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婷
- 作品数:39 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基层党支部引领下医院科室文化建设的探索被引量:1
- 2020年
- 阐述科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基层党支部党建在科室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探讨基层党支部在政治思想引导、组织协调和服务建议方面的中流砥柱作用;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基层党支部主导下如何引领科室文化建设的思考建议。
- 郭新红秦玉婷郝建萍韩春霞张友弟江明
- 关键词:党支部科室文化文化建设
- CACNA1C基因表达水平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耐药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A1C(calc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subunit alpha1 C,CACNA1C)基因表达水平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利妥昔单抗耐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DLBCL患者93例,均采用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化疗,随访2年,根据淋巴瘤化疗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利妥昔单抗耐药组和敏感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肿瘤组织的钙调蛋白CACNA1C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PRDM1基因表达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CACNA1C基因、BCL-2基因、PRDM1基因水平在预测DLBCL利妥昔单抗耐药中的效能。结果:93例患者中共出现利妥昔单抗耐药病例26例,耐药率为27.96%;在一般资料方面耐药与敏感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患者CACNA1C着色细胞比例(40.12±15.44)%vs(69.62±17.65)%低于敏感组,BCL-2着色细胞比例(66.31±15.92)%vs(47.43±14.66)%高于敏感组,PRDM1着色细胞比例(73.42±21.64)%vs(56.73±18.59)%高于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CACNA1C基因(AUC=0.848,95%CI=0.765~0.932)曲线下面积大于BCL-2基因(AUC=0.777,95%CI=0.673~0.881)和PRDM1基因(AUC=0.615,95%CI=0.486~0.744);CACNA1C与BCL-2基因表达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0.915,95%CI=0.854~0.976)显著高于三种基因表达水平单独预测,其中CACNA1C基因的最佳截点值为58.61%,BCL-2的最佳截点值为48.33%,此时联合预测在预测利妥昔单抗耐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77%和89.55%。结论:CACNA1C基因表达水平在预测DLBCL患者利妥昔单抗耐药方面具有较好的价值,其中CACNA1C与BCL-2联合预测利妥昔单抗耐药价值更高。
- 王蕾秦玉婷刘颖李新霞郭新红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耐药性
- 浅析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教学模式在在血液病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血液病教学中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学生60人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通过将血液形态学资源、基础课程整合应用于血液病教学,对比学生学习前后的学习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后,学生使用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教学模式的血液病部分平均成绩为72.54±12.43分,相较于历史平均成绩效果显著,且P <0.05;总体平均分为82.54±10.37分,比较历史总体平均成绩较高,P<0.05。课堂发言积极性能力平均分为80.16分,团队合作能力平均分为82.74分,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平均分为75.32分,语言能力平均分为66.17分,综合团队平均能力为84.46分,与授课前对比,P <0.05。结论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教学模式在在血液病教学中的应用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血液病,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教学质量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 尼罗帕尔·吐尔逊秦玉婷迪丽娜孜·阿布来提
- 关键词:血液病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 MTHFR和TS基因多态性与接受阿扎胞苷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多态性与接受阿扎胞苷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02-2018-07在我院诊断及接受阿扎胞苷治疗的MDS患者93例,75 mg/m^2静脉滴注,qd。检测所有患者MTHFR和TS基因多态性,并进行18个月的随访,对比随访期内死亡和非死亡患者的基因分型,并使用Cox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上述基因突变对MDS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MTHFR C677T中T的基因频率为46.38%,C1928A中C的基因频率为17.97%,TS(5’-UTR)中3R的基因频率为71.84%,TS(3’-UTR)中+6的基因频率为52.88%;死亡与未死亡患者在MTHFR C677T、TS(5’-UTR)、TS(3’-UTR)的基因分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MTHFR C677T T/T、TS(3’-UTR)+6/+6突变型是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10,6.906;P=0.002,0.004);MTHFR C677T T/T、TS(3’-UTR)+6/+6预测死亡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性(P<0.05)。结论:MTHFR C677T T/T、TS(3’-UTR)+6/+6与接受阿扎胞苷治疗的MD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诊断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秦玉婷王蕾郝建萍
-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胸苷酸合成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MPL、CALR基因突变研究及临床意义
- 刘洋王新有齐松青刘颖孙明玲秦玉婷张振南江明
- 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ML患者化疗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60例AML患者共接受化疗584例次,16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累计发生感染372例次,院内感染率为64.62%,院内例次感染率为63.70%,感染发生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口腔、血液等;168例院内感染患者样本检出109例阳性,阳性率为64.88%,获得病原菌7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占41.33%(31/75),革兰氏阳性菌(G+)占32.00%(24/75),真菌占14.67%(11/75),其他病原菌占12.00%(9/75)。院内感染和未感染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化疗强度、骨髓抑制程度、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50岁、住院时间≥4周、高化疗强度、严重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是其相关危险因素。结论AML患者化疗发生院内感染率较高,主要以呼吸道、口腔、血液感染最为多见,病原菌以G-为主,高龄、一个月及以上住院时间、高化疗强度、严重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一周以上是影响AML患者化疗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 徐建丽秦玉婷王蕾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
- 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83例MDS患者进行74种髓系靶基因突变检测,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比较老年患者基因突变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02例老年组患者中,81.3%的患者发生了基因突变,其中1、2和≥3个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3.5%、19.6%和38.2%,突变检出率较高的基因为TET2、ASXL1、TP53、SF3B1、BCOR和DNMT3A。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有着更高的基因突变检出率,其中≥3个基因突变的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且表观调节相关基因突变的检出率高(P=0.001)。两组中合并TP53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未突变者(P=0.045;P<0.001),老年组中合并SF3B1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非老年组中合并SF3B1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未突变者(P=0.014)。老年组患者随着基因突变数目的增多,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14)。结论老年MDS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随着突变数目的增多,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 张晓华王亚楠赵芳尼罗帕尔·吐尔逊秦玉婷王欢江明郝建萍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 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50例MDS患者均采用5-阿扎胞苷治疗,治疗前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MDS患者骨髓中34种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特点;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PSS-R)分为较低危组(IPSS-R积分≤3.5分)110例和较高危组(IPSS-R积分>3.5分)140例,比较2组基因突变情况;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2组不同基因突变者与未突变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D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250例患者中178例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率为71.2%,其中发生1个基因突变66例,2个基因突变43例,3个基因突变30例,>3个基因突变39例,未发生基因突变72例;基因突变率≥10%的有ASXL1基因突变49例(19.6%),TET2基因突变42例(16.8%),SF3B1基因突变38例(15.2%),BCOR基因突变35例(14.0%),U2AF1基因突变33例(13.2%),DNMT3A基因突变28例(11.2%),TP53基因突变25例(10.0%)。较高危组≥3个基因突变比率(32.86%)及BCOR、U2AF1、TP53基因突变率(19.29%、17.14%、14.29%)均高于较低危组(20.91%、7.27%、8.18%、4.55%)(P<0.05),SF3B1基因突变率(5.00%)低于较低危组(28.18%)(χ^(2)=25.682,P<0.001);较高危组患者表观调节、信号转导、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基因突变率(43.57%、20.71%、20.00%)均高于较低危组(30.91%、10.91%、5.45%)(P<0.05),剪切因子基因突变率(25.71%)低于较低危组(37.27%)(χ^(2)=3.861,P=0.049)。较低危组与较高危组TP53基因突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22个月)均短于未突变者(45、33个月)(Z=—1.787,P=0.037;Z=—4.986,P<0.001),较低危组SF3B1突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2个月)长于未突变者(41个月)(Z=3.149,P=0.002);2组ASXL1、TET2、U2AF1、DNMT3A、RUNX1基因突变者中位生存时间与未突变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张小寒尼罗帕尔·吐尔逊秦玉婷赵芳王欢江明郝建萍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
- 血液科教学中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探析被引量:3
- 2016年
-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分析血液系统疾病的特点和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探讨如何在血液科临床教学中结合患者具体疾病和身心特征,有目的地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 郝建萍秦玉婷哈力达亚森江明
- 关键词:医学生医患沟通
- 医学生医患沟通的现状及培养措施的探讨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调查分析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及探讨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先对100名本科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问卷调查,然后再对其中40名学生进行医患沟通培训和考核。结果医患沟通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非常重要,但在临床沟通中存在许多问题,96%学生知道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应注意与患者交流及解释,但近半数学生不知道具体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经过培训后,在建立关系、信息收集和结束问诊3方面提高尤为明显(P<0.05)。结论医学生在医患沟通中存在许多问题,应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 郝建萍秦玉婷哈力达亚森江明关丽
- 关键词:医学生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