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远
- 作品数:2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自体皮浆复合脂肪干细胞修复三度烧伤创面的动物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复合自体皮浆修复三度烧伤创面皮肤缺损的可能性.方法:(1)取SD大鼠脂肪组织,经酶消化法分离并,经体外扩增ADSCs; (2)局部烙烫法构建4*4cm2三度烧伤SD大鼠动物模型;(3)脂...
- 石志远李鸣阎晓辉叶祥柏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动物实验自体皮浆三度烧伤
- CT引导下髓核钳取技术制备犬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实验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索CT引导下使用活检枪髓核钳取技术构建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可行性,比较不同型号活检枪制备犬椎间盘退变模型效力。方法选取6只1岁龄雌性杂种犬。将犬腰1-2、腰3-4及腰5-6椎间盘纳入退变模型制备实验研究,并行随机分组。A组使用18号活检枪;B组使用20号活检枪;C组使用24号活检枪。行经皮椎间盘穿刺。术后4周及12周分别行核磁及数字平片检查,评估各组椎间盘高度变化及髓核含水量状态;术后12周处死动物,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每组取出髓核组织量A组(3.0±0.53)mg、B组(2.01±0.34)mg和C组(3.0±0.53)mg。平均操作时间为1.4 h;出血量为5~10 ml。术前椎间盘高度数测量做为基线,3组间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3组椎间盘高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组内差异及同一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MRI相对信号强度均出现下降,与术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术后第12周,A组MRI相对信号强度出现明显下降,与B组和C组相比下降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2周A组和B组降低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活检枪髓核钳取技术可用于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制备;20号活检枪制备的退变模型在12周观察期内显示出较为缓和、重复性高、可信性强的退变进程,适用于椎间盘退变生物治疗研究。
- 石志远顾韬张超王德利阮狄克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 腹部'蝶形'皮瓣修复相邻两手指电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手部相邻手指电烧伤创面的有效的修复方法。对象和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存在相邻两个手指掌侧及相对侧严重损伤的手部电烧伤9例,8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18-49岁,左手6例,右手3例,食指和...
- 叶祥柏陈娟石志远阎晓辉李鸣
- 关键词:电烧伤创面修复
- 足趾间减压治疗趾间溃疡97例
- 目的 结合临床病例与文献回顾,探讨足趾间创面形成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足趾间减压对趾间溃疡的治疗疗效。方法 收集并统计2013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收治足趾间溃疡患者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BMI、自理能力、基础...
- 石志远
- 模拟人脊柱生物力学及运动学特点无创性构建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初步报告
- 目的 脊柱外科领域目前尚缺乏一个能较好反映人类椎间盘退变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的理想动物模型,是一直限制其学科发展的重要障碍和瓶颈.现有动物模型各有优弊,但存在共同缺陷:一为有创造模,破坏了椎间盘及附属解剖学结构,和人类椎间盘...
- 顾韬阮狄克石志远王德利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生物力学运动学
- 椎间盘退变生物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临床上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大多数需要通过外科干预达到长期缓解局部疼痛的目的.但由于椎间盘生物力学上的特殊地位,使得如何在保持椎间盘完整性的基础上,促进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再生的生物治疗方法成为椎间盘退变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热点.椎间盘髓核基质数量和成分的改变被认为是椎间盘退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引入各种外源性生长因子、种子细胞、基因以及基因转染的细胞,以期增加髓核细胞外基质含量,恢复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比例,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发展进程.
- 石志远张超阮狄克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生物治疗基因转染
- NPWT在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 石志远
- 外源性脂肪千细胞在大面积烧伤动物模型体内定植分布实验研究
- 石志远李鸣叶祥柏
-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脂肪干细胞定向分化
- 去细胞髓核支架材料制备方法的比较学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索去细胞化天然髓核支架,以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修复脊柱退行性疾病。方法 1个月龄及1岁龄Beagle犬各4只,平均体质量分别为0.6kg、7.5kg。取结构完整椎间盘髓核组织各40块。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块。分别采用化学萃取及酶消化2种方法分别处理Beagle犬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比较研究,分析并比较不同方法及不同年龄髓核供体的去细胞效果及对基质结构的完整性。以噻唑蓝法进行间接接触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去细胞髓核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结果 1岁龄髓核去细胞处理后残余细胞分别为(4.32±4.15)个/高倍视野(化学萃取组)、(4.98±4.52)个/高倍视野(酶消化组),显著高于1个月龄髓核组,且结构完整性显著改善。化学萃取与酶消化2种方法制备的去细胞髓核浸提液在1周内的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级与1级。1个月龄髓核去细胞效果良好,但无论化学萃取或是酶消化法均对基质成分有严重破坏作用,不宜作为去细胞髓核支架的供体。结论酶消化法能够在去除犬1岁龄髓核细胞成分的同时更好地保留细胞外基质框架结构,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是制备去细胞髓核天然支架的良好方法。
- 张超阮狄克王超锋石志远辛洪奎
-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去细胞
-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在下肢静脉溃疡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及评价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海军总医院行NPWT治疗的39例下肢静脉溃疡创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行随访。结果患者39例,创面共43处;男27例,女12例;年龄45~79岁;溃疡位于胫前29处,内踝5处,外踝9处;溃疡面积:最大4 cm ×8 cm,最小1 cm ×2 cm。住院时间:3~6周。13处创面逐渐愈合,未行后期自体游离植皮术;30处创面在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后,行自体游离植皮(23处中厚皮片,7处全厚皮片),术后随访6个月,植皮区愈合良好,边缘有少量瘢痕,无明显挛缩;1例患者因下肢被蚊叮咬,再次出现下肢静脉溃疡,于门诊定期换药治疗2个月后创面愈合。结论 NPWT是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柏青石志远
- 关键词:NPWT静脉性溃疡难愈性创面慢性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