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洪俊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建筑
  • 5篇体育
  • 2篇雨水
  • 2篇雨水收集
  • 2篇雨水收集利用
  • 2篇水资源
  • 2篇体育馆
  • 2篇体育中心
  • 2篇围护结构
  • 2篇围护结构节能
  • 2篇节能
  • 2篇结构节能
  • 2篇建筑设计
  • 1篇地域性
  • 1篇地震
  • 1篇吊顶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效果
  • 1篇震后
  • 1篇整体性

机构

  • 10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建筑大学

作者

  • 11篇熊洪俊
  • 2篇刘碧波
  • 1篇黄兆生
  • 1篇何大海
  • 1篇何培斌
  • 1篇支运芳
  • 1篇周铁军
  • 1篇陈良春
  • 1篇伍垠钢
  • 1篇张辉
  • 1篇林峰
  • 1篇李小芳
  • 1篇陆婷

传媒

  • 3篇福建建筑
  • 2篇室内设计
  • 2篇山西建筑
  • 1篇重庆建筑大学...
  • 1篇空间结构
  • 1篇建筑技艺(中...
  • 1篇第十届全国建...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4
  • 1篇1997
  • 1篇199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建筑室内装修的艺术效果与技术手段——室内吊顶的形式与构造被引量:2
1996年
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现代装修技术的更新对于美妙的室内设计构思无疑是一种锦上添花。室内顶棚、墙面、地面是构成室内设计最基本的界面元素。
周铁军熊洪俊
关键词:现代建筑室内装修建筑艺术
山地体育中心空间环境的塑造被引量:1
2008年
以重庆市经开区体育中心规划为例,对具有山地特色的体育中心空间环境的塑造及其形态特征、空间关系的整体性、协调性进行了探索,以使建筑的布局、规划与山地环境相融合,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陆婷熊洪俊
关键词:体育中心环境塑造整体性
震后体育场馆防灾避难综合利用设计初探被引量:4
2009年
探讨了体育场馆防灾避难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体育场馆防灾避难综合利用的设计原则,分三个层面探讨了体育场馆防灾避难综合利用的模式,以使体育场馆成为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环节。
黄兆生熊洪俊
关键词:体育场馆防灾避难地震综合利用
建筑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利用被引量:4
2004年
面对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分析总结了现有的技术手段,以及国内外成功的实例.并通过北碚专用体育场建设项目探讨、论证了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为我国雨水收集利用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熊洪俊刘碧波
关键词:水资源建筑设计雨水收集利用
建筑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利用
本文通过对比碚专用体育场建设项目的探讨,论证了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为我国雨水收集利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熊洪俊刘碧波
关键词:水资源建筑设计雨水收集利用
文献传递
夏热冬冷地区体育馆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探析——以重庆北碚区缙云体育馆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从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的角度出发,根据体育馆的空间及其能耗特点,提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的措施,并通过重庆北碚区缙云体育馆围护结构节能计算的数据来加强夏热冬冷地区体育馆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措施的说服力。
林峰熊洪俊
关键词:夏热冬冷地区体育馆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盆式支承网架的合理应用被引量:4
1997年
本文阐述了盆式支承网架的两种实用计算方法。
陈良春支运芳何培斌熊洪俊
关键词:计算方法网架结构建筑结构
基于地域性的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探讨——以甘南文化体育中心设计为例
2012年
本文以甘南文化体育中心设计实践为切入点,以地域性表达为主题,探讨基于城市、自然与人文关联性思考的当代体育建筑创作实践,关注体育建筑中的地域性及场所精神的塑造,揭示当代地域性体育建筑设计的内涵。
伍垠钢熊洪俊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体育中心藏区
谈藏式传统民居空间形成
2013年
藏式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民居发展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在中国民居发展史上独树一帜。藏式民居的空间形成与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民族习惯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空间形成原理的分析,有助于对地域性建筑特色进行客观评价和综合性的认识,对藏式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何大海熊洪俊
关键词:传统民居
表皮的认知与设计倾向
2009年
当前建筑表皮的创作是建筑师关注的焦点,对于表皮不同的认知和侧重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潮流。本文着重分析了"skin"和"surface"两种对于表皮概念不同倾向的认知,并结合实例对这两种表皮的属性进行了解析,指出认知对于建筑创作的重要意义。
张辉熊洪俊
关键词:SURFACESKIN双层表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