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手术
  • 3篇主动脉
  • 2篇三尖瓣
  • 2篇三尖瓣关闭不...
  • 2篇术后
  • 2篇体外循环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外循环
  • 2篇老年
  • 2篇夹层
  • 2篇冠脉
  • 2篇冠脉搭桥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非体外
  • 2篇非体外循环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篇王海平
  • 7篇刘晓君
  • 6篇姜先雁
  • 5篇张涛
  • 5篇吕振乾
  • 4篇凤玮
  • 3篇周保国
  • 2篇王刚
  • 2篇刘献成
  • 2篇潘世伟
  • 1篇崔美平
  • 1篇张瑛
  • 1篇蒋文彬
  • 1篇郭宏伟
  • 1篇张彬
  • 1篇王丽君
  • 1篇冯遵义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尖瓣置换同期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50例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二尖瓣置换术(MVR)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效果。方法 94例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TR患者,44例接受MVR术治疗(MVR组),50例接受MVR同期TVP治疗(MVR+TVP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术前7 d、术后2年的右房内径(RA)、右室舒张末径(RV)、三尖瓣舒张期瓣环径(DTV)、肺动脉高压(SPAP),观察心功能NYHA分级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病死率、2年存活率、三尖瓣轻度反流免除率和三尖瓣反流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RA、RV、DTV、SPAP均较术前缩小(P均<0.05),且MVR+TVP组缩小程度大于MVR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改善,且MVR+TVP组较MVR组改善明显。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患者。MVR组、MVR+TVP组2年存活率分别为96.00%、86.36%,三尖瓣轻度反流免除率分别为94.00%、84.09%,三尖瓣反流复发率分别为2.00%、11.36%,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MVR同期TVP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轻度功能性TR效果好。
刘晓君刘献成张涛王海平姜先雁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病变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成形术
术前血小板功能对冠脉搭桥患者出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功能对冠脉搭桥患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6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24h胸引流总量是否大于500m L分为正常术后出血组(58例)及严重术后出血组(38例);术前,通过血小板计数(PLT)及全血凝固分析法(测定血凝四项),对比两组患者术前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性,综合分析术前血小板功能与冠脉搭桥患者出血的关系。结果严重术后出血组患者术前,PLT为170.36±38.4×109/L、PT为16.8±5.2 s、APTT为40.7±13.7 s、中位TT为18s、FIB为4.21±1.32 g/L;正常术后出血组患者术前,PLT为196.32±50.5×109/L、PT为14.2±3.2 s、APTT为35.1±8.2 s、中位TT为13s、FIB为4.82±0.74 g/L;严重术后出血组患者术前的PLT及FIB显著低于正常术后出血组(P〈0.05),PT、APTT及中位TT显著长于正常术后出血组(P〈0.05);两组患者的MA值和血小板抑制率(INHADP、INHAA)差异显著(P〈0.05);术前PLT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具有预测价值(OR=2.11,95%CI:1.80~2.36,P〈0.01),术前FIB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OR=1.90,95%CI:1.70~2.04,P〈0.05)。结论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与术前血小板功能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PLT及FIB评价术前血小板功能,对冠脉搭桥患者出血具有预测价值。
刘晓君刘献成张涛王海平姜先雁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冠脉搭桥
75岁以上老年人两种冠脉搭桥法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7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的相关数据,明确两种手术对患者手术后早、中期的影响(2年内),为临床选择提供经验。方法比较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0年10月到2013年5月期间接受冠脉搭桥手术的75岁及以上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数据,分为体外循环组42例,非体外循环组68例,比较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别。结果两组病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1.0±6.3)%比(50.0±7.6)%,P=0.427]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52.0±6.1)mm比(51.0±5.7)mm,P=0.752]无明显差别;手术操作时间[(3.7±0.9)h比(3.3±0.3)h,P=0.242]、远端吻合口数[(3.3±0.9)比(3.1±0.6),P=0.304]、术后住院时间[(10.9±3.1)d比(11.1±3.7)d,P=0.548]无明显差别;术后两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0.3±5.0)h比(13.8±5.7)h,P=0.038]、ICU居住时间[(87.6±19.2)h比(73.9±17.8)h,P=0.021]、术后输注红细胞量[(1.9±0.4)U比(0.7±0.6)U,P=0.035]及输血浆量[(320±121)ml比(180±88)ml,P=0.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至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3.0±8.1)%比(51.0±9.6)%,P=0.560]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47.0±11.3)mm比(49.0±10.2)mm,P=0.376]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内心功能分级、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比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术后早、中期(2年)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冠脉搭桥方法对75岁以上老年人均安全、有效。
王海平凤玮吕振乾刘晓君张涛王刚周保国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感染性心内膜炎86例手术治疗体会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手术治疗效果,对围术期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6例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4例为自然瓣膜IE、12例为人工瓣IE。入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瓣膜关闭不全导致轻-重度反流、心功能衰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以上]、瓣膜赘生物半径大于5 mm、复发性败血症、血栓栓塞。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切除感染瓣膜、赘生物及瓣叶,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分析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复发率的情况,对IE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赘生物组织培养阳性检出率100.00%,以葡萄球菌及链球菌作为主要病原菌;围术期病死率为3.49%(3例),主要并发症为心、肝、肾功能衰竭,术后感染,败血症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瓣膜脓肿、瓣膜反流、病原菌类型、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及营养水平均作为IE手术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病原菌类型及营养水平均作为IE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IE的疗效确切,IE患者药物治疗欠佳情况下,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IE患者的心功能衰竭、术后感染严重耐药性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及营养不良均影响着IE手术治疗的预后。
刘晓君王丽君周保国王海平吕振乾冯遵义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预后因素
急诊与择期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风险和一年死亡率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急诊与择期冠状动脉搭桥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一步明确急诊手术风险及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同一术者实施的58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和504例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搭桥数目、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居住时间、二次开胸止血例数、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和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P=0.623)、左心室射血分数(P=0.387)、搭桥数目(P=0.423)以及术后一年全因死亡率(P=0.594)比较无显著差别;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P=0.011)、ICU居住时间(P=0.035)、二次开胸止血(P=0.039)、术后24 h引流量(P=0.000)、术后住院天数(P=0.006)以及术后输血量(P=0.003)上急诊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急诊组高于择期组(P=0.022)。结论急诊组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风险高于择期组,但两组患者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别。
王海平凤玮姜先雁吕振乾刘晓君张涛
关键词:急诊处理全因死亡率
口服胺碘酮预防7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对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5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术前将156例患者分为两组,胺碘酮组: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术前3~5 d给予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0.2 g口服,每天3次,手术当日及术后停止服用。胺碘酮术前服用时间为(4.0±1.2)d,总剂量(2.6±0.5)g。对照组:76例,其中男35例,女41例;术前相同的时间给予安慰剂口服,服用时间(4.0±1.4)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手术时间、移植血管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6个月内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两组患者移植血管数、手术时间、发生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8.7%(15/80)vs.34.2%(26/76),P=0.028]。胺碘酮组随访73例(91.3%),对照组随访66例(86.8%),随访时间8~24个月。随访期间胺碘酮组因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死亡2例。术后6个月内胺碘酮组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73)vs.6.1%(4/66),P=0.860]。结论对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术前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可以降低术后住院期间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王海平姜先雁凤玮吕振乾刘晓君张涛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房颤动胺碘酮
心血管术后心包腔留置纱布填塞止血2例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心血管外科手术对象是心脏和大血管,一方面由于其中血液压力高,部分患者血管壁中层病变、管壁菲薄、弹性差,外科缝合后常有吻合口针眼渗血;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出血部位手术中无法很好暴露及缝合止血,带来了新的渗血针眼,故有时手术过程中止血变得异常困难。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尝试采用纱布填塞压迫出血点,且把纱布留置在心包腔中后关胸,待术后循环稳定、引流少、出血停止后再开胸探查取出留置的纱布。现将2例成功病例介绍如下。
王海平潘世伟
关键词:心血管手术升主动脉瘤心肌梗死
主动脉夹层3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突然,误诊率、病死率高等特点[1],在基层医院尤其要重视AD的鉴别诊断,以免误诊漏诊。现将我院心脏中心收治的30例AD病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姜先雁张彬崔美平蒋文彬王海平郭宏伟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
Carpentier成形环与经典De Vega环缩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对比经典De Vega环缩术与Carpentier成形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在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24例应用Carpentier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22例行经典De Vega环缩术。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恢复良好。术后早期超声结果证实,两组患者三尖瓣成形效果均良好,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期随访显示,Carpentier成形环组较经典De Vega组效果佳,经典De Vega组三尖瓣反流程度及例数多于成形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arpentier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效果优于经典De Vega环缩术。
凤玮吕振乾张瑛刘晓君王海平王刚周保国
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夹层20例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所收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结果20例中1例死亡,1例好转出院,其余全部治愈出院,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治疗效果取决于积极的术前处理、准确的诊断、及时合理的手术。
王海平潘世伟姜先雁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