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林香
- 作品数:16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颅窝肿瘤显微手术后并发皮下积液的护理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术后并发皮下积液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后颅窝肿瘤术后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对策。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和积极的对症治疗,29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因脑积水予以行分流手术调整;腰椎穿刺持续引流1例复发,再次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余病例预后良好。结论皮下积液是后颅窝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尽早发现,妥善处理,防止感染,愈后良好。
- 潘林香肖灿汤颖胡阳琼刘跃晖
- 关键词:后颅窝肿瘤皮下积液护理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干预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的气管切开患者216例,根据感染情况分为多重耐药菌(multiply 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B)感染组(全部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和非MDRB感染组(非多重耐药菌感染者)。采集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菌种,进行药敏试验,收集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216名气管切开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43例(19.9%)。43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68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时间、卧床时间、低白蛋白血症、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机械通气时间,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时间、低白蛋白血症、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机械通气时间是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容易发生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史、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时间、低白蛋白血症、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在临床中需要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防治医院感染。
- 汤颖胡阳琼肖灿罗嫩苗潘林香
- 关键词: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
- 人胚嗅鞘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方向,分化后的细胞存活和电活动情况。方法:将分离培养人胚OECs细胞经纯化后接种于培养皿内,2d后加入神经干细胞,设置5×10-6RTRA组,5%FBS对照组,分别于第10天后行NSE免疫组化检测,于7d、14d、21d对嗅鞘细胞组和RA组行tunnel细胞凋亡检测,于12d行膜片钳检测。结果:NSE阳性率OECs组80.3%,RTRA组77.5%,FBS组2%。7d、14d、21d对嗅鞘细胞组和RTRA组tunnel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0.9%、1.2%、1.4%,1%、3.3%、8.6%,分化后的神经元记录到快速激活快速失活内向钠电流及慢激活慢失活能延迟整流性外向钾电流。结论:OECs能诱导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促进分化后的细胞存活,并且有神经元样电活动,因此NSCs分化后的细胞具备了替代受损的神经元细胞的功能。
- 刘波滕晓华段答段答潘林香周蓉
- 关键词: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分化
- 不同年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长度的变化
- 2007年
- 目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可能是干细胞维持其自我复制能力的分子基础,然而对于这种酶活性表达在骨髓基质细胞端粒维持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还知之甚少。观察不同年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8在解放军163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进行。①实验材料:清洁级SD大鼠,雌雄不拘,体质量120~150g,购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根据大鼠年龄不同分为1月龄组、3月龄组、6月龄组、1年龄组、2年龄组。②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不同年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差别,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③实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PCR-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端粒酶活性,Southern印迹法测量各组细胞端粒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结果:①不同年龄各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别。②各组细胞增殖缓慢,不同年龄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周期显示,G0/G1期细胞多,G2/M期和S期细胞较少。各组间无明显差别。③1月至2年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651、0.676、0.615、0.815、0.672,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1月至2年组大鼠细胞端粒末端限制性片断长度分别为24.4、22.56、23.56、22.79、22.65kb。除1月组稍长于其他各组外,其余各组间端粒末端限制性片断长度无明显差别。结论: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基质细胞稳定表达端粒酶活性。②骨髓基质细胞能维持端粒长度,不随年龄增长而缩短,这可能与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有关。
- 滕晓华卢明刘波潘林香周蓉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端粒酶端粒
- 防悬骨牵引架
- 防悬骨牵引架,涉及骨牵引架的设计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U形弓架、牵引钢针、分别设置于U形弓架左右两端的、用于穿装牵引钢针的牵引耳;在两个牵引耳的外侧、于牵引钢针上设置防旋支架;防旋支架为U形,防旋支架的两端与牵引钢针可...
- 潘林香吴进邱紫淑
- 文献传递
- 严重创伤患者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意义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意义。方法方便选取于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6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将其中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他3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对比患者护理效果,指标观察急救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乳酸清除时间、PT、APTT恢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救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3、16.190、31.226、11.927,P<0.05),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11.25±2.23)h、PT、APTT恢复时间(12.36±2.32)h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55、33.026,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护理过程中,以整体护理模式作为患者护理模式,其应用的价值比较高,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升了患者护理质量,也在患者护理过程中,有效地为患者病情控制奠定了基础,所以能够以该模式为主导,提高护理质量。
- 吴进潘林香李白玲
- 关键词:严重创伤患者整体护理模式
- 不同年龄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端粒长度的变化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端粒长度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为研究治疗性克隆中核供体细胞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Southern印迹法测量细胞端粒末端限制性片段(TRF)长度,同时采用PCR-ELISA法测定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①随大鼠年龄增长,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不断下降,主要表现为G0/G1期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细胞增殖指数下降。传代培养后这种表现更为明显;②一年组和两年组第十代成纤维细胞倍增时间比第一代细胞明显延长;③随着年龄增长和传代次数的增加,成纤维细胞的端粒TRF长度随之缩短,以后者的影响更大;④各年龄组成纤维细胞均不表达端粒酶活性。【结论】①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随年龄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以后者表现更为明显。②细胞端粒TRF长度随年龄和培养时间延长而缩短,其中体外培养造成的端粒丢失更为显著。
- 刘波滕晓华彭立辉卢明潘林香周蓉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细胞分裂端粒
- MEWS在筛选神经外科潜在危重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筛选神经外科潜在危重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6月284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采用MEWS评分,按分值启动相应程序化监护方案;2014年7~12月神经外科204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护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5.63%VS16.17%,x2=4.44,P〈0.05),抢救成功率高(87.5%VS39.4%,r=8.64,P〈0.01),抢救准备时间短[(2.54±1.80)minVS(7.06±2.65)min,t=6.85,P〈0.01],出院时G0s预后评分高[(4.41±0.85)分VS(3.40±2.07)分,t=7.62,P〈0.01]。且MEws与GOS呈明显负相关(r=-0.659)。【结论]MEWS可以有效筛选神经外科潜在危重病,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干预,提高医疗质量,和谐护患关系。
- 肖灿胡阳琼汤颖罗嫩苗田玉辉潘林香
- 关键词:危重病护理工作
- 一种可调节的腿部体位垫
- 一种可调节的腿部体位垫,涉及下肢骨折需患肢抬高患者使用的体位垫的设计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本体、设置于第一本体一端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通过调节装置连接;调节装置包括一对导轨、与一对导轨相配合的滑杆;在滑杆上设置...
- 吴进凡兰桂潘林香
- 文献传递
- 疼痛分级护理策略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疼痛分级护理策略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9 年 6 月—2021 年5 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 63 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 32 例和观察组 3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分级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疼痛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 3 d 及 7 d 后 NRS 评分出现逐渐降低状况,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时间)<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组间)<0.05);且随着观察时间延长,组间差距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交互)<0.05)。术后 7 d,观察组患者人血清 P 物质、前列腺素 E2、神经肽 Y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分级护理策略可有效减轻骨盆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抑制疼痛应激反应,并控制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潘林香吴进李白玲
- 关键词:骨盆骨折疼痛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