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凤霞
- 作品数:153 被引量:15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一种磁制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制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磁制冷材料为以下通式的化合物:M<Sub>1</Sub>M<Sub>2</Sub>In,其中,M<Sub>1</Sub>和M<Sub>2</Sub>均为Er,该磁制冷材料具有...
- 张虎沈保根许志一胡凤霞孙继荣
- 文献传递
- 非晶态Co_(90-x)Cr_xZr_(10)合金的磁性和晶化
- 1992年
-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Co_(90-x)Cr_xZr_(10)(0≤x≤25)合金的磁性,得到样品的Curie温度T_C和每个磁性原子的有效磁矩μ均随Cr含量x的增加近似线性下降,计算出每个Co和Cr原子的平均磁矩分别为μ_(Co)=1.51μ_B和μ_(Cr)=-3.62μ_B低温下的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Bloch的T^(3/2)定律,由此算出的自旋波劲度系数D从x=4时的D=2.788meVnm^2下降到x=20时的D=0.727meVnm^2,相互作用范围从x=4时的2—3个原子减小到x=20时的最近邻原子之间,样品的晶化温度随Cr含量x的增加单调上升,认为与合金的平均外层电子浓度有关,用X射线衍射和热磁测量分析了热处理样品的结晶相。
- 胡凤霞陈金昌沈保根郭慧群
- 关键词:磁性晶化非晶态合金
- 铁电畴对FeRh薄膜相变及磁热效应的调控
- 随着磁制冷技术的发展,磁热材料的研究逐渐扩展到微纳尺度,将现有的磁热材料薄膜化,不仅适应了器件微型化的发展趋势,还为解决宏观磁制冷材料应用中遇到的制冷温区窄、磁滞后损耗大、机械稳定性差等问题提供新思路。我们通过优化生长条...
- 乔凯明胡凤霞王晶孙继荣沈保根
- 关键词:磁热效应铁电畴PMN-PT
- 文献传递
- 用于磁制冷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磁制冷的材料,所述材料的化学式为Ho<Sub>x</Sub>Er<Sub>1-x</Sub>Ni<Sub>y</Sub>,其中,0≤x<1,0.8<y≤1,所述材料具有FeB型正交立方晶体结...
- 郑新奇沈保根胡凤霞孙继荣
- 文献传递
- 一种往复式全固态磁制冷器件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往复式全固态磁制冷器件,包括至少一个制冷单元,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制冷层和导热层,其中所述制冷层包括间隔地嵌入在第一绝热材料中的多个磁制冷工质片,所述导热层包括间隔地嵌入在第二绝热材料中的多个导热工质...
- 林源王晶胡凤霞乔凯明孙继荣沈保根
- MnCoGe基合金材料中的超大负膨胀性质
-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固体材料具有正的热膨胀系数(PTE),即晶格随温度上升呈现正热膨胀.但是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材料具有精确的热膨胀甚至零膨胀系数,例如:高精度光学透镜、零膨胀印刷电路板、低温度系数的机械部件等等.为此需要...
- 赵莹莹包立夫武荣荣胡凤霞王晶孙继荣沈保根
- RGa化合物的磁相变和磁热效应研究
- @@基于磁热效应的磁制冷技术因其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探索优秀的磁制冷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材料的磁热效应大小与其相变类型和相变性质密切相关,深入研究材料的磁相变有助于加深对磁性材料磁热效应机理的认识。已有的...
- 陈静许志一张虎沈保根胡凤霞孙继荣
- 关键词:磁相变磁热效应
- 文献传递
- Ni_(52)Mn_(24)Ga_(24)金属间化合物的单晶生长和磁性功能被引量:7
- 2001年
- 研究了 Ni52Mn24Ga24合金单晶在磁场作用下能产生的目前最大的磁致伸缩应变.发现了该材料的双向相变应变效应以及磁场对此的增强现象.在 1.2 T磁场的作用下,可逆的相变应变达 4%以上实现这一结果的关键条件是马氏体变体的择优取向报道了获得马氏体变体的择优取向样品的单晶生长特性和后处理方法根据前人报道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实验结果,指出磁感生应变的物理机制是磁场提供的
- 陈京兰胡凤霞高书侠王中高智勇赵连城宫声凯徐惠彬
- 关键词:磁致伸缩形状记忆合金单晶生长
- 一种制备磁性纳米片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磁性纳米片的方法,在球磨过程中,加入固体颗粒和表面活性剂共同辅助球磨,固体颗粒可采用NaCl、CaCl<Sub>2</Sub>、NdCl<Sub>3</Sub>、KF、CaF<Sub>2</Sub>、N...
- 左文亮沈保根胡凤霞孙继荣
- 文献传递
- 一种压卡效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卡效应材料,所述压卡效应材料为PEG/PET固固相变共聚物材料,其中包括作为载体骨架材料的PET和作为相变材料的PEG,其中,PET与PEG的质量比为1:15~25。PEG/PET材料相变过程中伴随巨大的...
- 尉紫冰胡凤霞高怡红郝嘉政周厚博王杨欣沈斐然林源王晶孙继荣赵同云沈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