹈教育;另一种是依附在礼乐文化上,为规范贵族子弟而开展的乐舞教育。两种舞蹈教育都发生在我国的礼乐文化时期。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赋予两种舞蹈教育不同的特点。一种是俗乐舞的教育,强调技术性、表演性、欣赏性,具有娱人的特征,并且为控制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服务;另一种是礼法教育,强调以乐教和、规范行为,具有育人的特征。历经漫长的时代变迁,它们发展成为今天的职业舞蹈教育与非职业舞蹈教育。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独立个体的时代目标,这两种教育方式在各自的教育领域中既应该保留历史传承的核心特征,也需要融入当代的要求。
武艳
关键词:礼乐文化娱人育人非职业舞蹈教育
论席勒美育思想与素质教育舞蹈被引量:8
2013年
素质教育舞蹈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不仅充实了我国舞蹈教育的体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回归了舞蹈教育的人文精神。素质教育舞蹈更是美育体系的新课程,在继承与发展席勒的美育思想时,也从当代舞蹈艺术的实践教学中论证了美育的核心价值与意义。
武艳
关键词:美育舞蹈
从逻辑起点到体系建构——读吕艺生先生新作《舞蹈美学》被引量:3
2012年
吕艺生先生的《舞蹈美学》立足于"大舞蹈观",从原始舞蹈到剧场舞蹈,从中国古代乐舞到西方近现代舞蹈,纵观中西舞蹈的历史,透过纷繁复杂的舞蹈现象,努力探求舞蹈艺术本体的价值所在。《舞蹈美学》从"身心一元"观点出发,论证了无论是模仿还是操练(表现)的舞蹈,终究是"意识的肢体表现"。《舞蹈美学》由本质论、本体论、审美论三个部分共同建构,却始终没有脱离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最终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笔者认为,吕艺生先生的《舞蹈美学》建构了中国舞蹈艺术理论的"元艺术学"。
武艳
关键词:模仿
美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被引量:1
2016年
自1926年玛格丽特·道布勒在威斯康辛大学拉开美国舞蹈高等教育的序幕,至今已近百年。这段发展史笔者认为可分为三个阶段。一、1913-1934年,建立起自由的人文舞蹈教育;二、1934-1967年,发展专业化的舞蹈教育,舞蹈成为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三、1967年至今,人文性与专业化的舞蹈教育从冲突走向了融合,舞蹈教育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武艳
关键词:人文性舞蹈高等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