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锦汉

作品数:17 被引量:57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动脉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老年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中层...
  • 2篇心病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管
  • 2篇血浆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中层厚度
  • 2篇衰竭
  • 2篇糖耐量
  • 2篇糖耐量异常
  • 2篇皮素
  • 2篇综合征

机构

  • 1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潘锦汉
  • 10篇钟惠娟
  • 8篇陈端
  • 7篇张立建
  • 5篇侯维宁
  • 4篇林海真
  • 3篇钟世勤
  • 2篇谢富兰
  • 2篇林卓慧
  • 2篇陈璐
  • 1篇谭锦志
  • 1篇梁少红
  • 1篇邓翠贞
  • 1篇冯曙平
  • 1篇李慧敏
  • 1篇刘冬霞
  • 1篇张立建
  • 1篇李慧敏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2篇北方药学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2015临床...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管理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脑梗死患者血压情况,对收缩压>170mmHg的73例患者中36例降压治疗及37例未降压治疗的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降压组患者血压下降及死亡率与未降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适当降压治疗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
潘锦汉陈端侯维宁钟惠娟张立建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压预后
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早期干预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进行高血糖干预治疗的转归。方法筛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GT患者(45~80岁)121人,分两组(干预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降压及调脂等治疗以及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同时给予二甲双胍治疗餐后高血糖,随访2年。结果2年后干预组无一例发展为糖尿病,对照组13例(21.7%)进展为糖尿病。对照组心衰及脑卒中的发病率均高于干预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GT的患者在降压调脂等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干预餐后高血糖,可显著减少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示重视筛查IGT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林海真钟惠娟侯维宁林卓慧张立建潘锦汉陈端
关键词:高血压IGT早期干预心脑血管事件
冠心病心律失常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心律失常通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2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通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通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8.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通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应该在临床推广。
钟世勤钟惠娟潘锦汉陈璐陈端林海真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琥珀酸美托洛尔稳心颗粒
血Cystatin C及β_2-MG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40例健康成人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MG与Cystatin C,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的血CystatinC及β2-MG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4±0.58)比(1.08±0.28)mg/L,P<0.05;(2.60±0.58)比(1.92±0.15)mg/L,P<0.01]。结论血CystatinC及β2-MG可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其敏感性优于血BUN和Cr。
张立建侯维宁谢富兰钟惠娟潘锦汉
关键词:高血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Β2微球蛋白肾功能损害
中老年住院病人IGT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2009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危险也在逐年增加,我们对2007至2008年住院的中老年病人进行了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林海真侯维宁钟惠娟陈端潘锦汉林卓慧
关键词:老年住院病人发病情况调查IGT心血管危险糖耐量异常中老年病人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特点及叶酸对其的干预效果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特点及叶酸对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接受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另选取同期前来本院体检的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结果,A组、B组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结果及心绞痛状态(发病频率、持续时间)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组和B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频率均较之前显著减少,B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结果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并判断其疗效的重要依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
张立建李慧敏潘锦汉余市成
关键词:叶酸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
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9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分级变化显著;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6.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潘锦汉钟世勤陈端
关键词:小剂量甲状腺素培哚普利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房颤类型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永久性与阵发性房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60例CHF患者,依据患者房颤患者的病发情况以及心电图诊断情况,将患者分为永久性房颤组(n=78)和阵发性房颤组(n=82),并且选择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无房颤的CHF患者作为对照组。房颤患者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运用电化学发光检测法进行测试。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低于永久性房颤组(P<0.01)。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受到房颤的影响,其中永久性房颤的影响相比于阵发性房颤更加明显。
钟世勤潘锦汉陈璐钟惠娟陈端林海真
关键词:心房颤动充血性心力衰竭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无创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合用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被引量:6
2005年
谭锦志梁少红邓翠贞冯曙平潘锦汉
关键词: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兴奋剂无创正压通气合用治疗有创机械通气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
:分析与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pulse pressure,PP)与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radialpulse wave velocit...
张立建李慧敏钟惠娟潘锦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脉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