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 对比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应用或不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手术中操作及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性研究.将2013年2~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就诊的34例(37只眼)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PDR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IVR/PPV)组及单纯玻璃体切除术(PPV)组.IVR/PPV组术前1周注射雷珠单抗0.5 mg.观察两组手术中出血量(积液盒红细胞平均计数)、手术时间、术后短、长期再出血发生率及视力预后的差异.结果 随访6个月,总共29例(31只眼)最终纳入研究,其中IVR/PPV组12只眼,单纯PPV组19只眼.IVR/PPV组术中出血量(平均红细胞计数)为(79±62.24)×10^6/mL,显著低于单纯PPV组的(156.54±123.2) ×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8),手术时间(79.47± 15.44) min也显著低于单纯PPV组(102.08±22.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P=0.006).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2,5.75;P=0.01,0.000),但两组间的视力预后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能显著减少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为复杂糖尿病史网膜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便利.
- 禹海李鹤一王颖高明宏
-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
- 20G 23G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前节形态学变化临床研究
- 2015年
-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比观察20G及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眼前节的形态学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分析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行初次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的131例患者133只眼,分为20G手术组和23G手术组,随访3个月.应用UBM观察术后眼前节各种改变,比较两组间眼压、前房深度、房角、虹膜及睫状体形态学变化的差异.结果 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前节UBM的形态学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1)睫状体脱离;(2)房角关闭;(3)巩膜穿刺口玻璃体崁塞;(4)睫状体前增殖膜形成;(5)睫状体萎缩.20G组手术后出现眼前节改变的有46只眼,23G组术后出现眼前节改变的有22只眼.两组相比,巩膜穿刺口崁塞在23G组显著高于20G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03).睫状体脱离在23G组比例也明显高于20G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62)而其余的眼前节改变在两组无显著差别(P =0.098,0.172,1.000).术后1周及3个月20G组的前房深度均深于23G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 =0.162,0.301).术后1周20G组眼压显著高于23G组(P=0.05),至术后3个月,仍高于23G组,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113).睫状体脱离在不同疾病间的发生率有显著不同(P =0.041),PDR和RVO患者术后发病率高于其他患者,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DR是术后睫状体脱离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r=0.296 P=0.002).术后前房深度与睫状体脱离间的关系密切(r =-0.344,P=0.026),而房角及眼压与睫状体脱离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睫状体脱离、房角关闭及玻璃体崁塞是PPV术后常见的眼前节改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睫状体脱离发生率更高,而巩膜穿刺口玻璃体崁塞及睫状体脱离在23G手术后更为常见。
- 禹海王颖李鹤一曹蕾张沈夏高明宏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UBM眼前节
- 眼表重建手术治疗睑球粘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观察根据睑球粘连病变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眼表重建术式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2005 年1 月至2008 年0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住院睑球粘连患者29例32只眼,根据睑球粘连及眼球运动受限程度分为4度.在切除睑球粘连病变瘢痕组织基础上,联合应用自体或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自体结膜、自体口唇黏膜、羊膜组织等进行结膜囊重建,角膜受累者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分别观察眼表面重建效果、眼球运动、视力、移植物情况及合并症,疗效分为完全成功、部分成功及失败. 结果经过超过1年以上时间随访,32只眼中完全成功21只眼(65.63%),部分成功8只眼(25.00%),失败3只眼(9.38%).视力提高者为18只眼(56.25%),合并症为睑球粘连复发、角膜植片排斥及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结论 根据睑球粘连病变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眼表重建术式可取得较为满意地临床疗效.
- 高明宏徐旭杜春光禹海于静周润海王颖
- 关键词:睑球粘连眼表重建板层角膜移植羊膜
- 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中心凹显微结构及视力变化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应用高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观察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前后黄斑中心凹的显微结构变化,评估其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2例一次性手术成功的累积黄斑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资料,术前及术后1月,3月应用SD-OCT观察中心凹显微结构变化,测量黄斑脱离高度及外核层(ONL)厚度.结果 22例患者术后1月13例(59%)有黄斑下积液.发病年龄、术前ONL厚度与术后BCVA不相关,而病程、术前视力、黄斑脱离高度、脱离范围、术后ONL厚度及术后有无黄斑积液均与术后BCVA显著相关(P=0.046,0.0001.0.0007,0.036.0.01 1.0.002).术后有黄斑积液眼与无黄斑积液眼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P〈O.05),有积液眼术前黄斑脱离高度明显高于术后无黄斑积液眼(u=5,P〈0.01).黄斑脱离后出现以下几种形态改变:视网膜水肿、神经上皮层间分离、内外核层囊肿、光感受器内外节层连接(IS/OS)缺失、神经上皮外层波浪状改变及色素上皮层颗粒状改变.结论 持续的黄斑脱离是影响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后视力恢复的关键因素,SD-OCT是手术前后观察中心凹的显微结构变化及评估视力预后的可靠手段.
- 禹海高明宏夏国英王颖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
- 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术后长期黄斑下积液的视力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 观察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下积液眼的黄斑形态学变化与视力预后的关系,并探讨长期黄斑下积液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63例一次性手术成功的累积黄斑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资料,随访6~12个月,应用高...
- 禹海高明宏李颖王颖
- 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黄斑下积液眼黄斑形态变化与视力预后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观察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黄斑下积液眼黄斑形态变化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探讨长期黄斑下积液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63例一次性手术成功的累积黄斑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资料,共63只眼。根据手术后黄斑下积液时间分为无积液组,小于3个月的短期积液组,大于等于3个月的长期积液组。随访6~12个月。应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观察黄斑形态变化,测量手术后1个月中心凹黄斑下积液高度及中心凹外核层(ONL)厚度,评估黄斑形态变化与手术后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的关系,探讨手术后长期黄斑下积液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后存在黄斑形态异常45只眼,占71.42%。黄斑下积液32只眼,占50.79%。其中,长期积液21只眼。光感受器外节(OS)不规则23只跟。内外节连接(IS/OS)缺损21只眼,其中,IS/OS和外界膜(ELM)同时缺损14只服。OS不规则在长期积液组明显高于短期积液组(χ2=5.788,P=0.035),IS/OS缺损及IS/OS和ELM同时缺损发生的比例在长期积液组也高于短期积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4、0.375,P=0.472、0.403)。单因素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手术前视力、视网膜脱离时间与手术后视力显著相关(r=0.611、-0.374,P=0.007、0.037)。长期积液组、短期积液组和无黄斑下积液组患眼的手术后logMAR视力分别为0.53±0.41、0.42±0.31、0.27±0.2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640,P=0.049)。OS不规则,IS/OS缺损均与手术后视力不相关(r=0.331、0.320,P=0.073、0.102),但OS不规则与IS/OS 缺损之间关系密切(r=0.388,P=0.027)。IS/OS缺损合并ELM缺损眼手术后视力明显低于其他患眼(U=29.920,P=0.036)。手术方式与是否有手术后黄斑下积液残留显著相关(r=0.477,P�
- 禹海高明宏李颖王颖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光学相干黄斑
- 波士顿Ⅰ型人工角膜移植治疗眼部严重陈旧化学伤和热烧伤12例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工角膜移植术治疗眼部严重陈旧性化学伤和热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7月~2013年7月12例(12眼)陈旧性眼部烧伤病(酸烧伤、碱烧伤和热烧伤各4例)进行了波士顿Ⅰ型人工角膜移植术。手术方法包括无晶体眼人工角膜植入术和人工晶体眼人工角膜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1~3年,平均2.2年。结果最后一次随访,所有病例人工角膜均与植床愈合良好,无渗漏和脱离。最佳矫正视力4例0.25;1例0.4;4例0.6;2例0.8;1例1.0。正视(不接受镜片)2例;远视(+1.0~+3.5 D)3例;近视(-1.0~-3.5 D)7例。视野30~110度,平均85度。术后并发症包括人工角膜后膜(镜后膜)6例,后发性白内障2例,均经过钇铝石榴石(YAG)激光膜切开术治愈;玻璃体出血5例,经药物治疗治愈;眼压升高4例,3眼停用激素性眼液后恢复正常,另1眼依赖药物控制。结论波士顿Ⅰ型人工角膜移植术是治疗眼部陈旧性化学伤和热烧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 高明宏陈颖欣徐旭于静禹海周润海杜春光姚颖王颖Michael Wellington Belin王明武
- 关键词:热烧伤角膜移植
- 白内障术后角巩膜融解二例
- 2012年
- 1病例
例1:患者女,76岁。因左眼白内障术后眼红、眼痛8个月,于2008年11月12日入院。2008年3月曾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2周觉左眼异物感,畏光流泪,在手术医院诊断为角膜炎,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营养角膜药物滴眼,症状无减轻,眼红眼痛,夜间明显,常需服用止痛药。
- 杜春光高明宏王颖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