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吉闯
- 作品数:8 被引量:22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季节放牧对矮嵩草草甸植物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采用样方法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冬春季放牧、夏秋季放牧和不放牧样地各类植物叶面积指数、相对生长速率、地上活植物量以及叶茎比进行了调查分析,以研究不同季节放牧对矮嵩草草甸的影响。结果表明,7~8月,地上活植物量都是先增加后降低,7月24日达到峰值,其中夏季放牧地上活植物量最大,322.7 g/m2。不放牧对其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大,夏季放牧其叶面积指数不断增大,8月8日达到最大值3.9;冬季放牧其叶面积指数先降低后增加,7月24日降到最小值2.9;地上活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呈正相关。3种处理下矮嵩草草甸植物1个月内相对生长速率变化不同,7月9日~7月24日,群落地上植物量的净积累为正增长过程(RGR>0),7月24日~8月9日呈负增长(RGR<0),植物量下降。冬春季放牧下矮嵩草草甸各类植物的叶茎比不断增加,8月8日达最大值6;夏秋季放牧先增加后降低,7月24日达最大值6.9;不放牧先降低后增加,7月24日降到最小值4.3,8月8日达到最大值6.6。
- 苏爱玲张振华汪诗平段吉闯常小峰杨晓霞罗彩云徐广平胡宜刚
-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叶面积指数相对生长速率
- 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被引量:129
- 2012年
- 近几年,黄河源区高寒草原退化沙化明显。研究了黄河源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在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原退化程度加大,植被盖度、草地质量指数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逐渐下降,草地间的相似性指数减小,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单峰式曲线变化规律。随着退化加剧,禾草地上生物量减少显著,杂草类植物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莎草科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不受草地退化程度的影响。高寒草原土壤表层0~20cm的植物根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倒"V"型变化。高寒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之间呈"V"型变化规律,随着退化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随着高寒草原的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硝态氮、速效钾的含量和土壤紧实度都减小。随着高寒草原植被的退化演替,土壤退化越来越严重,贫瘠化不断加剧,到重度退化阶段,旱生沙生植物出现,呈现沙化初始景观。
- 周华坤赵新全温军陈哲姚步青杨元武徐维新段吉闯
- 关键词: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生物量土壤养分
- 增温对高寒草甸群落凋落物质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为了解未来增温条件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质量如何变化,将有助于增强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的认识。该文通过定位可控的增温试验平台,动态监测了凋落物生物量及其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地促进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F=35.757,P<0.001),降低了凋落物中的C、N含量及其C/N比,但提高了凋落物中的P含量;随着生长季的推移,增温显著增加了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N的比例。说明未来增温条件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C、N循环过程将可能加快。
- 林巧燕徐广平苏爱玲段吉闯张振华罗彩云汪诗平
- 关键词:增温凋落物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
- 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述评被引量:23
- 2011年
- 阐述了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包括结构功能指标体系法、综合指标体系及10多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同时对于指标的筛选、权重的确定、标准的划分等难重点问题给出了建议。提出了用多种方法来评价同一研究对象来进行比较和矫正的观点,并强调形成集自然、经济、社会、人类健康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的新型研究领域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叶鑫周华坤赵新全温军陈哲段吉闯
-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10年
- 青藏高原有各类天然草地14×108hm2,其中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约占青藏高原天然草地面积的50%,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6.2%。嵩草草甸是高寒草甸的主体,包括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藏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和高山嵩草草甸等,这5类高寒草甸平均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54.2、422.4、445.1、227.3和368.5g/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389.6、3548.3、11922.7、4439.3、5604.8g/m2,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10.55、10.15、27.82、14.82和15.21,远大于IPCC(2006)报告中地下/地上生物量比例的默认值(2.8±95%)。地下生物量对气候变化和放牧的反应比地上生物量更敏感,干旱和重度放牧均降低了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在极度退化状态下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例<2。对于轻度和中度退化的高寒草甸应以围封禁牧为主要恢复措施,但如果结合补播和施肥,则恢复速率会加快;对于重度和极度退化的高寒草甸,由于草地植物群落中优良牧草的比例极低,仅靠自然恢复很难进行恢复或需要的年限很长,所以必须采用人工重建的措施,并结合毒杂草防除和施肥等措施进行恢复,通过建立人工或半人工草地的措施予以重建。
- 布仁巴音徐广平段吉闯常小峰张振华汪诗平
- 关键词: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放牧气候变化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综述文摘选登
- 2009年
- 哺乳动物性早熟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小分子钠通道阻滞剂镇痛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及展望;寄生蜂调控寄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裂解汽油一段选择加氢Ni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储明星李霎周涛段吉闯朱家颖任志鹏
- 关键词:文摘选择性催化还原土壤种子库相关基因哺乳动物
- 祁连山金露梅灌丛草甸群落结构及主要种群的点格局分析被引量:28
- 2010年
- 金露梅灌丛草甸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采用Ripley的K(t)函数分析方法,对放牧和封育条件下主要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及金露梅灌丛群落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6年的围栏封育,金露梅灌丛草甸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从均匀或随机分布向随机或聚集分布转变的趋势,聚集强度随围封尺度增大而增加,随放牧的干扰而降低,聚集分布有利于种群发挥功能群整体效应。(2)围栏内不同功能群之间主要呈显著正关联;围栏外的禾草与杂类草、莎草与杂类草之间均呈显著负关联,出现种间资源竞争,且随着尺度的增大负关联逐渐增强,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差异明显。(3)围栏内外种群点格局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植物间相互作用和外界放牧干扰是影响物种不同尺度下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点格局的变化驱动了群落结构的变化。可见,长期夏季放牧抑制了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禾草和莎草植物的分株和生长,促进了杂类草的生长,金露梅灌丛草甸呈现出退化的趋势,围栏封育有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演替。
- 苏爱玲徐广平段吉闯汪诗平张振华
- 关键词:金露梅灌丛群落结构种群种间关系
- 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2
- 2009年
-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理论作为群落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土壤种子库是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有助于对植被更新和植被演替动态的了解,对于植被重建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草地土壤种子库作为潜在的植物群落,是种群的定居、生存、繁衍和扩散的基础,是草地未来地上植被发生的源泉。从草地尤其是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将来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并为高寒草地的植被重建和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 段吉闯周华坤汪诗平赵新全汪新川李发录牛建伟
- 关键词: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植物生态学植被重建植被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