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发酵金樱子对断奶仔猪生长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将发酵金樱子(Rose laevigata Michx,RLM)添加于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与基础日粮组、抗生素组和未发酵金樱子组比较,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日粮组和未发酵金樱子组相比,发酵金樱子能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降低腹泻率及提高免疫能力;与抗生素组相比,添加0.2%发酵金樱子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均高于抗生素组,仔猪腹泻率、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含量均低于抗生素组。为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研究奠定基础。
- 刁新平陈美霞叶应建王利军武洪志
- 关键词:断奶仔猪腹泻率
- 发酵白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试验将发酵白术作为添加剂以0.1%,0.2%,0.3%三个梯度添加于基础日粮中,与添加O.2%未发酵白术组,添加抗生素组以及基础日粮组对照,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结果表明,①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发酵白术饲料添加剂能增强断奶仔猪食欲,提高断奶仔猪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与添加抗生素组相比,添加发酵白术组在采食量、日增重方面优于抗生素组。与添加未发酵白术组相比,添加发酵白术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要优于未发酵白术组。②免疫功能:在试验前期(1.14d),0.2%发酵白术组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IgA、IgG、IgM及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全期(1-28d),0.2%发酵白术组IgA、IgG和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未发酵组,0.2%和0.3%发酵白术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0.2%发酵白术组可显著降低血清中尿素氮(BUN)72.ALT含量,0.3%发酵白术组AST含量显著降低。综合试验各项指标,断奶仔猪饲粮中发酵白术最适宜添加量为0.2%。
- 刁新平王利军陈美霞叶应建武洪志
- 关键词:断奶仔猪腹泻率血液生化指标
- 发酵茯苓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选取240头28日龄体况相近(7±0.2)kg长大二元杂交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其中A为空白对照组,B^F组分别为添加抗生素组、0.20%未发酵茯苓组、0.15%发酵茯苓组、0.20%发酵茯苓组、0.25%发酵茯苓组。试验周期为28 d。试验旨在探讨发酵茯苓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评价发酵茯苓在饲料中的应用价值,确定发酵茯苓在仔猪日粮中的最佳添加量。试验结果证明,发酵茯苓有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断奶仔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缓解早期断奶所带来的应激效应。发酵茯苓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优于空白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较空白对照组Ig A、Ig G、Ig M、TNF-α、IL-2、IL-4分别提高了31.02%、16.87%、13.42%、44.06%、53.19%、1.64%。结果表明,添加0.20%和0.25%发酵茯苓两组和添加抗生素组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基本一致,结合养殖效益,认为0.20%为最佳的发酵茯苓添加量。
- 高鹏辉夏九龙王志龙武洪志焦睿颖王利军刁新平
- 关键词:断奶仔猪免疫功能
- 低淀粉饲粮条件下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作为淀粉来源的低淀粉饲粮条件下不同瘤胃降解淀粉(RDS)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各组分别以不同RDS水平饲粮作为发酵底物,体外产气法测定培养48 h时产气量和瘤胃发酵参数以及24 h时瘤胃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RDS水平的提高,体外培养48 h时产气量、潜在产气部分和产气速率呈线性升高(P<0.05),快速发酵部分产气量呈线性下降(P<0.05),干物质消失率呈线性升高(P<0.05);2)随着饲粮RDS水平的提高,体外培养48 h时发酵液微生物蛋白、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线性升高(P<0.05),pH和氨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3)随着饲粮RDS水平的提高,体外培养24 h时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的相对数量呈线性升高(P<0.05),黄色瘤胃球菌、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和溶淀粉琥珀酸单胞菌的相对数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合考虑,低淀粉饲粮条件下提高RDS水平有利于瘤胃发酵。
- 雒国彬王利军刘岩张广宁孙凯晶王馨影张永根
- 关键词:瘤胃发酵微生物区系
- 发酵北苍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 本试验主要对北苍术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断奶仔猪生产中,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本实验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嗜酸乳杆菌发酵北苍术,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含水量、接菌量...
- 王利军叶应建金三俊张永根刁新平
- 发酵北苍术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北苍术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影响。选取96头(7.0±0.5)kg28日龄断奶二元杂交"长白×大白"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期为35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第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Ⅱ组为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035%,硫酸粘杆菌素与杆菌肽锌11混合),第Ⅲ组为未发酵北苍术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2%未发酵北苍术);第Ⅳ、Ⅴ、Ⅵ组分别为: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3%发酵北苍术组。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1~14d),0.2%发酵北苍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Ig G含量提高19.1%(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0.3%发酵北苍术组与对照组相比Ig A和Ig M分别提高6.4%和20.5%,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分别提高12.1%和5.7%。(2)试验全期(1~28 d),0.2%发酵北苍术组Ig G、Ig M、TP和ALB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9.9%、7.7%、20.9%和15.6%。0.2%发酵北苍术组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25.6%(P<0.05),谷草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发酵北苍术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力,优于未发酵北苍术组,试验前期发酵北苍术最优添加量为0.3%,后期最优添加量为0.2%。综上所述,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发酵北苍术可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力,提高生长性能,与抗生素药效相近。研究为仔猪生产中以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类药物提供参考。
- 王利军赵文文么恩悦刘帅刁新平
- 关键词:断奶仔猪免疫指标生化指标
- 不同类型圆环病毒Ⅱ型疫苗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017年
-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两种类型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全病毒灭活疫苗)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120头生长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两种类型疫苗均不接种,Ⅱ组接种全病毒灭活疫苗,Ⅲ组接种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于不同阶段测定各组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腹泻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断奶后第1~14天,Ⅱ组和Ⅲ组比较仔猪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有增加趋势,Ⅲ组仔猪料重比和腹泻率显著低于Ⅱ组;断奶后第15~28天,Ⅲ组仔猪的平均体重与Ⅰ组、Ⅱ组相比差异明显,料重比和腹泻率显著低于Ⅰ组、Ⅱ组;在断奶后第1~28天,Ⅲ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最高,平均日采食量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显著,第28天时Ⅲ组仔猪的平均体重最高。说明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可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等。
- 张海阳刘帅王利军王天奇
-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断奶仔猪免疫功能
- 北苍术饲料添加剂发酵工艺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研究北苍术饲料添加剂最佳发酵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个因素(含水量、接菌量、发酵时间)3个水平的L9(33)正交试验优选发酵工艺条件,并采用蒽酮-浓硫酸法测定发酵后北苍术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含水量在50%,接菌量为4%,发酵时间为3 d。实验表明,此发酵工艺操作简单,能显著提高多糖含量,可为北苍术饲料添加剂开发利用提供新方法。
- 刁新平叶应建王利军陈美霞
- 关键词:北苍术饲料添加剂多糖发酵工艺
- 牛舍环境控制及改善
- 奶牛养殖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奶牛品种和营养等方面都受到了足够重视,然而我国奶牛单产仍然与世界奶业发展强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奶牛环境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的。本文以分析奶牛环境方面成功的管理措施,并基于我...
- 王利军孙凯晶刘岩王馨影张永根
- 关键词:奶牛舍
- 文献传递
- 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10头荷斯坦经产奶牛[平均泌乳天数为(214±38)d,平均乳产量为(26.2±2.4)kg/d,平均体重为(727±65)kg]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试验设计2种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的试验饲粮,分别为瘤胃降解淀粉水平为62.3%(占总淀粉的百分比)的低瘤胃降解淀粉水平饲粮(L-RDS)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为72.1%(占总淀粉的百分比)的高瘤胃降解淀粉水平饲粮(H-RDS)。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试验分为2期,过渡期7 d,每期试验21 d,其中适应期14 d,采样期7 d。结果显示:1)相比L-RDS组,H-RDS组有机物和淀粉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有升高趋势(P=0.07),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相比L-RDS组,H-RDS组尿素氮及它们占摄入氮比例有降低趋势(P=0.09),摄入氮、乳氮、粪氮、尿氮和沉积氮及它们占摄入氮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尿中总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蛋白产量亦无显著变化(P>0.05)。3)饲粮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乳产量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以上结果可知,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影响饲粮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对泌乳性能和氮平衡无显著影响。
- 雒国彬孙凯晶王馨影张广宁刘岩王利军徐宏建张永根
- 关键词:奶牛乳产量氮平衡表观消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