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瑞
-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列环素与血栓素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5
- 1989年
- 作者对不同病期的流行性出血热(EHF)75例进行了血浆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_2,PGI_2)和血栓素A_2(thromboxane A_2,TXA_2)水平的动态观察,同时进行了某些凝血指标的监测,发现EHF各期中PGI_2和TXA_2值的波动有一定规律性。尤为突出的是,从发热期至低血压休克期PGI_2水平急骤下降,造成PGI_2/TXA_2比值严重倒置,在EHF的休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 张继培王嘉瑞杨佩珍孙涛徐肇阴戴自英
- 关键词:前列环素血栓素出血热发病机理
- 流行性出血热与成人呼吸窘迫征(附10例报告)被引量:3
- 1995年
- 流行性出血热与成人呼吸窘迫征(附10例报告)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病教研室尹有宽,张继明,杨佩珍,朱惠如,王嘉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肺水含量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肺泡萎陷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
- 尹有宽张继明杨佩珍朱惠如王嘉瑞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 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与治疗
- 1986年
- 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近年来由于特异性实验诊断方法的开展,明显地提高了诊断率。特别是早期病人的诊断确立,有利于提高本病的治愈率。目前已建立的特异性实验诊断,国内应用于临床的有如下几种方法:1.
- 王嘉瑞
- 关键词:早期病人出血热抗体免疫荧光法黑线姬鼠诊断率血浆胶体渗透压
-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近展
- 王嘉瑞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免疫疗法输液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
-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进展被引量:3
- 1987年
-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流行较广泛,鼠是主要传染源。临床上有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等为特征。本病诊断依据为(1)流行病学,包括流行地区、季节、与鼠类接触史等;(2)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口渴、呕吐、酒醉貌、球结膜水肿、充血、出血,软腭、腋下有出血点,肋脊角有叩痛;(3)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数下降。尿检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等。特异性实验有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阳性者可确诊。
- 王嘉瑞
- 关键词:血浆胶体渗透压流行性出血热少尿低血压休克高血容量综合征补液量
-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临床报告
- 我院自1987年6月-1994年9月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10例,年龄20-58岁,平均39岁,男性8例,女性2例。发生ARDS中8例为危重型EHF,2例为重型EHF。 9例患者出...
- 尹有宽杨佩珍朱惠如王嘉瑞翁心华
- 文献传递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测定和意义被引量:5
- 1997年
- 张继明孙涛徐肇杨佩珍尹有宽王嘉瑞翁心华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内皮素血浆
- 输注血小板治疗32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
- 1994年
- 本文报告输注新鲜血小板治疗32例重型和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并以22例相同型别流行性出血热作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少尿持续时间平均缩短2.034天(p<0.05)。颅内出血和肺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认为早期使用新鲜血小板可起到预防出血作用。对出血症状明显并伴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明显降低者,更应积极尽早输注血小板,以避免发生大出血。
- 尹有宽白留江张继明杨佩珍王嘉瑞
- 关键词:血小板输血
-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现状被引量:21
- 1994年
-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现状许光瑞,王嘉瑞流行性出血热(EHF)治疗发展与发病机制研究密切相关。研究证实[1],病毒进入人体后,在血循环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的细胞内大量复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病毒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血...
- 许光瑞王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