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宝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生物活性
  • 3篇细胞
  • 3篇米粒
  • 3篇纳米粒
  • 3篇活性
  • 1篇代谢物
  • 1篇毒性
  • 1篇多糖
  • 1篇修饰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分布
  • 1篇叶酸
  • 1篇叶酸靶向
  • 1篇银耳
  • 1篇银耳多糖
  • 1篇孕酮
  • 1篇三萜
  • 1篇神经保护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细胞

机构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京诚生物...
  • 1篇许昌学院

作者

  • 7篇肖宝
  • 4篇王海
  • 3篇张琳华
  • 3篇张超
  • 2篇孙洪范
  • 2篇孔德领
  • 2篇马桂蕾
  • 2篇庞丽云
  • 1篇蒋丽琴
  • 1篇朱敦皖
  • 1篇陈卓
  • 1篇杨菁
  • 1篇胡春艳
  • 1篇秦玉
  • 1篇樊帆
  • 1篇王晓莉
  • 1篇孙思胜

传媒

  • 4篇国际生物医学...
  • 2篇食用菌
  • 1篇食药用菌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胆固醇基修饰的普鲁兰纳米粒的摄取机制及亚细胞分布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研究胆固醇基修饰的普鲁兰(CHSP)纳米粒的体外HepG2细胞的摄取机制及亚细胞分布.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TTC)标记CHSP,透析法制备FITC标记的CHSP(FITC-CHSP)自组装纳米粒并进行表征.采用MTT法考察CHSP纳米粒对HepG2细胞的毒性.选用选择性的内吞途径抑制剂氯丙嗪、菲律宾菌素和阿米洛利来研究HepG2细胞摄取CHSP纳米粒的机制.最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进行染色,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不同的孵育时间CHSP纳米粒的亚细胞分布.结果 成功合成了FITC-CHSP,且FITC-CHSP能在水介质中自组装成纳米粒,该纳米粒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63.0 ±1.9) nm.MTT结果表明CHSP纳米粒对HepG2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内吞抑制实验表明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以及巨胞饮途径共同参与了CHSP纳米粒的入胞过程.纳米粒的亚细胞分布实验表明:在研究的孵育时间(4 h)内,并未发现CHSP纳米粒进入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当纳米粒与HepG2细胞孵育30 min时,没有纳米粒定位于溶酶体中,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大量纳米粒分布于溶酶体中.结论 CHSP纳米粒有望成为细胞内递送治疗剂的一种通用载体.
张超杨菁肖宝张琳华王海孙洪范孔德领马桂蕾
关键词:纳米粒亚细胞分布
灵芝三萜的生物活性及潜在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22年
灵芝作为重要的药用真菌,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多糖、糖肽及三萜类化合物等,其中,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系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衍生物,表现出强大且独特的生物活性及药理价值,目前灵芝三萜含量已成为《美国药典(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对灵芝质量的评价标准。综述目前关于灵芝三萜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抗氧化和保肝活性、神经保护作用、助眠特性、抗糖尿病活性等;概述灵芝三萜在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开发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马传贵张志秀肖宝孙思胜
关键词:灵芝三萜生物活性抗肿瘤细胞毒性神经保护
银耳多糖的提取、生物活性及其应用概述被引量:2
2023年
银耳多糖作为银耳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以α-(1→3)-D-甘露糖为主链的杂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及抗氧化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及绿色天然特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总结银耳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分析银耳多糖在化妆品、食品及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概况,为银耳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马传贵张志秀肖宝隋欣
关键词:银耳多糖纯化生物活性
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用于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的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PLA-PCL-TPGS)纳米粒,探讨其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合成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并进行表征,再以商业化的PCL和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制备3种用于口服递送紫杉醇的纳米载体: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CL纳米粒(CNP)、未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UNP)和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TNP),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表面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表征,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体外人肺癌细胞A549的摄取及对A549细胞的毒性,采用离体肠吸收实验测定跨肠道屏障转运的紫杉醇含量.结果 成功合成了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3种载紫杉醇的纳米粒均呈球状,粒径约200 nm.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表面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UNP和TNP的载药量、包封率和32 d内的紫杉醇累积释放率均高于C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549细胞对TNP的摄取率显著高于CNP和U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结果显示,TNP较临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液对A549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离体肠吸收实验结果显示,TNP可通过开放紧密连接、绕过P-糖蛋白外排泵增加紫杉醇的运输.结论 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能增强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有望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
蒋丽琴张超王海庞丽云肖宝王晓莉
关键词:口服化疗纳米粒肺癌
叶酸靶向载紫杉醇磷脂-聚合物杂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细胞评价
2016年
目的制备具有叶酸靶向性的载紫杉醇磷脂-聚合物杂化纳米粒(FIN-FLPNPs),并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EMT-6的细胞毒性及体外细胞吞噬。方法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甲氧基聚乙二醇(DSPE-mPEG2000)和叶酸偶联的磷脂(Folate—PEG(2000)-DSPE)为药物载体,通过薄膜水化法自组装制备PTX-FLPNPs,并对其进行表征;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比较叶酸受体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EMT-6对叶酸靶向及无靶向杂化纳米粒的吞噬作用;采用MTS法研究PTX.FLPNPs对EMT.6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成功制备了PTX-FLPNPs,其呈球形,粒径均匀,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投药量为30%的PTX-FLPNPs的平均粒径为(279.9±8.7)nm,多分散系数为0.173±0.021,Zeta电位为(-17.5±1.1)mv,载药量为(27.36±0.91)%,包封率为(91.16±1.12)%。细胞吞噬实验表明,叶酸受体高表达的EMT-6细胞对叶酸靶向的杂化纳米粒的吞噬作用明显强于无靶向的杂化纳米粒(P〈0.05)。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PTX-FLPNPs的细胞毒性低于紫杉醇注射剂,且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优于无靶向的杂化纳米粒。结论VFX-FLPNPs具有较高载药量及包封率,粒径均匀,可通过主动靶向作用介导肿瘤细胞内吞,并增加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是-种能有效抑制肿瘤的靶向载药纳米制剂。
陈卓王海肖宝胡春艳务圣洁樊帆秦玉朱敦皖张琳华
关键词:紫杉醇叶酸靶向细胞吞噬
聚己内酯埋植剂的制备及药物通透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制备聚己内酯(PCL)长效药物缓释制剂,优化药物缓释效果,并研究PCL埋植剂的药物通透性.方法 合成分子质量为(8~16)×104 u含有普朗尼克F68的PCL,用挤出法制备不同壁厚的PCL长效缓释埋植剂.将左炔诺孕酮(LNG)装入PCL管封装,制成LNG药囊.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NG的释放效果,考察PCL的分子质量及PCL管壁厚度对LNG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当PCL分子质量为(8~16)×104u时,对LNG通透性无显著影响.PCL管壁厚在0.20~0.40 mm时,对LNG通透性亦无显著影响;当壁厚小于0.15 mm时,LNG通透性显著提高.结论 PCL埋植剂对LNG具有通透性,可通过改变PCL管壁厚度增加药物通透性.
张超王海庞丽云肖宝张琳华孔德领马桂蕾孙洪范
关键词:聚己内酯左炔诺孕酮
桦褐孔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总结桦褐孔菌的多种生物活性,分析从桦褐孔菌中分离的代谢物在药物评价方面的最新进展,并针对桦褐孔菌的实际应用和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现状进行总结分析,重点阐述桦褐孔菌在抗癌及抗病毒,尤其是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方面的潜力,凸显桦褐孔菌巨大的药理价值和保健作用,为桦褐孔菌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马传贵张志秀肖宝钟耀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