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波
-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游离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采用游离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 以左腿为主要供区, 根据颌面部缺损面积, 设计和制备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皮瓣成活、外观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的语音功能、吞咽功能, 满分均为10分, 分数越高代表恢复越好。结果共纳入47例患者, 男27例, 女20例, 年龄43~79岁。其中颊部恶性肿瘤19例, 舌恶性肿瘤19例, 牙龈恶性肿瘤9例;鳞状细胞癌40例, 腺样囊性癌5例, 黏液表皮样癌2例。颌面部缺损面积(54~84) cm^(2), 皮瓣面积(50~81) cm^(2)。手术中17例使用腓骨进行了下颌骨修复重建。47例患者均获6~18个月随访, 平均12个月。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 缺损均得到有效修复, 外观满意, 皮瓣供区均良好恢复, 语音及吞咽功能良好。语音功能评分为(8.15±1.35)分, 吞咽功能评分为(7.43±1.19)分。结论游离腓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效果满意, 皮瓣美观, 恢复时间短, 同时可以利用腓骨对缺损的骨组织进行修复。且供区隐蔽, 自身创伤小,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冯宇杰朱江吴森斌沈小波刘悦吴敏棋李磊宋冬惠
- 关键词:腓动脉缺损
- 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开唇露齿的相关牙根吸收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使用微种植体支抗辅助治疗开唇露齿后牙根吸收的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8例开唇露齿采取正畸治疗的患者,年龄12~23岁,上颌或双颌前突,前牙唇倾,上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分为实验组(种植支抗)9例和对照组(传统支抗)9例,实验组使用前后牙区共3枚种植钉支抗系统,对照组使用Nance托。正畸前后制取模型及拍摄全景片,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上中切牙牙根均明显吸收,微种植支抗组大于传统支抗组(P〈0.01)。结论:治疗开唇露齿的患者,前牙内收压低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使用微种植体支抗会更明显,治疗期间需注意力量控制及影像监测。
- 陈馨王林沈小波冯兴梅
- 关键词:微种植体支抗牙根吸收
- 血管化腓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动物试验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钛网塑形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狗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4例狗切除单侧下颌骨体,以自体腓骨瓣血管吻合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以微钛板内固定,钛网塑形人工骨粉植入恢复下颌骨形态及完整性,同期用人工种植体各一枚植入移植腓骨处,定期进行血液指标检测,X线检查及动物处死后组织学检查。结果:X线、骨密度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下颌运动功能检测、扭转、剪切力、压力、弯曲试验结果显示,植入物愈合正常,下颌外形恢复满意。结论: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钛网塑形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狗下颌骨缺损是可行的,重建下颌骨的功能和外形良好。
- 张健袁旭初冯兴梅张欣沈小波
- 关键词:腓骨瓣钛网下颌骨重建
- 血管化腓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下颌骨截断性缺损采用腓骨移植结合钛网、人工骨粒、同期种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移植,腓骨上缘平齐牙槽嵴,下缘钛合金网塑形,其内充填人工骨粒、腓骨松质骨、血液混合物,同时根据缺牙情况行钛种植体植入。结果:20例中1例失败,19例达预期效果,成功率95.0%。X片、ALP(血清碱性磷酸酶)、BGP(血清骨钙素)、下颌运动功能检测显示植入物愈合正常,下颌外形恢复满意。结论: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钛网塑形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在临床是可行的。
- 张健袁旭初冯兴梅沈小波
- 关键词:种植体植入钛网下颌骨重建
-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侧貌及PAR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观察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侧貌及正畸标准指数(PA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5月于我院口腔科进行诊治的42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并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儿Ⅰ期均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6个月,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6个月,2组Ⅱ期均给予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正。比较治疗前和Ⅰ期治疗后2组患儿颏部软组织侧貌形态和PAR指数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下唇基角、颊唇沟角增大,下唇凸点-H线距离缩小(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前牙排列、后牙排列、颊侧咬合、覆盖、覆[牙合]、中线以及PAR总分等指标均明显减小(P<0.01)。结论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有助于改善其软组织侧貌形态和PAR指数,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馨沈小波彭佳美冯兴梅
- 关键词:PAR指数口腔正畸学
- 解剖耳点和机械耳点的选择对FMIA值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的耳点选择对Tweed三角FMIA值的影响。方法对41例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测量解剖耳点、机械耳点所确定的不同的FH平面,分别测量FMIA值。结果不同的耳点选择对FMIA值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的耳点影响FMIA值的结果。
- 冯兴梅倪桂凤沈小波张健姚淑萍
- 关键词:X线头影测量
- 概念图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
- 2012年
- 采用"逆向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口腔错牙合畸形的形象化病例图片引出基本概念。多个同类病例图片进一步阐明所引出的基本概念,提高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基本概念的趣味性、逻辑性及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概念图的使用,体会概念图在正畸学习中的作用。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梳理,对错牙合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系统化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本学科的领悟能力。
- 冯兴梅沈小波钱伟伟钟志华
- 关键词:口腔正畸概念图
- 大鼠正畸牙移动中TGF-β_1在牙周膜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膜的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初步探讨TGF-β1在牙周膜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30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用单簧圈别针簧矫治器推上颌切牙侧向移动,于加力后1、3、6、10、14天系列观察牙周膜中TGF-β1的表达。以正常组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牙移动时,压力侧、张力侧TGF-β1表达增加,而张力侧3天、6天组TGF-β1表达明显增多,大于压力区。结论:TGF-β1参与了正畸牙移动牙周膜的改建。TGF-β1在正畸牙移动牙周膜改建中具有双重调节及抑制性反馈作用,有明显的成骨作用。
- 冯兴梅姚淑萍沈小波钱伟伟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牙周膜牙移动
- 疑难修复前正畸的临床体会
- 2007年
- 目的:探讨疑难修复前先期进行正畸治疗为修复体提供条件的临床方法。方法:对15例前牙缺失不具备修复条件的患者先行正畸治疗调整间隙及咬后再修复缺牙。结果:美观及功能效果满意。结论:针对一些缺牙修复条件不足的患者采用先期正畸治疗而后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沈小波冯兴梅
- 关键词:修复前正畸治疗成年
- X线头影测量不调值对口腔正畸诊断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X线头影测量不调值对正畸诊断的影响。方法:对41例正畸病例进行模型分析(牙弓长度拥挤度s、pee's曲线、Bolton指数、上下第一磨牙的关系的分析、测量)及头颅定位侧位片FMIA值的测量,计算X线头影测量不调值=(57-FMIA)×0.8。结果:仅作模型分析和模型分析结合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FMIA值的测量两种计算值对正畸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拥挤的总体不调值应加上X线头影测量不调值。
- 冯兴梅倪桂凤沈小波张健姚淑萍
- 关键词: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口腔正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