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东平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纯锆
  • 2篇织构
  • 1篇液氮
  • 1篇英文
  • 1篇应变速率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变形
  • 1篇塑性变形机制
  • 1篇取向差
  • 1篇锆合金
  • 1篇孪晶
  • 1篇晶粒
  • 1篇合金
  • 1篇EBSD
  • 1篇变速率
  • 1篇大晶粒

机构

  • 4篇重庆大学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肖东平
  • 3篇栾佰峰
  • 1篇张建军
  • 1篇周军
  • 1篇邹东利
  • 1篇周莹
  • 1篇贺方方
  • 1篇简洁

传媒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初始状态对纯锆轧制变形机理的影响研究
锆及锆合金在核工业的大量应用,使锆合金的开发和研究变得十分重要。随着核反应堆技术的发展,对锆材料的服役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组织结构,而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机理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组织结构。锆的塑性变...
肖东平
大晶粒纯锆低温轧制过程中的组织与织构研究(英文)
2015年
主要研究大晶粒退火态纯锆在液氮温度下均匀轧制时的形变组织特征及孪生机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衬(EBSD)、X射线衍射等对不同变形量样品的变形组织和织构进行了研究,重点结合软件对EBSD结果进行组织重构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液氮温度轧制时大晶粒纯锆中产生的孪晶类型为C1{11 2 2}<11 23>、T1{10 1 2}<10 1 1>和T2{11 2 1}<11 26>孪晶,其中C1{11 2 2}<11 23>孪晶最容易产生且为主要孪生类型。变形开始时,3种孪晶的数量迅速增多,而小角度晶界含量较少;变形量增大到30%时,小角度晶界含量占优势。变形初始阶段孪生优先于滑移进行,且孪生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方式,当变形量为30%时,孪晶协调的位错滑移成为主要的变形方式。变形过程中织构类型未发生变化,保持基面双峰织构(偏离ND方向±30°左右),但强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呈减小趋势。
简洁栾佰峰肖东平周莹周军张建军
关键词:纯锆液氮织构孪晶
纯锆轧制过程中的组织与织构演变规律被引量:10
2012年
本文通过对具有双峰织构的退火态纯锆板材进行室温轧制,得到不同变形量的样品。利用EBSD对其微观组织和织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板材在轧制过程中会产生不均匀组织。一部分晶粒难变形,另一部分容易变形且沿RD方向被拉长,在变形量较大时形成变形带。并且轧制板材组织中没有发现孪晶,因此滑移为主要的变形方式。大量的位错滑移造成了晶粒内部取向差和累积取向差的变化,但是仅仅通过滑移改变的晶粒间取向差非常小,因此,在轧制过程中通过滑移产生的小角度晶界增加,但是其晶体取向变化很小。在轧制过程中板材的基面双峰织构类型并无较大改变,只是逐渐向ND方向集中。而<11 20>//RD织构逐渐转变为<10 10>//RD织构。
栾佰峰肖东平贺方方
关键词:EBSD纯锆织构
应变速率对锆合金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控制应变水平,采用热模拟准静态压缩和霍普金森压杆高应变速率压缩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锆合金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塑性变形。结果表明:锆合金准静态压缩和高应变速率压缩的主要区别在于变形后期。准静态压缩时,位错在晶粒内部塞积成为锆合金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导致基体晶粒内部累积取向差逐渐增加;而高应变速率压缩时,剪切带成为锆合金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剪切带塑性变形方式的出现,部分协调了锆合金的塑性变形,导致基体晶粒内部累积取向差较低。
邹东利栾佰峰肖东平
关键词:锆合金应变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