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琪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原发性
  • 2篇影像
  • 2篇影像表现
  • 2篇肉芽
  • 2篇肉芽肿
  • 2篇嗜酸
  • 2篇嗜酸性
  • 2篇嗜酸性肉芽肿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肿瘤
  • 2篇骨嗜酸性肉芽...
  • 2篇放射摄影
  • 2篇放射摄影术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病理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机构

  • 7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王琪
  • 3篇吕海莲
  • 2篇王海
  • 2篇郭立宏
  • 2篇田昭俭
  • 2篇胡营营
  • 1篇刘晋红
  • 1篇吴起嵩
  • 1篇李睿弢
  • 1篇陶莉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的诊断(附1例报告)
2009年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PPM)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的过渡型PPM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临床表现为咯痰带血丝。X线检查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见病变位于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类圆形,7.0cm×7.0cm,无分叶,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瘤由梭形细胞及上皮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EMA)阳性,S-100蛋白、嗜铬素A(CgA)、肌动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阴性。诊断为过渡型PPM。结论X线平片和CT检查有助于PPM的诊断,本病的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王琪田昭俭王海郭立宏吴起嵩
关键词:脑膜瘤肺肿瘤放射照相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胰腺腺泡细胞癌一例
2018年
患者女,48岁。主因体检CT发现胰头占位性病变就诊。患者精神好,食欲可,体重无明显下降,二便正常。体检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正常。CT检查提示:平扫胰头区类圆形等密度肿块,大小约3. 5 cm×2. 6 cm,边界清楚,平均CT值约44 HU,内部密度均匀,未见钙化及出血(图1)。
吕海莲刘晋红胡营营王琪陶莉
关键词:腺泡细胞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延迟期肿瘤包膜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考虑小肾癌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40~65岁)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比较肿瘤在肾皮质期、髓质期的增强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皮质期11例肿瘤显著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实质期12例均显示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与病理对照,SCT术前正确诊断11例小肾癌,另1例误诊为良性腺瘤。结论小肾癌的双时相螺旋CT增强扫描的增强特点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可在小肾癌的检查中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王琪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MRI常规扫描、DWI、SWI及增强扫描在骨嗜酸性肉芽肿(EG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EGB的MRI常规检查、DWI、SWI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多发1例,单发8例。颅骨病变3例,表现为颅骨穿凿样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呈哑铃状改变,无骨膜反应。四肢长骨病变3例,骨干为主,局限性骨皮质破坏,出现以病灶为中心超出其范围的层状连续性骨膜反应,骨髓及软组织水肿显著。四肢非长骨病变局限性骨皮质缺损,轻度膨胀,骨髓水肿。脊椎病变2例中,1例早期椎体高度无改变,椎体内及周围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与正常椎体界限清楚,见低信号边,椎体骨髓水肿显著;中晚期椎体成楔形或铜钱样改变,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椎间盘不受累。结论 :EGB的高场MRI表现有一定特异性,DWI、SWI对疾病的病理分期有一定价值,SWI对病变内出血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王琪胡营营吕海莲
关键词:骨嗜酸性肉芽肿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肺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血管球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血管球瘤患者的CT表现,并做文献复习,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患者,男性,53岁,查体发现右肺病变。CT平扫表现为右肺中叶直径3.8cm圆形肿块,边缘光整,CT增强扫描肿块周边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结论原发性肺血管球瘤非常罕见,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最终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王琪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病理亚型及其影像表现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S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结果本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9~70岁,中位年龄59岁。本组周围型14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15例手术病理多形性癌8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PSC患者的影像表现无特异性,各亚型的病理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
王琪王海李睿弢郭立宏田昭俭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
高场磁共振多种技术在骨嗜酸性肉芽肿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常规、DWI、SWI及增强扫描在骨嗜酸性肉芽肿EGB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常规检查、DWI、SWI以及增强扫描图像表现. 结果 9例病人中,1例多发,8例单...
王琪吕海莲
关键词:骨嗜酸性肉芽肿磁共振成像弥散成像磁敏感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