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 作品数:15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SF3B1、TET2、RUNX1及TP53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SF3B1)、tet methylcytosine dioxygenase 2(TET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1)及tumour suppressor protein p53(TP53)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初治MD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分别检测患者SF3B1、TET2、RUNX1及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2岁(42~72岁),其中男性28例(62.2%),女性17例(37.8%)。SF3B1基因突变者8例(17.8%),TET2基因突变9例(20.0%),核型异常16例(35.6%),RUNX1基因突变者3例(6.7%),TP53基因突变者4例(8.9%)。SF3B1、TET2基因突变及核型异常比例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DS患者常伴有SF3B1、TET2、RUNX1及TP53突变,多数患者常合并染色体异常,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性贫血多有SF3B1基因突变。
- 毋艳刘晓娟王慧
- 关键词:突变
-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和地塞米松在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和地塞米松在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9~2012年间与本院接受治疗的28例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治疗方案:盐酸吉西他滨1 g/m2加生理盐水,第1、8天静脉滴注;长春瑞滨30 mg/m2加生理盐水,第1、8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 mg,第1、4天静脉滴注,4周为1个疗程,治疗3~6个疗程。结果28例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完成4~5个疗程,随访6~12个月,28例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0例,未缓解12例,总有效率为57.1%(16/28)。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9.3%(11/28)、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2.9%(12/28)、Ⅲ~Ⅳ度贫血发生率为10.7%(3/28)。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和地塞米松在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用药时要注意防治并发症。
- 毋艳王慧
- 关键词:吉西他滨地塞米松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86%,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不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 刘晓娟王慧王萍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化疗
- 西达本胺治疗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西达本胺治疗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30例,依据治疗用药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培门冬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西达本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46.67%,P <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26.67%,P>0.05。结论西达本胺治疗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 王慧毋艳刘晓娟
- 关键词:西达本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观察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2组化疗均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计数<20×109/L或≥20×109/L但有出血倾向时,对照组静脉滴注血小板;观察组血小板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于化疗结束后注射rhIL-11 1.5mg/次,1次/d,至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停用。观察2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及恢复至100×109/L时间、化疗期间出血情况及血小板输注量以及2组化疗结束后第14天骨髓巨核细胞数量。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化疗结束后第14天骨髓巨核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时间、血小板输注量、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IL-11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轻。
- 王萍葛守辈刘晓娟舒华娥王慧毋艳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化疗血小板减少
-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VAD方案化疗,观察组实施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血清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M蛋白、β2-MG及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IL-6、CRP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能有效调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改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王慧秦艳波毋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VAD方案血清指标炎症因子
- 66例套细胞淋巴瘤15年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66例M CL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各化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结果:66例患者男女比例3.71∶1,发病中位年龄为59岁,Ann Arbor分期以Ⅲ-Ⅳ为主(90.9%)。R-Hyper CVAD化疗方案的CR率最高,达到55.6%,其次为R-CHOP方案,CR率为44.4%。预期5年OS为35.5%±11.5%,预期5年PFS为8.8%±5.6%。患者起病时WBC异常(>10×109/L或<4×109/L),LDH异常,骨髓受累及,Ki-67指数,是否合并B症状,发病时M IPI分期是否为高危组及治疗过程中是否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均为M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CL患者预后较差,多见于男性,易累及骨髓及胃肠道等结外部位,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 毋艳王慧刘晓娟王彦艳赵维莅李军民沈志祥
-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利妥昔单抗预后
- 血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表达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需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38的表达及与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性。方法抽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二区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PCI术后因胸痛复查的冠心病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查结果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40例和非再次血运重建组74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心脏标记物、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PACAP-38 mRNA表达。多因素logistic分析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和保护因素,ROC曲线计算血PACAP-38 mRNA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再次血运重建组比较,再次血运重建组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脂蛋白a[Lp(a)]表达显著升高,而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缩短分数(FS)和局部射血分数(REF)显著降低(均为P<0.05)。再次血运重建组患者的PACAP-38 mRNA相对表达显著低于非再次血运重建组(439.85±85.56比625.55±75.21,t=4.896,P=0.0006)。Killip分级越高,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PACAP-38 mRNA表达越低(P<0.05)。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血PACAP-38 mRNA表达显著低于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357.52±72.31比454.52±86.35,t=3.073,P=0.0106)。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再次血运重建患者的PACAP-38 mRNA表达与hs-cTnI、CK、LDH、TG、TC、Lp(a)、纤维蛋白原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EF、SV和REF呈显著正相关性(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TnI、CK、LDH、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Lp(a)、NT-proBNP、左室舒张末内径、吸烟和高血压均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而PACAP-38、REF、EF和SV是独立预测保护因素(均为P<0.01)。ROC曲线显示,PACAP-38 mRNA表达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和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具有预测价值。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PACAP-38 mRNA<443.50时有再次血运重建风险。
- 秦艳波王慧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分析在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的40例分为对照组,采用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的40例分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两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采用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能够取得较佳效果,头孢类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疗效相当,且均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毋艳刘晓娟王慧
- 关键词:白血病头孢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疗效
- 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01/2012-12的患者12例,接受地西他滨20 mg/m^2·d×5 d方案治疗,监测患者血象、肝肾功能、骨髓象、骨髓病理学和细胞遗传学及肺部感染情况,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观察随访12月的疗效。结果 1个疗程后血液学指标改善的有12例;治疗2个及2个以上疗程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5例,血液学改善的有3例。出现Ⅲ~Ⅳ度血液学不良反应的有8例,发生率75%。肺部感染4例,发生率33.3%。随访12个月,6例存活,1例失访,1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后死亡,4例死亡。结论地西他滨5 d疗法可以有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高,其它不良反应相对轻微。
- 王慧毋艳葛守备刘小娟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