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军

作品数:38 被引量:47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湖泊
  • 10篇群落
  • 9篇群落特征
  • 6篇底栖动物
  • 5篇植物
  • 5篇黄河
  • 5篇长江
  • 4篇藻类
  • 4篇生态系统
  • 4篇黄河干流
  • 4篇干流
  • 4篇沉水
  • 3篇淡水
  • 3篇淡水贝类
  • 3篇营养化
  • 3篇软体动物
  • 3篇生态
  • 3篇水质
  • 3篇群落结构
  • 3篇物种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云南大学
  • 4篇曲阜师范大学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长江科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湖南省环境保...
  • 1篇嘉兴市农业科...

作者

  • 38篇王海军
  • 20篇王洪铸
  • 7篇崔永德
  • 6篇梁小民
  • 6篇舒凤月
  • 6篇刘学勤
  • 6篇赵伟华
  • 4篇沈亚强
  • 4篇潘保柱
  • 4篇茹辉军
  • 3篇冯伟松
  • 3篇张晓可
  • 2篇赵永晶
  • 2篇王勇
  • 1篇侯国兴
  • 1篇王建
  • 1篇姜苹红
  • 1篇张堂林
  • 1篇高如泰
  • 1篇许其功

传媒

  • 16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湖泊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2008年全...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施环境-水文-生态-经济协同管理战略,保护和修复长江湖泊群生态环境被引量:10
2015年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群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该湖群正面临江湖阻隔和富营养化等严重威胁。近年来,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治理效果不甚明显。其根本原因是:对由流域诸多胁迫导致的湖泊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此,本文提出应对长江湖群实施环境-水文-生态-经济协同管理战略,即在湖泊及其流域实施环境工程以控制入湖污染,实施生态水文工程以恢复自然水文体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增强生物自净能力,制定水环境经济制度以建立湖泊保护修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以实施适应性管理,前提是责任主体明确。
王洪铸王海军刘学勤崔永德
关键词:生态环境
不同外源营养负荷对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研究不同外源营养负荷对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亚热带长江流域的4个池塘中开展了氮磷营养添加实验。实验设置4个处理,即加氮加磷(+N+P)、只加磷(−N+P)、只加氮(+N−P)和氮、磷都不加(−N−P)(对照)。从种类来看,各种处理对浮游藻类种类数的影响不大,各处理中种类数相差不多,−N+P、+N+P、+N−P和−N−P处理中浮游藻类种类数分别为75种、79种、75种和75种。各处理均是绿藻门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门。从功能群来看,−N+P处理的中、富营养型藻类占比和+N+P处理的相差不多,二者均高于2个未加磷处理(+N−P和−N−P处理)的。+N−P处理的贫营养型藻类占比比+N+P处理的高,甚至高于−N−P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减氮不能控制藻类群落的中、富营养型藻类数量,只控磷能够推动浮游藻类群落从中-富营养型向贫营养型演替。这一结论有望为制定富营养化治理的氮管理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艳王洪铸马硕楠梁小民王海军
关键词: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功能群
河流泥沙及水流对黄河生态健康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为对黄河的生态健康进行评价,调查了2008年春、秋两季干流14个河段和4座水库,并选择高等植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群落特征等参数进行评价。生物评价结果既有效反映了水质和基质的空间格局,又有其自身分布特点。总体来说,上游的兰州以下河段及下游各河段的健康状况较差,中游各河段相对较好。回归分析表明了各种水文和泥沙过程对生物群落发展和生态健康的重要影响。文章最后就黄河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提出了管理建议。
王海军王洪铸赵伟华沈亚强茹辉军梁小民
关键词:黄河生态健康高等植物底栖动物鱼类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群底栖动物资源量宏观格局与预测模型被引量:2
2019年
长江泛滥平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湿地之一。近几十年来,该区域许多湖泊面临着渔业资源过度利用和人为富营养化等各种问题。建立区域尺度的湖泊生态系统定量管理平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基础。研究针对国际上缺少区域尺度高预测力资源量预测模型这一问题,利用底栖动物这一重要生物类群,开展了基于长江中下游46个中小型湖泊105湖次实地调查的区域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湖泊寡毛类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03±225)ind./m^2和(1.12±0.39)g/m^2,螺类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2±20)ind./m^2和(26.38±3.99)g/m^2,摇蚊密度和生物量为(356±62)ind./m^2和(1.86±0.58)g/m^2,总计密度和生物量为(847±248)ind./m^2和(29.41±3.97)g/m^2。环境分析表明,影响底栖动物现存量的主要因子是水深、透明度、水温、总磷、浮游藻类叶绿素a和沉水植物生物量,并据此构建了一系列底栖动物资源量预测模型。模型对底栖动物密度的解释率总体优于生物量。在系列简单回归模型中,对各类群密度和总密度的最优解释率为18%—33%,对各类群和总生物量的解释率为7%—18%;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对各类群密度和总密度的解释率为46%—49%,对各类群和总生物量的解释率为16%—55%。若考虑样本量大这一因素,模型的解释率明显优于过去已有工作。尽管多元回归模型相对于简单回归模型解释率普遍升高,但模型百分误差率没有明显改变。其中密度和生物量简单回归模型百分误差率的分别为76%—171%和115%—1034%,多元回归模型的百分误差率分别为88%—114%和141%—1015%。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选择变量少而预测能力相当的简单回归模型。
王海军王洪铸赵永晶潘保柱舒凤月冯伟松梁小民
关键词:底栖动物
长江流域淡水贝类分布模型与保护需求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研究以长江流域淡水贝类三大分类群(前鳃亚纲、肺螺亚纲和双壳纲)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获取贝类资料,在提取不同尺度环境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各类群贝类的MaxEnt分布模型与保护需求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变量是决定三大分类群分布范围的重要因子,其次为人类干扰因子。海拔和溯流距离是决定前鳃亚纲和双壳纲分布格局的重要变量,而这两个变量对肺螺亚纲的影响微乎其微。(2)建立了累积种数-面积(长度)关系,并据此推算出不同水域的最小保护需求,其中干流岸线1181 km(占总长的18.7%),支流岸线16960 km(占支流总长的8.7%),阻隔湖泊6397 km^2(占阻隔湖泊总面积的70.6%),通江湖泊5609 km^2(占通江湖泊总面积的86.3%)。(3)淡水贝类主要分布区在“三湖二干流”组成的生态系统网络,即鄱阳湖、洞庭湖、太湖、中游干流和下游干流。进一步分析发现,已建立的适宜淡水贝类的湿地保护区面积为2.1×10^4 km^2,河流保护长度为1885 km,保护区面积不足且多呈斑块状分布,与需要保护的潜在分布区重合度较低。相关结果有望为长江流域淡水贝类物种多样性保护和流域整体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和雅静王洪铸崔永德舒凤月王海军
关键词:淡水贝类MAXENT长江流域
长江河流-泛滥平原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与整体保护对策被引量:34
2019年
长江中下游河流-泛滥平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正面临着多重的严重威胁。因此,迫切需要修复和保护这一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文章全面系统地综述了长江河流-泛滥平原系统的生态研究进展,进而提出了整体修复与保护对策。首先,介绍了河流景观生态系统与水文连通性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然后,回顾了长江河流-泛滥平原的历史,概述环境与资源现状。2300万年前,长江贯通三峡东流,形成统一的大河。中下游泛滥平原星罗棋布河溪、湖泊(现有面积15770 km^2)和湿地,孕育出独特而复杂的淡水生物群落,为我国最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第三,指出长江河流-泛滥平原生态系统面临四大威胁:(1)栖息地丧失,包括河流渠道化、湖泊面积锐减(19世纪50年代后减少了约10000 km^2)、湖滨带退化和过度采砂;(2)水文情势和水文连通改变,包括建成的4.7万座梯级水库、大多数湖泊以闸坝与干流阻隔;(3)水体污染,包括富营养化、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塑料;(4)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包括过度捕捞和高强度围栏养殖。第四,系统阐明江湖水文连通度与湖泊生态系统的关系:(1)江湖阻隔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2)大型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生产量在一定程度的江湖水文连通度下达到最大;(3)阻隔导致各生态类群的鱼类物种多样性下降、天然鱼苗资源枯竭;(4)阻隔导致湖泊底层食物网结构简化,营养基础更加依赖有机碎屑。江湖阻隔的作用机制是:(1)阻碍湖泊与河流的水沙和营养传输,扰乱周期性水文波动,阻断或延滞生物的交流和生长过程;(2)削弱自然水文地貌过程,降低生境的时空异质性;(3)终止或减弱水文干扰作用。最后,提出了修复与保护对策。由于长江河流-泛滥平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巨系统,故必须在水系尺度上实施多样性整体保�
王洪铸刘学勤王海军
长江故道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资源衰退原因分析被引量:27
2008年
2003-2004年对天鹅洲和老江河两个长江故道的调查表明,该类水体的底栖动物在类群组成上与阻隔湖泊类似,以螺类和水生昆虫为主,但是有较多的流水性和冷水性种类.纵向比较表明两个故道底栖动物生物量比20世纪90年代下降了48.3%-78.6%,软体动物尤为突出.底栖动物资源衰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过度渔业,二是江湖阻隔.与长江流域其他类型水体的比较表明在中等程度水文连通的水体中底栖动物种类最多,软体动物尤其是双壳类的现存量明显较高.为发挥长江故道群对泛滥平原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作用,文末提出了关于合理放养和季节性通江的管理建议.
潘保柱王海军梁小民王宗兴舒凤月王洪铸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淡水螺类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换算方法被引量:6
2009年
软体动物的生物量常用带壳湿重表示,然而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宜计为生物量,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相对更接近真实生物量,但其测量过于繁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这2种干重生物量进行换算.选择长江流域常见的6种淡水螺类(环棱螺、长角涵螺、纹沼螺、大沼螺、方格短沟蜷和萝卜螺),对其螺壳的5个形态参数和带壳干湿重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6种螺类的5个形态参数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回归关系均为指数式(y=axb),其中,壳宽和壳长的换算效果(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百分误差率均值分别为22.0%和22.5%)好于其他参数;带壳湿重可通过方程直接换算为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百分误差率均值为21.7%).从概念的内涵和换算误差表明,无灰干重是表示螺类生物量的最适参数.
赵伟华王海军王洪铸刘学勤
保安湖菹草种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为了解近20年来保安湖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种群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以保安湖最大的湖区,即主体湖为研究对象,分季节对其沉水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及水深(Z_(M))、透明度(Z_(SD))、水中总氮(TN)、总磷(TP)和浮游藻类叶绿素a(Chl.a)等环境指标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菹草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2002年春季菹草生物量(B^(P.c))均值为356 g/m^(2),2012年上升至974 g/m^(2),2019年为1901 g/m^(2),菹草种群分布范围由中部扩展至整个湖区;(2)在春季菹草快速生长时,B^(P.c)与Z_(M)(Z_(M)≤3 m)呈显著正相关(r=0.52,P<0.01),与Chl.a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与Z_(SD)、Z_(SD)/Z_(M)、TN、TP无相关关系;有草区的Z_(M)(中位数为2.1 m)、Z_(SD)(中位数为0.93 m)和Z_(SD)/Z_(M)(中位数为0.48)显著高于无草区(1.8 m、0.45 m和0.28;P<0.05),有草区的Chl.a(中位数为8.13μg/L)显著低于无草区(14.10μg/L;P<0.05);有草区的Chl.a和TP的关系不明显,无草区的Chl.a的含量随TP上升而增加,且在相同TP条件下,无草区Chl.a多数高于有草区;(3)在夏季菹草衰亡后,夏季Z_(SD)/Z_(M)与B^(P.c)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1),Z_(SD)、TN、TP、Chl.a与B^(P.c)无相关关系;无草区TN(中位数为1.30 mg/L)显著高于有草区(0.72 mg/L;P<0.05);有草区和无草区的Chl.a均随TP的上升而增加,在相同TP条件下,无草区Chl.a和有草区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近20年来保安湖菹草种群生物量呈上升趋势,分布范围也在不断增加。在快速生长期(春季),大量菹草的存在有利于水质的改善。在菹草衰亡(春末夏初)后,其对水质产生的不利效应未持续整个夏季。
刘孟梅乔瑞婷刘佳豪余业鑫张苗李艳王海军
关键词:浅水湖泊浮游藻类环境效应菹草
藻型浅水湖泊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生态地位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小型底栖动物(Meiofauna)是指分选时能通过0.5 mm 或1.0 mm(本研究中指1.0 mm)孔径的网筛,但被0.042 mm孔径网筛所阻留的一类底柄生物,主要指多细胞动物.小型底柄动物是鱼、虾和贝等幼体阶段的优质饵料,在底层食物网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因种类多、数量大、世代周期短和终身底栖等优点,开始应 用于环境监测.国外已经在河流和湖泊就小型底栖动 物的现存量、生产量、呼吸、摄食和环境监测等开展了一 些研究.
闫福桂王海军王洪铸张堂林李为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生态地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