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博闻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飞虱
  • 5篇绿僵菌
  • 5篇黄绿绿僵菌
  • 5篇褐飞虱
  • 2篇稻飞虱
  • 2篇噻嗪酮
  • 2篇白背飞虱
  • 2篇病原
  • 1篇稻田蜘蛛
  • 1篇低龄若虫
  • 1篇低浓度
  • 1篇毒力
  • 1篇若虫
  • 1篇生物测定
  • 1篇生物防治
  • 1篇食虫沟瘤蛛
  • 1篇田间
  • 1篇拟水狼蛛
  • 1篇自然感染
  • 1篇物防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耿博闻
  • 5篇张润杰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Entomo...

年份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绿绿僵菌防治稻飞虱的研究
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简写(BPH),Nilaparvata lugens Stal)、白背飞虱(white backed planthopper,简写(WBPH),Sogatella furcife...
耿博闻
关键词:黄绿绿僵菌褐飞虱白背飞虱毒力生物防治
文献传递
黄绿绿僵菌对两种稻田蜘蛛捕杀褐飞虱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在室内研究了喷施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var.acridumDriveretMilner孢子悬液对稻田蜘蛛捕杀褐飞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绿绿僵菌不感染拟水狼蛛PiratasubpiraticusB senbergetStrand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insecticepsB senbergetStrand ,只对蜘蛛喷施菌液不影响它们的捕杀褐飞虱的能力。而对褐飞虱喷施黄绿绿僵菌液后 ,褐飞虱活力明显下降 ,导致蜘蛛对其捕杀效果显著提高。在喷施黄绿绿僵菌 10 6 、10 7、10 8 mL孢子浓度后 ,拟水狼蛛的平均捕杀量分别为 10 5头 d、11 1头 d和 11 4头 d ,食虫沟瘤蛛的平均捕杀量分别为 3 8头 d、4 3头 d和 4 7头 d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对蜘蛛和褐飞虱同时喷施黄绿绿僵菌不影响前者的捕杀力。这些结果提示 ,在稻田施用黄绿绿僵菌防治稻飞虱对蜘蛛天敌没有不良影响。
耿博闻张润杰
关键词: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黄绿绿僵菌褐飞虱
田间稻飞虱自然感染病原菌研究
<正> 水稻是地球上1/3人口的主食,水稻的产量对全球粮食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人们广泛的使用化学杀虫剂,结果使稻飞虱从次要害虫变为主要害虫。如何防治稻飞虱,许多学者认为,仅使用化学农药从长远的眼光看是有...
耿博闻张润杰
文献传递
田间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协同防治被引量:3
2005年
在广州郊区稻田中用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var acridumBosenbergetStrand和低用量农药噻嗪酮(buprofezin)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进行了协同防治作用药效试验。试验验共设低用量噻嗪酮、高用量噻嗪酮、黄绿绿僵菌、l低用量噻嗪酮和黄绿绿僵菌混施、清水对照共5个喷雾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小区(4m×5m),随机区组排列。在处理前1天、处理后的第2、6、11、16、21d分别调查褐飞虱每丛的飞虱数。结果表明,低用量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混施可以有效的控制田间稻飞虱的种群密度,对成虫的防效在第16天、对若虫第21天时达到95%以上,其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都有明显升高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对褐飞虱成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
耿博闻张润杰
关键词:噻嗪酮LUGENS
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协同作用的生物测定被引量:10
2005年
在实验室中测定了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 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cridum 对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不同龄期若虫和成虫的协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混合施用时对褐飞虱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与单独施用噻嗪酮相比,混合施用时对低龄若虫的 LT_(50)缩短了约22天;对高龄若虫的 LT_(50)缩短了约57天;单独施用时对成虫几乎没有作用,而混合施用时的 LT_(50)为3.77天。与单独施用黄绿绿僵菌相比,混合施用时对低龄若虫、高龄若虫、成虫的 LT_(50)也都缩短了1~2天。混合施用时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褐飞虱的毒力顺序为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
耿博闻张润杰
关键词:褐飞虱噻嗪酮低浓度生物测定黄绿绿僵菌低龄若虫
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不同发育阶段的病原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报道了不同孢子浓度下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不同发育阶段的易感性和毒力的研究。实验设10.5孢子/mm^2,116.7孢子/mm^2和1027.1孢子/mm^2三种孢子剂量,两种飞虱分为幼龄若虫(1龄和2龄若虫)、高龄若虫(3、4、5龄若虫)和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实验发现褐飞虱与白背飞虱的三个发育阶段对黄绿绿僵菌的不同浓度的孢子液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幼龄若虫的毒力指标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21、20.82和16.55;对高龄若虫的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17.68、15.49和13.98;而对成虫的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17.10、12.57和9.14。黄绿绿僵菌对白背飞虱幼龄若虫的毒力指标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21、17.29和13.13;对高龄若虫的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16.94、15.02和13.03;而对白背飞虱成虫的LT50在三种孢子剂量下依次为12.78、10.16和7.64。二者的成虫的易感性比若虫的易感性强,高龄若虫的易感性比幼龄若虫的强。白背飞虱比褐飞虱对黄绿绿僵菌更加敏感。二者的死亡率随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耿博闻张润杰
关键词:褐飞虱白背飞虱黄绿绿僵菌发育阶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