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权
- 作品数:18 被引量:21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静态条件下水生植物对悬浮颗粒物沉积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7年
- 黑藻和苦草是两种长江土著沉水植物,具有不同的外貌形态,在静态条件下对黑藻和苦草两种水生植物群落对悬浮颗粒物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沉水植物对悬浮颗粒物的沉积均有较好的效果,作用以吸附为主,且以前9 h效果最好。两种水生植物对悬浮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主要发生于粒径较小的悬浮颗粒上(2.5μm),对于较大粒径的悬浮颗粒的吸附效果非常弱。
- 郭长城江亭桂潘国权王国祥喻国华
- 关键词:水生植物悬浮物
- 水网藻附着对亚洲苦草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7年
- 运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附着了水网藻的亚洲苦草(Vallisneria asiatica)叶片的荧光参数和快速光响应曲线.在水网藻主要附着的苦草叶片上部,15 d后F_v/F_m显著下降,光系统(PS)的光化学效率显著降低;附着水网藻的叶片通过热的形式耗散掉的能量极显著增加(P<0.01),有效荧光产量、光化学淬灭系数和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R)、Chl.a、类胡萝卜素(Car)、Chl.a/Chl.b和Car/Chl.a均显著降低;在快速光响应曲线中,当光照强度高于104μmol/ (m^2·s)后,随光照强度的增加,附着水网藻的苦草叶片的rETR显著低于对照,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且其饱和光强为248μmol/(m^2·s),显著低于对照叶片的685μmol/(m^2·s),表明水网藻附着苦草叶片后导致叶片光响应能力显著下降.
- 李强王国祥马婷王文林潘国权
- 关键词:水网藻苦草叶绿素荧光特性
- 水下光质对菹草和苦草生长的影响
- 光在水中的衰减依赖于波长和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溶解性有机物和浮游植物等悬浮物质对红蓝波谱光吸收和散射作用较大,使得入射光在水体传播过程中光强以及其光谱组成均发生改变。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效光主要是蓝光和红...
- 潘国权
- 关键词:菹草苦草植物光合作用光质
- 悬浮泥沙水体对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7年
- 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分别配置浊度为30、60和90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s)的混浊水体,将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成体植株分别种植于上述水体中,2个月后,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植株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水体悬浮泥沙对狐尾藻成体植株F_v/F_m和F_o影响不显著,植株PSⅡ无显著损伤.用30μmol photon/(m^2·s)的光化光照射10s,在30和60NTU的混浊水体中植株△F_v/F_m、q^P和rETR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在90NTU的水体中,q^P、rETR与对照的差异显著(P<0.05);q^N值≤0.1,表明在低光化光照射下叶片的热耗散少,能量更多的参与了光化学反应.在悬浮泥沙水体中植株的rETR日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植株的光合作用随水体浊度的增加显著降低.F_v/F_m日变化呈较为平缓的“V”形变化,植株受到的光抑制程度低;泥沙浊度≥60NTU时,F_v/F_m恢复变慢,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rETR_(max)随泥沙浊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光合作用能力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是一种较为耐受悬浮泥沙水体的沉水植物,悬浮泥沙对植株光合系统PSⅡ、抗光抑制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对光合作用能力影响显著(P<0.05).
- 李强王国祥王文林马婷潘国权
- 关键词:穗花狐尾藻悬浮泥沙
- 凤眼莲植株碳·氮·磷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为凤眼莲的利用与控制提供试验参考。[方法]在有凤眼莲生长的自然水体中,通过调查与原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跟踪监测研究凤眼莲植株碳、氮、磷含量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在生长期初期,植株有机碳的含量迅速升高,到2004年9月底达到最大值,此后呈现下降趋势;全磷、全氮均呈"升-降-升"的趋势,分别于2005年1月初和4月初达到峰值,其中1月初分别为1.08%、4.57%,4月初分别为1.04%、4.55%,3月出现低谷。[结论]在氮磷元素的积累过程中,凤眼莲植株氮元素的含量上升缓慢,而磷元素的含量上升快。
- 葛绪广王国祥李振国王文林潘国权
- 关键词:凤眼莲凋落物残体水环境
- 地下水位深度对芦苇生长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在直径35.5 cm、深100 cm的试验桶内装填80 cm高的江沙,调节并控制地下水位深度分别为-60 cm、-40 cm、-20 cm和0 cm,引种芦苇根状茎,模拟研究江滩湿地地下水位深度变化对芦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江滩湿地生态系统保育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深度降低,芦苇植株高度和节间数极显著降低(p<0.01),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小,植物通过形态调节和减少色素含量来减少叶片对光能的捕获;最大PSⅡ的光能转换效率(Fv/Fm)下降;电子在光合链中的传递速率(rETR)下降,参与CO2固定的电子减少;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qP)减少;光能以热的形式耗散掉的份额(qN)增多,光合作用下降.-60cm处理组芦苇植株在试验31 d相继死亡,持续的低地下水位深度使PSⅡ遭到损伤,芦苇生长受到抑制.其它各处理组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植株进一步生长,Fv/Fm值、rETR值和qP值上升,qN值下降,但组间差异减小,地下水位深度对植株生长影响减弱.
- 刘玉王国祥潘国权
- 关键词:芦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
- 常熟市昆承湖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和环境压力分析被引量:27
- 2007年
-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近年来昆承湖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该湖2005年水质进行评价,用等级聚类法进一步分析了其水质的空间差异,用TSIM方法分析了昆承湖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1998—2004年间,昆承湖污染总体上呈加重趋势,2003年污染最严重,在各污染因子中,氮污染负荷最大;昆承湖为Ⅴ类水或劣Ⅴ类水体;由于陆源污染差异和围网养殖的影响,湖区污染程度北湖>湖西区>南湖区;昆承湖TSIM>70,呈现较严重富营养化。并分析了昆承湖所承受的巨大环境压力。
- 杨文斌王国祥张利民曹昀潘国权
- 关键词:水环境
- 凤眼莲凋落物及其残体的沉降被引量:11
- 2009年
- 水生植物凋落物和残体的沉降在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有凤眼莲生长的自然水体中,利用沉降物捕获器原位采集凤眼莲生长、衰亡及腐烂分解等不同阶段的沉降物,分析测定其沉降量、沉降通量、有机碳、总氮和总磷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自凤眼莲死亡至残体从水面消失的4个月中,沉降瓶内的沉降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残体从水面完全消失时(4月中旬)沉降量达到最大值579.59g/m2,同时,沉降通量亦达到最高值7.54g/(m2·d),二者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凤眼莲生长期,沉降物的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较低,而随着凤眼莲衰亡,残体的不断沉降,至次年4月中旬残体基本沉降进入水体底部时,沉积物的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0.29%、3.66%、0.90%,之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 葛绪广王国祥李振国王文林潘国权
- 关键词:凤眼莲凋落物残体沉降物
- 江滩湿地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在镇江内江边选择面积为9 048 m2的水面建立中试试验区,分别引种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于2006年8月底引长江水进入实验区后对各植物群落进水与出水断面水体TN,TP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水体进入实验区时,TN浓度平均值为1.13 mg/L,输出时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出水断面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67 mg/L,0.52 mg/L,0.43 mg/L,TN截留率依次为41%,21%,16%,不同植物群落对TN截留效果不同,其中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水生植物对水体TP去除效果显著,引长江水进入实验区时水体TP浓度平均值为0.19 mg/L,输出时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出水断面TP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13 mg/L,0.09 mg/L,0.06 mg/L,各植物群落对TP截留率分别为31%,32%,31%。水生植物对水体TN,TP有明显去除效果,不同水生植物群落对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起到积极作用。
- 周晓红王国祥郭长城曹昀葛绪广杨文斌潘国权马婷
- 关键词:水生植物总氮总磷湿地
- 水体浊度对菹草(Potamogeton cripus)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2
- 2006年
- 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配置浊度为30、60、90、120、150 NTU和180 NTU的混浊水体,将菹草(Potamogeton cripus)幼苗分别移栽于上述水体中,观测菹草幼苗在各浊度水体中的生长发育状况,并用水下饱和脉冲叶绿素荧光仪(DIVING-PAM)测定菹草幼苗光合作用PSII最大量子产量(Fv/Fm)、有效荧光产量(Yield)、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N)等指标。结果表明,菹草幼苗对混浊水体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在30、60NTU和90NTU的混浊水体中,水体浊度对菹草幼苗的存活、生长发育及光合结构PSII影响不显著(p>0.05)。当水体浊度≥120NTU时,在短期(<10d)胁迫下,水体浊度对于菹草幼苗的存活、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10d),菹草幼苗虽能成活但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幼苗叶片受光胁迫时,能通过增加热耗散(qN)保护其光合结构PSII免受伤害;而更长时间的胁迫(80d),在高浊度(120、150 NTU和180 NTU)水体中的菹草幼苗开始大量死亡,其Fv/Fm、Yield、q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qN值的急剧下降,说明光合结构PSII开始受到破坏。
- 王文林王国祥李强潘国权马婷
- 关键词:生长发育叶绿素荧光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