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恒 作品数:11 被引量:59 H指数:4 供职机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6036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检测输血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6 036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用盐水、酶、抗人球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6 036例输血患者中共筛查出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0.22%,其中自身抗体4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9例,分别为抗-D 3例,抗-E 2例,抗-A11例,抗-Mur 1例,抗M 2例。结论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必不可少,特别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更为重要,对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邓梅英 陈宇 王锦恒 蒋利星 宁芳 唐玉杰关键词:不规则抗体 自身抗体 输血反应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探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方法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器检验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份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其PCR定量<1.00*103copies/ml),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4.3%,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的符合率为92.8%,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3.3%,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4.2%。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0.2%,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指标的符合率为91.3%,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8.6%,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78.9%。用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本研究中的100份血液样本,其中有91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完全符合,符合率为91.0%;有9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完全符合。结论 :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特异性较高。在我国尚未充分普及PCR法的情况下,选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王锦恒关键词:时间分辨荧光 酶联免疫法 骨代谢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Ⅰ型胶原蛋白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N-端骨钙素(N-MI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00例MM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对比分析不同临床分期β-CTX、PINP、N-MID水平的变化。结果 MM组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结果表明,分期越晚PINP、N-MID越低,β-CTX越高。结论检测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可用于评价MM患者骨损害程度,骨代谢标志物可作为MM的预后评价指标。 欧阳清 刘健 石青峰 王小桃 王锦恒 杨峻 蓝兰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C肽、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淀粉样蛋白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C肽、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淀粉样蛋白(SAA)的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A组(未合并T2DM,n=38)与B组(合并T2DM,n=62)。比较两组血C肽、sdLDL-C、SA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根据是否发生CAS将B组患者分为CAS组(n=30)与无CAS组(n=32),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T2DM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B组血C肽、sdLDL-C、SAA、FBG、HbAlc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C肽、sdLDL-C、SAA、HbAlc水平均高于无CA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无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C肽、sdLDL-C、SAA及HbAlc是围绝经期女性T2DM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C肽、sdLDL-C、SAA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3、0.518、0.537,P<0.05)。结论血C肽、sdLDL-C、SAA水平在围绝经期女性T2DM患者中明显升高,是围绝经期女性T2DM患者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 黄立伟 容桂红 秦辛玲 杨建彬 何丹枫 王锦恒关键词:围绝经期 淀粉样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 β-CTX、T-PINP检测在评估骨髓瘤骨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物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按治疗方案将MBD患者分为含硼替佐米新药治疗组(试验组)和传统化疗组如VAD方案(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骨代谢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N-MID)和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P)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β-CTX的浓度值明显比治疗前和对照组低(P<0.05),T-PINP、N-MID的浓度值明显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高(P<0.05)。对照组骨代谢相关指标比较以及试验组治疗后ALP、钙离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骨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可作为MDB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BD方案治疗能够提高MBD的疗效。 欧阳清 刘健 石青峰 王晓桃 王锦恒 杨峻 蓝兰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及其重要性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对6851名患者在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HB sA 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 IV)和梅毒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 sA g阳性率12.14%,抗-HCV阳性率1.33%,抗-H IV阳性率0.38%,梅毒抗体阳性率0.39%。结论:检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对避免输血医疗纠纷,减少院内交叉感染,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邓梅英 阳彦芹 陈宇 黄巧莉 唐玉杰 王锦恒 粟明丽关键词:血液传播性疾病 医疗纠纷 初筛实验室抗-HIV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2006年 王锦恒 邓梅英关键词:抗-HIV 质控血清 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作用,保证安全输血。方法:统计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输血申请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和标本接收记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我院输血医疗行为更为规范,临床用血结构更趋合理,全血用量下降,成份输血率上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结论:输血科在临床安全输血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邓梅英 陈宇 粟明丽 王锦恒 黄巧莉 唐玉杰 宁芳关键词:输血科 临床输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及B淋巴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及B淋巴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急性加重期及30例缓解期COPD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CD56+)、B淋巴细胞(CD19+)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30例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外周血CD3+、CD3+CD4+、CD4+/CD8+、自然杀伤和B淋巴细胞水平均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缓解期组CD3+、CD3+CD4+、CD4+/CD8+、自然杀伤以及B淋巴细胞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缓解期组外周血CD3+、CD3+CD4+、CD4+/CD8+、自然杀伤以及B淋巴细胞水平均比急性加重期较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尤其在COPD急性发作期,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T细胞亚群失衡,同时自然杀伤细胞水平降低,这可能是COPD的发病机制之一。 王锦恒 欧阳清 刘健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B淋巴细胞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CLIA和ELISA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2~8月收治的100例梅毒确诊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期80例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均行 CLIA 和 ELISA 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CLIA 灵敏度为93.0%,ELISA 灵敏度则为88.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4,P>0.05;CLIA 特异度为90.0%,ELISA 特异度为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结论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面,CLIA 与 ELISA 灵敏度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应当根据检测目的的不同,选择最为合适的检测方法,同时当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及体征综合做出诊断。 王锦恒关键词:梅毒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