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赫哲族民俗文化的康养旅游产品设计——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认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具有良好的水域风光、独特的赫哲民俗文化等利于康养旅游发展的条件。通过对四排赫哲乡旅游资源梳理及调查,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康养旅游与民俗文化保护及传承有机契合,设计出基于赫哲族民俗文化的康养旅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赫哲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目标。
- 张韩王燕
- 关键词:民俗文化传承
- 沙生灌木收割机设计研究
- 我国沙荒地资源非常丰富。近几年来,为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我国大面积种植沙生灌木。根据沙生灌木的生物学特性,每3~5年必须平茬,平茬后生长加快,萌发力加强,具有复壮作用。但是收割沙生灌木一直是...
- 王燕
- 关键词:沙生灌木收割机机械设计设备选型生产效率
- 森林管理对东北次生林植被碳密度及其分配的影响
- 2024年
- 以东北东部山区4种管理梯度下相同演替年龄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包括天然次生林(WB)及在其冠下人工更新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混交林(MA),并对MA进行透光抚育形成的择伐红松林(SK)和对SK适时疏伐形成的疏伐红松林(KT),其管理程度依次增强。采用样地清查结合异速生长方程法量化植被碳密度(VC)及其各组分碳密度;测定多样性、针阔比等群落特征和土壤氮、磷等养分特征,探究森林管理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演替先锋优势种(PI)、演替后期优势种(LT)和林下植被层(UC)的碳密度在4种管理措施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LT由WB的9.39 t/hm^(2)增加到KT的107.02 t/hm^(2)。但是,伴生种的碳密度在4种管理措施间差异不显著,其碳密度波动范围为8.41—14.89 t/hm^(2)。VC随森林管理强度显著提升,其波动范围为96.34—135.40 t/hm^(2),VC年平均增长量波动范围为1.50—2.11 t hm-2 a-1,且在管理措施间存在显著差异。PI、LT和UC占植被总碳密度的比例在4种管理措施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I的占比随着上述管理措施逐渐降低,而LT的占比显著升高(由WB的14.0%提升到KT的82.2%);植被残体与活体生物量碳密度之比以及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碳密度之比在4种管理措施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比值的波动范围依次分别为0.05—0.13和0.24—0.30。乔木层碳密度与树种多样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林下植被层碳密度与树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并且VC与土壤氮储量、磷储量无显著相关性。这表明,在同一气候条件下,群落特征和树种组成是决定植被碳密度分异的重要因素,并且通过提升后期优势种占比的积极森林管理提升了东北次生林植被的碳密度和碳固持能力。
- 郭万桂张全智王传宽王传宽
- 关键词:温带森林森林管理碳密度多样性
- 恢复方式对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碳氮磷计量特征的影响
- 王燕
- 谈机械制造业中的生产安全被引量:5
- 2006年
- 在机械制造业中,如何对生产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这对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对机械制造业中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 王燕王述洋潘洪亮
- 关键词:机械制造安全控制
- 沙生灌木收割机研究设计被引量:2
- 2008年
- 研制出一种收割沙生灌木作业机。该机既能宽幅收获,又可高速平稳作业,传动简单,结构紧凑,生产率高,一次可完成收割集垄作业。
- 王燕王述洋
- 关键词:收割机
- 恢复方式对东北东部森林土壤碳氮磷计量特征的影响
- 2024年
-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是土壤肥力和植物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探索森林的恢复方式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准确评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对干扰和恢复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该研究比较测定了东北东部山区人工恢复的3种针阔混交林和天然恢复的4种落叶阔叶林的土壤、凋落物和枯落物的碳(C)、氮(N)和磷(P)含量,以及土壤pH、土壤密度等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人工针阔混交林和天然落叶阔叶林的土壤C、N和P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林分类型的O(有机质)层土壤C、N和P含量的波动范围分别为53.78–90.59、5.02–7.83和0.75–0.91g·kg^(-1)。人工针阔混交林O层土壤的C和N含量显著低于天然落叶阔叶林,而人工针阔混交林A(腐殖质)和B(淀积)层土壤的C、N和P含量均高于天然落叶阔叶林。人工针阔混交林O层土壤的C密度显著低于天然阔叶林。土壤C:N、C:P和N:P的波动范围为10.08–12.53、43.97–135.52和4.56–11.64;O层土壤的C:N在两种恢复方式的森林间无显著差异,人工针阔混交林O和A层土壤的C:P和N:P显著低于天然落叶阔叶林。土壤各层次的C和N含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范围0.40–0.76)。除C:N以外,恢复方式、土壤发生层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C、N、P含量、密度和计量比均存在显著影响。土壤密度和凋落物C含量显著影响土壤C、N和P含量。这些结果表明,通过人工恢复方式增加针叶树种的比重,使表层土壤的C、N含量降低,导致表层土壤的碳固持量减弱;但是对C:N无显著影响,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土壤C、N计量特征。
- 王燕张全智王传宽郭万桂蔺佳玮
- 关键词:养分循环
- 割灌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被引量:7
- 2007年
- 介绍了割灌机的应用情况、市场前景及发展方向。
- 王燕王述洋
- 关键词:割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