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祥
- 作品数:43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乳腺癌诊断中CR系统和普通钼靶片的对比研究
- 2002年
- 本文通过46例早期乳腺癌的CR系统和普通钼靶片对比研究,分析和掌握CR系统在临床的应用。结果显示对比结节状影(37/29)和致密状影(9/5),以及成簇样微小钙化(29/17)、局部结构紊乱(23/15)、血管影增多、增粗(13/8)的显示图象。提示CR系统钼靶片在病灶的形态显示和病灶内部结构征象的显示方面均优于普通钼靶片。
- 张光王连祥董桂青董强
- 关键词:CR系统早期乳腺癌
- 全文增补中
-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 1998年
- 我院自1991年10月以来对17例布加综合征病人施行了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就浚技术的优点、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等讨论如下。
- 于振海阮长乐张曙光李光新李兆亭周祝谦孙立国张丽萍王连祥
- 关键词: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并发症布加综合征病人适应证
- 肝动脉解剖变异在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04年
- 王连祥孙立国盛希中张丽萍
- 关键词:肝动脉肝脏疾病介入诊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经股、肱动脉联合治疗髂、股动脉长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 2010年
- 目的探讨联合经肘/股动脉入路治疗长段髂-股动脉病变的有用性。方法本组共20例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54~85岁,全部病例均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下肢发凉。术前踝肱指数0-0.43,PWV为0-1076。全组病例均经CTA或动脉造影证实一侧髂动脉合并对侧股浅动脉长段(≥5cm)闭塞12例,两侧髂动脉合并一侧股浅动脉长段(≥5cm)闭塞3例,一侧髂动脉合并两侧股浅动脉长段(≥5cm)闭塞5例。所有病例均同时行肘/股动脉穿刺。结果 18例患者成功进行腔内球囊/支架治疗,2例未能开通闭塞段。术后踝肱指数0.72±0.15(P<0.05),PWV1783-2532(P<0.05),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术后随访1-24个月。其中有1例在随访过程中因心脏疾病死亡,有2例分别在术后6、9个月出现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CTA提示髂股动脉有慢性闭塞,再次成功行球囊扩张术。结论当单一经股动脉路径难以实施时,联合经肘/股动脉入路治疗长段髂-股动脉病变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 李桂杰孙洁周祝谦张曙光孙立国王连祥
- 关键词:髂股动脉腔内治疗
- 心血管疾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老年患者肝脾CT影像及血液生化特点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老年患者肝脾CT影像及血液生化特点。方法选取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56例,根据肝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心血管疾病合并NAFLD 36例(A组)和心血管疾病未合并NAFLD 20例(B组),两组均行肝脾CT检查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A、B两组空腹血糖(FPG)、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酶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FPG、ALT、AST、GGT、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血管病合并NAFLD的老年患者脂肪肝一般为轻度,肝功能正常,应重点关注其心脏病情变化。
- 李淑英王连祥王建文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CT检查血液生化检查
- 医用X线阈值摄影尺
- 医用X线摄影质量控制装置--医用X线阈值摄影尺,由大、小二个同轴圆盘组成,分别标有X线机焦点大小、最佳肢一片距、极限放大率,最佳焦一片距计算常数等数值及相应刻度。利用本摄影尺可控制肢一片距和焦一片距处于最佳距离,既可保证...
- 李桂兰王连祥
- 文献传递
- 医用X线阈值摄影尺
- 医用X线摄影质量控制装置——医用X线阈值摄影尺,由大、小二个同轴圆盘组成,分别标有X线机焦点大小、最佳肢—片距、极限放大率、最佳焦—片距计算常数等数值及相应刻度。利用本摄影尺可控制肢—片距和焦—片距处于最佳距离,既可保证...
- 李桂兰王连祥
- 文献传递
- 左冠状动脉开口畸形1例
- 2013年
- 随着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提高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各种冠脉畸形(coronaryarteryanomalies.CAA)的检出日益增多,但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畸形病例却极为罕见、我院自1991年至今已行冠脉介入诊疗病人6000余例,发现此种左冠状动脉开口畸形仅此1例,现报道如下、
- 王连祥董少鹏李淑英侯应龙
- 关键词:动脉成像技术冠脉畸形螺旋CT
- 放疗支架对食管癌组合式治疗的研究
- 目的:探讨Ⅰ125放疗支架对食管癌组合式治疗的研究价值.方法:10例晚期食管癌放置了机织捆绑式携带Ⅰ125同位素支架,操作在透视下进行,将装有支架的释放器沿导丝送入食管,通过狭窄部位后,准确定位,固定释放器内心,后拉释放...
- 孙立国李桂杰王连祥张丽萍张光
- 关键词:食管癌
- 文献传递
- 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和影像学表现等,采用Forgaty导管取栓、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结果:37例中单纯取栓12例,置管溶栓8例,取栓+置管溶栓5例,取栓+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2例,取栓+PTA+支架术8例,溶栓+支架术2例,成功率100%.肢体疼痛麻木缓解、皮温变暖34例(92%).疗效为优22例(59%),良好10例(27%),一般2例(5%),不良3例(8%).1例腘动脉瘤溶栓后缺血加重截肢,2例取栓后第1足趾干性坏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7例失访,余术侧肢体均无缺血复发症状.结论: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李桂杰秦士勇周祝谦孙洁王连祥张曙光
- 关键词:取栓导管溶栓腔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