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伯尧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4篇动力学
  • 4篇分子
  • 4篇分子动力学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池
  • 2篇阳极液
  • 2篇阴极液
  • 2篇银离子
  • 2篇油水
  • 2篇油水界面
  • 2篇生物氧化
  • 2篇树枝状
  • 2篇离子
  • 2篇纳米
  • 2篇活性剂
  • 2篇功能化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动力学模拟

机构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船舶集团...

作者

  • 8篇温伯尧
  • 6篇白博峰
  • 4篇骆政园
  • 3篇孙成珍
  • 2篇寇家静
  • 2篇陈鹏玮
  • 2篇王云海
  • 2篇刘亚鹏
  • 2篇王茂健
  • 2篇高雷森
  • 2篇潘彬
  • 1篇杨海中
  • 1篇姚秀田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水下无人系统...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孔石墨烯分离CH_4/CO_2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3
2015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CH_4/CO_2混合气体在多孔石墨烯分离膜中的分离过程,分析了3种纳米孔功能化修饰(N/H修饰、全H修饰和N/―CH_3修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气体分子会在石墨烯表面形成吸附层,CO_2分子的吸附强度高于CH_4分子.纳米孔的功能化修饰不仅减小了纳米孔的可渗透面积,还通过影响纳米孔边缘原子的电荷分布提高了气体分子的吸附强度,进而影响了混合气体分子在多孔石墨烯分离膜中的渗透性和选择性.CO_2分子在多孔石墨烯中的渗透率能达到10~6GPU(1 GPU=3.35×10^(-10)mol·s^(-1)·m^(-2)·Pa^(-1)),远远高于传统的聚合物分离膜.研究表明多孔石墨烯分离膜在天然气处理、CO_2捕获等工业气体分离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温伯尧孙成珍白博峰
关键词:分离膜分子动力学功能化修饰
一种树枝状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枝状纳米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树枝状纳米银的制备是在一个微生物电化学池中进行的,微生物电化学池包括生物阳极、隔膜、阴极、阳极液、阴极液,阳极液中含有可被生物氧化降解的有机物,阴极液中含有游离的或络合的银...
王云海陈鹏玮潘彬刘亚鹏高雷森寇家静温伯尧王茂健
文献传递
Li/SF_(6)燃烧反应路径及机理研究
2023年
揭示Li/SF_(6)燃烧反应机理是构建燃烧动力学模型、高效组织燃烧过程的关键基础,但是现有实验测试以及宏观模拟方法难以揭示Li/SF_(6)燃烧的分步反应机理。文中结合ReaxFF反应分子模拟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Li和SF_(6)的微观反应过程,分析了反应物和产物组分的动态演化特性,获得了主要反应路径及其反应热。研究发现,反应的起始过程为SF_(6)分子S-F键的断裂,LiF是反应初始时刻的主要产物;随着反应的进行,多余的Li形成Li_(2)并与S成键形成Li_(2)S;反应后期,2个LiF分子结合反应形成Li_(2)F_(2)。基于反应物浓度变化获得了Li和SF_(6)的总反应速率,结果表明,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比例呈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反应物浓度或比例的增大均会导致反应物分子之间碰撞概率的增加;初始温度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结合第一性原理得到的反应物焓值,计算各个分步反应的放热量,进而得到Li/SF_(6)的反应热为-2216.7 kJ/mol,与理论值及实验值均接近。研究结果为复杂燃烧反应的分步反应机理揭示和反应热计算提供了有效途径。
温伯尧王起源孙成珍宗潇骆政园白博峰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第一性原理反应热
一种树枝状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枝状纳米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树枝状纳米银的制备是在一个微生物电化学池中进行的,微生物电化学池包括生物阳极、隔膜、阴极、阳极液、阴极液,阳极液中含有可被生物氧化降解的有机物,阴极液中含有游离的或络合的银...
王云海陈鹏玮潘彬刘亚鹏高雷森寇家静温伯尧王茂健
文献传递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癸烷-水界面吸附的MD模拟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具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吸附的癸烷-水界面的微观特性,从浓度分布和分子构象出发,分析界面分子排布对癸烷-水界面微观结构和性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癸烷水界面厚度约为0.378nm,界面处水分子偶极矩方向和癸烷分子倾向于与界面平行;SDBS在界面的吸附使得界面厚度增大,油水相互作用减弱,扰乱了水和癸烷分子在界面的定向排列;同时,发现癸烷水界面存在空隙,结合亲水基强烈的静电作用,使得界面处水分子扩散加剧,界面变形能力增强。
温伯尧孙成珍车煜全白博峰
关键词:油水界面分子构象分子动力学
一种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状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乳状液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状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水相中的羧基功能化纳米颗粒和油相中的氨基端封聚二甲基硅氧烷在油水界面反应生成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稳定乳状液。采用鼓泡法利用气泡在水...
骆政园王兴成温伯尧白博峰
油水界面上表面活性剂的脱附动力学及其离子调控
2022年
界面吸附/脱附过程是油水界面上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的关键限速步骤,探明其动力学特性对于揭示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及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耦合伞状采样的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癸烷-水界面上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分子的脱附过程,揭示了离子影响SDS分子界面脱附动力学及界面张力的微观机制.基于伞状采样模拟和Smoluchowski方程,获得了表面活性剂界面脱附自由能和脱附时间,实现了表面活性剂界面脱附动力学的定量描述;发现了离子对表面活性剂界面脱附具有抑制作用,表面活性剂的脱附自由能和脱附时间均随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大,揭示了其主要机制为离子静电屏蔽引起的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静电屏蔽更强的钙离子具有更显著的抑制效果;通过分析表面活性剂界面脱附和界面张力变化可知,SDS分子脱附能力与其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呈负相关关系,离子通过抑制SDS分子脱附减弱了其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钙离子的影响更为显著.
温伯尧杨海中姚秀田骆政园白博峰
关键词:油水界面分子动力学自由能
一种抑制多孔介质中水驱油黏性指进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提高原油采收率驱油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制多孔介质中水驱油黏性指进的方法。在本发明中,水相中的表面功能化纳米颗粒和油相中的功能化基团聚合物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生成吸附于油水界面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纳米颗粒表面...
骆政园蔚政良温伯尧白博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