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圆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自媒体时代危机传播管理之对话新思维被引量:2
- 2016年
- 当今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态事件。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危机事件出现了有别于以往的发展和走向,即危机呈现更加多元化、频发化、规模化、难控制以及危害性远远大于传统媒体环境下其对公共领域的影响。
- 王笑圆
- 关键词:公共危机事件自媒体传播管理思维媒体环境
- 融媒时代广播电视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被引量:4
- 2020年
- 媒体融合推动新闻传播业不断变革发展,作为应用型学科专业,广播电视学的人才培养急需拥抱媒介新技术、新生态,在坚守新闻传播专业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应变、创新、融合,培养与时俱进、博识多通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 王笑圆
- 关键词:复合型应用人才新闻传播专业媒体融合新闻传播业应用型学科
- 环境新闻审美
- 2011年
- 随着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新闻也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注重新闻的审美效果,以实现环境报道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实现环境新闻的审美效果进行浅析。
- 王笑圆
- 关键词:环境新闻新闻审美内容美形式美
- 刍议日历书的出版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被引量:1
- 2020年
- 当前,融合文化意义与美学价值的日历书重现生机。日历书从主题、类别、装帧和出版形式上均呈现新特征,并随着消费环境的转变拓展出社交功能,这一变化为传统日历的发展开辟新道路。出版机构需要深度开发日历书的独特性内容,创新日历书的表现方式,依托新媒体传播加强营销力度,保证日历书的健康可持续出版。
- 王笑圆
- 关键词:出版
- 创新高校新闻史教学改革探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外新闻史是我国高校新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开设,对于夯实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大学新闻史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从四个层面探究如何创新高校新闻史的教学改革,从而推动整个新闻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 王笑圆
- 关键词:新闻史教学改革
- 《人民日报》环境报道研究(1998-2007)
- 如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我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新闻传媒作为社会监视器和环境监测者,以其反应迅速、报道真实、影响广泛、引导有力等特...
- 王笑圆
- 关键词:主流媒体环境新闻
- 文献传递
- 交叉、协同与再造:新文科背景下广播电视学专业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研究
- 2022年
-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新闻传播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学科之一,党的舆论监督工作是治国安邦的重要之举,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积极响应新时代需求,不负时代和人民。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正式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旨在全面引领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计划2.0版中就包括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新时期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的高度重视。
- 王笑圆
- 关键词:新闻人才
- 邵飘萍和任白涛应用新闻观之比较研究
- 2011年
- 应用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一个世纪的历程,进入20世纪中国应用新闻学步入早期研究和初创时期,应用新闻观随之逐步成熟起来。本文就应用新闻学在我国初创时期的两位学者——邵飘萍和任白涛他们的应用新闻观进行探讨和研究,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之处。
- 王笑圆
- 关键词:应用新闻新闻伦理新闻价值
- 公关语艺视角下的政务信息传播研究
- 2018年
- 文章从公共语艺的视角出发,探讨在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政务信息传播中语艺的运用对传播效果的重要性,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政务信息传播策略。
- 王笑圆
- 关键词:公关政务信息社交媒体
- 洛克哲学闪烁传播思想
- 2007年
- 在与洛克同时期的社会哲学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想到过什么“传播理论”,但是,在传播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够发现他们的著作里对传播思想的隐约触及。在洛克的哲学巨著《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中提出的“自由”、“交流”、“语词”、“反思”等理论,为后人研究传播学给予了源头启发和理论丰富,在西方传播思想史的银河中依然是熠熠生辉。
- 王笑圆
- 关键词:洛克哲学《人类理解论》《政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