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丽

作品数:19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磷脂酶A1
  • 4篇酯化
  • 4篇甘油二酯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3篇米乳
  • 3篇LECITA...
  • 2篇油脂
  • 2篇蒸馏
  • 2篇脂类
  • 2篇脂类物质
  • 2篇乳酸
  • 2篇乳酸菌
  • 2篇色谱法
  • 2篇水解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中脑
  • 2篇酯化制备
  • 2篇稳定性

机构

  • 18篇暨南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1篇安捷伦科技有...

作者

  • 18篇王丽丽
  • 9篇汪勇
  • 5篇韩雪
  • 4篇胡长鹰
  • 3篇唐书泽
  • 3篇宋坷珂
  • 2篇赵谋明
  • 2篇曹茜
  • 2篇田利春
  • 2篇王兴国
  • 2篇刘元法
  • 2篇傅亮
  • 1篇黄惠华
  • 1篇马顺
  • 1篇蔡子哲
  • 1篇张震
  • 1篇李明芹
  • 1篇张云

传媒

  • 5篇中国油脂
  • 3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农业机械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酵型营养米乳的研制被引量:16
2006年
以大米为原料,经过糊化等预处理后接入一定的乳酸菌进行发酵,最终获得了感官、组织状态良好的发酵型米乳。本研究对大米的加水量、菌种的种类及比例、发酵条件等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傅亮王丽丽田利春
关键词:大米乳酸菌发酵米乳
米乳饮料稳定性与脂肪球粒径之间的关系初探被引量:5
2006年
在制备米乳饮料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高压均质工艺参数对米乳饮料进行均质和稳定化,实验结果证明,不同的均质工艺参数对米乳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影响米乳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脂肪球的粒径,当脂肪球粒径为7.343μm时,米乳饮料稳定;脂肪球粒径为0.394μm时,米乳不稳定,脂肪会明显上浮。
傅亮田利春王丽丽
关键词:米乳饮料脂肪球粒径稳定性
发酵型营养米乳的研制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本文对发酵型营养米乳的生产工艺,影响产品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本实验中首先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驯化的乳酸菌产酸效果明显高于未驯化菌种,复合菌种发酵样品风味明显好于单...
王丽丽
关键词:米乳乳酸菌发酵稳定性
文献传递
响应面优化磷脂酶A1催化酯化制备甘油二酯被引量:3
2010年
以大豆油脂肪酸和甘油为原料,经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催化酯化制备甘油二酯。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条件,研究反应温度、加酶量、底物摩尔比值(甘油与脂肪酸摩尔比值)、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得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加酶量90 U/g,底物摩尔比值2.2,反应时间12 h。最佳条件下平均酯化率81.12%。反应混合液经过静置分层,采用分子蒸馏法除去油层中未反应的游离脂肪酸和副产物甘油单酯,得到甘油二酯产品,产品得率为51.32%,产品甘油二酯含量为72.62%。
王丽丽汪勇曹茜胡长鹰赵谋明黄惠华
关键词:甘油二酯响应面法磷脂酶A1酯化
高温气相色谱分析甘油酯的研究被引量:38
2011年
建立了高温气相色谱分析油脂样品中脂肪酸和甘油酯含量的方法。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定性定量准确。得到的脂肪酸、单甘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的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范围0.5~20.0 mg/mL内峰面积与被测物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试验表明,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69%~105.78%之间,RSD在0.27%~2.98%之间。用该方法分析各种脂肪酸和甘油酯均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
王丽丽汪勇胡长鹰张云
关键词:甘油酯毛细管柱
大豆卵磷脂中脑苷脂类物质的分析与检测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电喷雾质谱(ESI/MS)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鉴定和分析用柱层析法纯化大豆卵磷脂得到的各组分主要成分。经质谱检测纯化的组分中主要有两种分子类型的神经酰胺,分别是C18:0 d18:1Cer和C25:0 h d18:1Cer;主要有两种分子类型的脑苷脂,分别是C16:0 t18:2Ce和C17:0Ce。通过HPLC-ELSD分析,二次柱层析得到的神经酰胺含量99.43%,回收率为98.23%;脑苷脂含量为98.86%,回收率为97.27%。
韩雪汪勇胡长鹰王丽丽刘元法王兴国
关键词:脑苷脂电喷雾质谱HPLC-ELSD
响应面优化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催化酯化制备甘油二酯研究
以大豆油脂肪酸和甘油为原料,经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催化酯化反应制备甘油二酯。利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实验,研究反应温度、加酶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加酶...
王丽丽汪勇曹茜胡长鹰赵谋明黄惠华
关键词:甘油二酯响应面磷脂酶A1酯化
文献传递
中医辨证治疗眼底黄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对眼底黄斑出血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及对其病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48例眼底黄斑出血患者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分为中医组(n=24)与西医组(n=24)。对西医组患者与中医组患者分别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病情的复发率。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患者,P<0.05。在治疗后的1年内,中医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西医组患者,P<0.05。结论:对眼底黄斑出血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王丽丽殷明昌林燕谊郭月琴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病情复发
大豆卵磷脂中脑苷脂类物质的分离纯化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脑苷脂(Cerebroside,Cer)是动植物组织内主要的鞘脂类(Sphingolipids,SL)物质,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以大豆卵磷脂(Lecithin)为主要原料,用石油醚萃取大豆卵磷脂中的中性脂质,获得粗脑苷脂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石油醚萃取分离粗脑苷脂类物质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6.58%的粗脑苷脂。粗脑苷脂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采用氯仿/甲醇溶剂体系梯度洗脱。通过二次柱层析,分离得到了高纯度的脑苷脂类物质。
韩雪汪勇胡长鹰王丽丽刘元法王兴国
关键词:大豆卵磷脂脑苷脂硅胶柱层析
固体超强酸催化大豆油和大豆油脂肪酸酯化与酯交换制备单甘酯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大豆油和大豆油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和酯交换制备单甘酯,通过二级分子蒸馏纯化单甘酯。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大豆油30.0 g,大豆油脂肪酸20.0 g,反应温度200℃,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添加量0.26%(占大豆油和大豆油脂肪酸质量),甘油添加量12.66g和反应时间4.81 h。在最佳条件下,反应得到的甘油酯混合物中,单甘酯含量达到69.82%。甘油酯混合物在Ⅰ级135℃分子蒸馏除去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在Ⅱ级185℃分子蒸馏蒸出单甘酯,得到产品中单甘酯含量为96.54%。
张震曹茜汪勇马顺王丽丽唐书泽
关键词:大豆油固体超强酸单甘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