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莉莉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骨髓
  • 6篇多发
  • 6篇多发性
  • 6篇多发性骨髓瘤
  • 6篇骨髓瘤
  • 4篇骨盆
  • 4篇成像
  • 3篇骨髓瘤细胞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预后
  • 2篇疗效
  • 2篇弥散
  • 2篇弥散系数
  • 2篇化疗
  • 2篇急性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百分比

机构

  • 10篇烟台市莱阳中...

作者

  • 10篇王莉莉
  • 6篇于洪艳
  • 5篇杨玲
  • 4篇刘海军
  • 4篇盖风
  • 3篇孙英莉
  • 3篇吴永芝
  • 3篇曲林涛
  • 3篇刘冬梅
  • 1篇孙海成
  • 1篇孙勇
  • 1篇李言飞
  • 1篇董明华
  • 1篇程永远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江西医药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天疱疮1例被引量:1
2009年
疱疹样天疱疮是天疱疮的一种特殊类型,本院收治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疱疹样天疱疮患者,现介绍如下。
于洪艳王莉莉孙英莉
关键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疱疹样天疱疮发病原因
骨盆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效果的无创评价价值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效果的无创性评价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3月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共21例,共计35例次,采用1.5T高场磁共振扫描仪对35例次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多次骨盆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测定ADC值,同时应用骨髓穿刺涂片评估相应穿刺点瘤细胞百分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ADC值与瘤细胞百分比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例患者35次骨髓穿刺后骨髓涂片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与相应穿刺点的ADC值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89,P<0.05)。患者化疗后骨髓瘤细胞比例不同程度下降,骨髓ADC值亦有下降,治疗前为(7.6±2.3)×10-4mm2/s,治疗后为(4.2±1.5)×10-4mm2/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磁共振ADC值与相应穿刺点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成正相关,骨盆磁共振ADC值有助于无创性评价多发性骨髓瘤的化疗效果。
王莉莉曲林涛盖风于洪艳杨玲刘冬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细胞磁共振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多发性骨髓瘤骨盆MR表观弥散系数值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骨盆磁共振(MR)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探讨ADC值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效果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1.5T MR扫描仪对14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化疗前后进行骨盆MR常规扫描和DWI(b=800)成像,选定病灶为感兴趣区,并测量其ADC800值,同时应用骨髓穿刺涂片检测相应感兴趣区的瘤细胞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化疗前后共28次骨髓穿刺点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与相应感兴趣区的ADC800值呈正相关(r=0.962,P=0.000<0.001)。14例患者化疗后9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骨髓ADC800值治疗前为(7.6±2.3)×10-4mm2/s,治疗后为(4.2±1.5)×10-4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骨盆MR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成正相关,ADC800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无创性评价指标。
盖风曲林涛王莉莉于洪艳杨玲刘冬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细胞磁共振成像
CAEA预处理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附文献复习)
2005年
目的评价CAE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足叶乙甙、阿霉素)预处理方案疗效。方法应用CAEA方案预处理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结果该方案有清除骨髓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移植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均获重建,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平均生存时间57.8个月,3年无病存活率为83.3%,5年无病存活率为50.0%,7年无病存活率为33.3%。结论CAEA预处理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于洪艳吴永芝孙英莉杨玲刘海军王莉莉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文献复习移植相关死亡率足叶乙甙CR1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防治被引量:1
2007年
吴永芝刘海军于洪艳王莉莉杨玲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大肠埃希菌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miR-17-3p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浆miR-17-3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0例MM患者为MM组,30例其他血液疾病患者为非MM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血浆miR-17-3p相对表达量,分析MM患者血浆miR-17-3p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血浆miR-17-3p相对表达量均值3.125为临界值,将MM患者分为高表达(miR-17-3p≥3.125)组43例和低表达(miR-17-3p<3.125)组47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不同miR-17-3p相对表达量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MM组血浆miR-17-3p相对表达量(3.125±0.710)高于非MM组(1.205±0.353)和对照组(1.146±0.261)(P<0.05),非MM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S分期Ⅲ期MM患者血浆miR-17-3p相对表达量(3.707±0.715)高于Ⅱ期(3.079±0.713)和Ⅰ期(2.915±0.708)患者(P<0.05),Ⅱ期患者高于Ⅰ期患者(P<0.05),不同年龄、性别、DS分期、诊断分型、血清乳酸脱氢酶、血钙及血红蛋白水平患者血浆miR-17-3p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25.6%)低于低表达组(65.9%)(P<0.05)。结论MM患者血浆miR-17-3p表达升高,与ISS分期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有可能成为新的MM肿瘤标志物。
刘海军王莉莉李言飞孙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19例
目的:探讨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收集我院1999-2005年41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患者进入本研究前均经过MP、M2或VBM...
杨玲吴永芝孙英莉于洪艳刘海军王莉莉
文献传递
血小板抗体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诊断及预后分析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PAIgG、PAIgA、PAIgM)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IL-18)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125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5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AIgG、PAIgA、PAIgM、IL-6、IL-17、IL-18、血小板(PLT)水平,分析组间差异。追踪ITP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后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 急性ITP组、慢性ITP组血清PAIgG、PAIgA、PAIgM、IL-6、IL-17、IL-18均高于对照组,PLT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6、IL-8、IL-10、PAIgG、PAIgA、PAIgM均呈正相关(r=0.215~0.508,P<0.05),IL-6、IL-8、IL-10、PAIgG、PAIgA、PAIgM与PLT呈负相关(r=-0.295^-0.417,P<0.05);ITP患者治疗有反应组血清PAIgG、PAIgA、PAIgM、IL-6、IL-17、IL-18水平均低于治疗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小板抗体联合白细胞介素诊断IT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95%CI:0.853~0.991),预测ITP疗效的AUC为0.830(95%CI:0.729~0.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抗体、白细胞介素水平明显上调,其水平与PLT计数、ITP治疗效果有关,联合血小板抗体和白细胞介素诊断ITP、判断ITP疗效价值较高,可作为ITP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有效血清学指标。
刘冬梅王莉莉董明华程娜娜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白细胞介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
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对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评价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ADC)与骨盆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髂骨骨髓穿刺检测骨髓瘤细胞比例,并于穿刺后行骨盆MRI检查,测量相应穿刺点的ADC值。结果 11例骨盆MM患者16个穿刺点,其中骨髓瘤细胞百分比正常的穿刺点5个,其ADC值为(510±268)×10-6mm2/s,余11个异常穿刺点的ADC值为(985±377)×10-6mm2/s,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次穿刺测量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与ADC值间的变化具有相关性(γ=0.32)。结论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可无创性评价骨盆MM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和疗效,可作为MM的优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王莉莉盖风曲林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盆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骨盆磁共振SIR1定量分析
2019年
目的评估磁共振T1WI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 on T1WI,SIR1)对多发性骨髓瘤(MM)骨盆病变治疗效果的评价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5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MM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骨盆MRI成像检查,结合骨髓穿刺结果,观察治疗前后MM患者骨盆磁共振信号变化,测量分析相应感兴趣区的T1WI信号噪声比(SIR1)的差异.结果25例MM患者经规范化疗后,14例接近完全缓解,11例患者未缓解.14例治疗后缓解者的骨髓信号T1WI上信号增高,T1WI骨盆骨髓SIR1值为(2.967±0.342),与正常对照组(3.126±0.3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化疗后未缓解者T1WI骨盆骨髓SIR1值为(1.896±0.521),与正常对照组(3.126±0.3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SIR1可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定量评价MM疗效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测手段.
孙海成王莉莉盖风程永远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磁共振成像信号噪声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