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学远
-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长远发展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生物学冶金工程更多>>
- 单室直接微生物电池的初步研究
- 祝学远
- 关键词:生物膜
- 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制作及构建被引量:13
- 2007年
- 在研制含铁离子阴极电极板的基础上,构建了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实验考察了单室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规律及阴极板中铁离子含量对产电的影响.实验证明,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可行的,电能的输出主要依赖吸附在电极表面的细菌形成的生物膜,而与悬浮在溶液中的细菌及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基本无关.在单室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板中添加铁离子,通过铁离子在二价和三价间的循环转化,提高了电子的传递速率,加快了质子和氧气的反应,电池的输出功率达到14.58mW/m2.
- 祝学远冯雅丽李少华李浩然杜竹玮罗小兵
- 关键词:生物膜
- 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利用构建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阴极板中铁离子浓度、阳极底物、底物浓度及阳极板面积对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阴极电极板中Fe3+含量的增加,电池负载输出电压随之提高;不同底物的阳极反应,随着产生的电子和质子数的提高,电量随之增大;输出电压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底物葡萄糖的浓度饱和值为0.72g/L;增加阳极板数量加大阳极比表面积,更多的微生物吸附在阳极电极上传递电子,电池输出电压与阳极板数量不成倍数关系.此研究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冯雅丽李浩然祝学远
- 关键词:电池性能底物浓度
- 生物反应器-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用途
- 本发明属于生物能源利用领域,特别涉及生物反应器-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用途。本发明的生物反应器-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主要由筒状的阳极室、阴极室及将两室中间隔开的质子交换膜构成,电极均为未抛光的高纯石墨棒。阳极接种细菌,接...
- 刘志丹李浩然杜竹玮李绍华祝学远
- 文献传递
- 一种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
- 本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无需添加介体,包括:装有微生物菌液和有机物燃料的阳极室及设在室内的阳极和阴极;阴极为与空气相接触的空心棒式复合阴极或板式复合阴极;微生物菌液为取自德国菌种保藏中心(DSMZ)的Gs、Gm或Rf发酵...
- 冯雅丽连静张文明周良祝学远
- 文献传递
- 微生物异化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机理及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为考查异化还原微生物在浸出金属氧化物中的行为,提高微生物浸出深海多金属结核的效率.从深海沉积物中分离能异化还原金属氧化矿的金属还原菌,应用于还原浸出深海多金属结核中锰、镍、钴等金属,锰的浸出率可达97%,其它金属达80%以上.蒽醌类的电子传递中间体复合物加速了异化还原浸出的速率,5 d可以提高2.0 mmol/L.利用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构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了微生物异化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机理,结果表明,微生物以直接吸附接触方式还原金属氧化物,在氧化物颗粒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在异化还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李浩然冯雅丽周良祝学远杜竹玮
- 关键词:金属氧化物微生物浸出
- Rhodoferax ferrireducens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钒化合物的催化性能被引量:4
- 2007年
- 以Rhodoferax ferrireducens菌为产电微生物,构建了可进行二次循环充电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NaVO3阳极催化和钒络合物K3[VO(O2)2(OOC-COO)](KVC)阴极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NaVO3浓度为4mmol/L、外电阻510-时,钒化合物阳极催化最大输出电流可达0.581mA,与无任何催化剂存在的情况相比,输出电流提高0.272mA;KVC阴极催化同样能够提高电池的性能,最佳钒络合物催化浓度为25mmol/L时,最大输出电流可达0.949mA;阴阳极室中同时加入催化剂后,电池输出电流进一步提高,最大输出电流可达1.06mA.
- 李少华杜竹玮祝学远刘巍傅德贤李浩然
- 关键词:葡萄糖微生物燃料电池
- 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异化还原铁氧化物三种方式被引量:14
- 2006年
- 异化金属还原菌通过络和剂、电子传递中间体、直接接触三种方式异化还原金属氧化矿.以Geobactermetallireducens还原铁氧化物为实验体系,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了以上三种方式对异化还原铁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异化还原铁氧化矿时,NTA,AQDS在初始阶段显著加速铁氧化物的还原,但也加速磁铁矿的生成,阻碍反应继续进行;直接接触方式起着重要作用,吸附形成的生物膜是一个关键因素,其形成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生物膜的形成阻碍电子传递中间体发挥作用.
- 冯雅丽周良祝学远连静李少华
- 关键词:铁氧化物铁还原异化金属还原菌微生物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