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蕾薇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医院感染
  • 3篇体外
  • 3篇角质
  • 3篇角质形成
  • 3篇角质形成细胞
  • 3篇黑素
  • 3篇黑素细胞
  • 2篇体外构建
  • 2篇皮肤
  • 2篇组织工程皮肤
  • 2篇现患率
  • 2篇工程皮肤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感...
  • 1篇性感
  • 1篇医院感染监测

机构

  • 7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铜仁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江蕾薇
  • 5篇陆洪光
  • 3篇罗光英
  • 3篇陈璐
  • 3篇查筑红
  • 3篇王敏
  • 1篇余德厚
  • 1篇张敏
  • 1篇黄冰
  • 1篇何勤
  • 1篇蒋燕萍
  • 1篇龙义国
  • 1篇孟青
  • 1篇蔡灵龙
  • 1篇刘素琴
  • 1篇刘志
  • 1篇汪宇
  • 1篇张伟
  • 1篇李远英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贵州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的构建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体外构建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模型。方法:胰酶消化包皮的表皮,分别获取纯化的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将第3代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48 h后以1∶10(表皮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比例接种黑素细胞。结果: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混合培养5 d后,培养瓶瓶底培养物逐渐变为浅灰色,继续培养,颜色逐渐加深;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存活,细胞生长良好,并通过树突发生联系。结论:成功构建了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色素问题奠定了基础。
江蕾薇陆洪光
关键词: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
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正>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现状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以便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与实施干预。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及查阅病例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O年08月31日0点至24点期间内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王敏江蕾薇陈璐罗光英查筑红
文献传递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被引量:9
2010年
患者女,19岁。左上臂外侧结节、溃疡4个月,泛发全身伴发热2月,加重20天。皮损组织病理示脂肪小叶及小叶间隔内见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体积较小,核深染,核仁可见,围绕单个脂肪细胞浸润形成"花环状"结构,并见细胞吞噬现象,脂肪组织坏死伴炎细胞浸润,肿瘤未侵犯真皮和表皮。免疫组化:CD3(+),CD8(-),CD45RO(+),CD20(-),CD56(+),Ki-67阳性细胞大于90%。诊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入院3天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败血症而死亡。
江蕾薇余德厚龙义国张敏何勤陆洪光
关键词:皮肤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直肠腺癌皮肤转移一例
2017年
患者女,63岁,因左腹股沟皮疹半月于2015年7月12日就诊,无瘙痒、疼痛等不适,自行外用药物治疗,皮疹无消退,且呈进行性增多、增大。患者2年前曾在我院行直肠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定期化疗,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周文明汪宇刘志张伟李远英江蕾薇欧阳叶艮陆洪光
关键词:直肠腺癌皮肤转移术后病理直肠癌手术中分化腺癌左腹股沟
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体外构建含黑素的组织工程皮肤
目的:探索用人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s)和黑素细胞(Melanocytes,MCs)混合培养接种于去表皮的真皮(De-epidermized dermis,DED),体外构建含黑素的组织工程皮肤。...
江蕾薇
关键词:组织工程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
文献传递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状,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查阅在架病历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10年8月31日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患者170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74%,社区感染现患率为22.72%;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有ICU、烧伤外科等科室,社区感染现患率较高的有儿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为主,分别占48.04%、38.42%;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40.16%,内科显著低于外科(P<0.01),内科以治疗用药为主,外科以预防用药为主,治疗用药病原菌送检率33.19%。结论医院患者社区获得性感染较高,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标本送检率,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罗光英查筑红陈璐江蕾薇王敏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
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医疗设备、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做好医院感染监测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住院患者病情危重,接受侵入性操作较多,医院感染发病率高,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较为常见。因此笔者对我,
王敏江蕾薇陈璐黄冰罗光英查筑红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监测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被引量:4
2010年
患者男,3岁。头面部、手背、手指间皮疹伴口腔白膜2年。取病变部位鳞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多个部位真菌培养均有奶油样菌落生长,镜下见成簇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组织病理见表皮内有菌丝和孢子,真皮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根据形态学,生化实验等诊断为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经口服伊曲康唑和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皮损基本控制。
江蕾薇蒋燕萍刘素琴孟青陆洪光
关键词:白念珠菌
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体外构建含黑素的组织工程皮肤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探讨体外构建含黑素的组织工程皮肤.方法 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处理健康小儿包皮,获得表皮细胞悬液,分别用人角质形成细胞(KC)无血清培养基(SFM)及改良的M254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KC、黑素细胞(MC),并传至第3代.将第3代KC接种于培养瓶中,48 h后加入第3代MC(MC:KC为1:10)混合培养.制备人去表皮的真皮(DED),将培养第3代的MC、KC制成细胞悬液,按照1:10的比例接种于DED表面,采用液下培养和空气-液面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2周后取培养的组织工程皮肤分别做HE染色、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Masson-Fontana染色.结果 KC、MC混合培养于培养皿5 d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KC呈铺路石状生长,其间散布MC,且树突延伸到KC细胞间.两种细胞混合接种于DED 15 d后,HE染色显示在DED上有3~6层表皮细胞,并可见角质层,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银氨染色显示基底层见黑素着色.结论 MC、KC混合接种于培养皿可构建MC和KC接触生长的单细胞层,将MC、KC接种于DED可构建含有黑素成分的组织工程皮肤.
江蕾薇陆洪光蔡灵龙
关键词:黑素细胞角蛋白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