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华
- 作品数:23 被引量:24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新构造运动对中西部前陆盆地晚期成藏的影响——以库车和川西前陆盆地为例
- 中国中西部地区活跃的新构造运动,不仅对沉积盆地内早期聚集的油气进行了破坏和改造,还在山前形成了众多新的冲断带和前陆盆地,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领域.与此同时,前陆盆地的勘探实践表明大多数油气田成藏期晚,明显受到新构造运动的...
- 田丰华
-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油气勘探晚期成藏成藏模型
-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被引量:25
- 2007年
- 东营凹陷岩性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的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分为暗色泥岩和油页岩两套,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两套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排烃门限深度为2600 m。两套烃源岩的总排烃量和总平均远景资源量分别为59.67×108t和25.65×108t,其中暗色泥岩的总排烃量和总平均远景资源量分别占总量的72.18%和72.2%,而油页岩仅分别占27.82%和27.80%,表明暗色泥岩的资源潜力更大。综合分析后认为,沙四上亚段为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层,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 姜福杰庞雄奇姜振学李素梅田丰华张晓波
- 关键词: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排烃特征资源评价
- 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的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60
- 2007年
-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广阔的资源前景,可以有效地弥补常规天然气资源的不足。但其成藏过程和气水分布关系的研究是一个相对不足而又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勘探的成败。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采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实际资料的调研,建立了二维的实验模型,对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过程和气水分布关系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充注前期(能量积累阶段)、充注期(幕式充注成藏阶段)、充注后期(气藏保存阶段)。其中,幕式充注成藏阶段是致密气藏成藏的关键时期。而导致气水分布关系复杂的原因在于储层的非均质性。
- 姜福杰庞雄奇姜振学田丰华
- 关键词:致密气藏物理模拟成藏过程
- 塔北地区志留系典型油气藏古油水界面恢复被引量:22
- 2006年
- 油气藏油水界面的变迁记录了油气藏形成以后调整、改造甚至破坏的历史.恢复各地质时期的古油气水界面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下烃类流体运聚成藏的时间,恢复流体成藏后的变迁、调整过程,认识油气藏形成、分布的规律,对研究区作出较为准确的资源评价.应用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方法和定量颗粒荧光(QGF)技术对塔北地区典型油气藏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古油水界面的位置低于现今沥青砂岩段底界的位置,沥青砂岩段底界并不是古油层的底界,在沥青砂岩段之下还有一段古油柱,在油藏破坏过程中,这部分原油运移到构造的高部位了,没有在原地留下沥青;沥青砂的厚度小于古油柱的厚度,这意味着古油藏的规模要大于现今油藏规模.
- 姜振学王显东庞雄奇张俊田丰华
- 关键词:志留系
- 构造抬升卸压与油气成藏效应被引量:6
- 2006年
- 大油气藏之上普遍存在的剥蚀面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正在受到油气地质学家的关注。剥蚀意味着减压,将会导致下伏饱和介质(砂体)回弹。砂体回弹可以为地层流体提供更多的可容空间和造成地层低压,从而提供流体运移的动力和油气聚集的场所。因此,地壳抬升剥蚀卸压导致砂体回弹从而泵吸油气成藏很可能是一种油气成藏的新机理。
- 姜振学庞雄奇田丰华夏淑华
- 关键词:构造抬升成藏机理
- 应用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东营凹陷剩余资源量被引量:10
- 2008年
-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未发现的剩余油气资源越来越少。如何准确预测高勘探程度即成熟探区的剩余油气资源,成为石油投资者和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详细探讨了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油气资源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该方法对东营凹陷剩余可探明储量以油气成藏体系为评价单元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剩余可探明储量约为17.03×108t,仍具有较高的勘探潜力,并且主要集中在东营中央背斜带和东营凹陷北坡两个油气成藏体系内。实践证明,由于油藏规模序列法合理回避了油气成因机理问题,减少了资源评价工作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源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 姜福杰庞雄奇姜振学武丽田丰华
- 关键词:资源评价东营凹陷探明储量油气成藏体系
- 含油包裹体丰度指数确定油气运聚范围及应用被引量:21
- 2006年
- GOI(含油流体包裹体丰度指标)是流体包裹体丰富程度的一种指标,其大小决定于储层或圈闭内流体的充注程度;其值及属性变化可以反映出油气的充注历史。利用这一属性,对于一个研究区而言,进行系统的GOI取样和测定,可以确定出该区的油气运聚的平面和剖面最大范围。阐述了GOI的定义、确定油气运聚范围基本原理、判别标准及操作方法,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滨北地区浅部储盖组合油气运聚范围平面上主要集中在靠近滨洲铁路线20000km2的范围内,剖面上主要集中分布在1500m^2000m的深度范围内。通过油气显示方法和源控油气藏分布规律方法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 姜福杰姜振学庞雄奇田丰华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松辽盆地
- 利用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被引量:23
- 2006年
- 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NMR)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直观地观测了岩性圈闭中油的聚集成藏过程并定量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砂体中的含油性。实验结果表明,油气在砂体中的聚集是缓慢的,向上、向下及侧向都有油的运移,但以向上的运移速度较快,其次是侧向,向下较慢;温度、压力、砂体物性和围岩含油性是影响砂体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岩性油气成藏的微观机理,将油气成藏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在扩散作用力、烃浓度差异压力作为动力克服毛细管阻力下的油气在烃源岩孔隙中心顺干酪根网络运移的过程;第二阶段为在毛细管压力差引导下的油气在砂泥岩界面通过孔隙和喉道渗滤的过程;第三阶段为在浮力作用下克服流体流动粘滞阻力和吸附阻力在砂体内富集的过程。
- 陈冬霞庞雄奇姜振学苗盛张俊田丰华
- 关键词:物理模拟实验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
- 剥蚀减压过程中的砂体回弹作用及其成藏效应研究综述被引量:4
- 2008年
- 众多的实例研究表明,地层抬升剥蚀与地层低压的发育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如流体向下倾方向泄漏、流体因温度降低而收缩,下伏砂体因卸载而回弹都倾向于形成地层低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砂体回弹量最大可超过1%,它对地层低压形成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他因素,砂体回弹泵吸抽拉成藏是一种新的成藏机理。要深入探讨砂体回弹对油气成藏的贡献,还必须开展以下工作:①弄清砂岩和泥岩回弹量的差异性;②建立岩石回弹和地层压力变化的直接定量关系;③研究低压形成过程中的油水运移状态;④定量评价砂体回弹对油气成藏的贡献。物理模拟实验将是开展这些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 田丰华姜振学
- 关键词:油气成藏机理低压油气藏地层剥蚀
-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体系定量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滨北地区中浅层纵向上可以划分出2套成藏组合,即浅部成藏组合和中部成藏组合;每套成藏组合都可以划分出3个成藏体系,利用油气成藏门限理论对2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的油气成藏门限进行了计算,结合生油量的计算结果,对各成藏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结论:滨北地区浅、中两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天然气都没有进入成藏门限,石油只在成藏体系Ⅱ和Ⅲ进入了成藏门限,并有一定的可供聚集油量,其中,浅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12.66×108t和6.17×108t;中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5.09×108t和2.72×108t.
- 姜福杰姜振学田丰华王显东
- 关键词:松辽盆地油气成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