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庆芳

作品数:125 被引量:1,670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9篇水利工程
  • 48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建筑科学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43篇流域
  • 34篇降水
  • 21篇太湖
  • 20篇湖流
  • 19篇太湖流域
  • 15篇城市
  • 13篇水资源
  • 11篇水库
  • 10篇洪涝
  • 10篇洪水
  • 9篇灾害
  • 9篇水文
  • 9篇径流
  • 8篇涝灾
  • 8篇洪水资源
  • 8篇赣江流域
  • 8篇城镇化
  • 7篇洪涝灾害
  • 7篇防洪
  • 5篇地理加权回归

机构

  • 115篇南京水利科学...
  • 31篇清华大学
  • 16篇河海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安徽省气象局
  • 5篇天津大学
  • 3篇福州大学
  • 3篇深圳市水务局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扬州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江苏省水文水...
  • 2篇水利部太湖流...
  • 2篇江苏省水利科...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广东省水利水...

作者

  • 125篇胡庆芳
  • 82篇王银堂
  • 22篇崔婷婷
  • 18篇刘勇
  • 14篇刘勇
  • 14篇杨汉波
  • 13篇杨大文
  • 7篇张建云
  • 5篇尚松浩
  • 5篇金君良
  • 5篇黄勇
  • 5篇邓鹏鑫
  • 4篇吕华芳
  • 3篇刘克琳
  • 3篇冯小冲
  • 3篇吴浩云
  • 2篇方红远
  • 2篇王宗志
  • 2篇贺瑞敏
  • 2篇陈元芳

传媒

  • 16篇水科学进展
  • 12篇水利水运工程...
  • 10篇水资源保护
  • 8篇河海大学学报...
  • 8篇中国水利
  • 7篇水利学报
  • 5篇中国防汛抗旱
  • 4篇水文
  • 4篇江苏水利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水力发电学报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湖泊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14篇2024
  • 12篇2023
  • 10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多源降水融合算法初步研究
对相关文献中各种降水融合算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分析了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基于残差校正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多源降水融合算法。该算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以空间非平稳的方式同时融合多种遥感降水数据和地面雨量计数据,...
胡庆芳李哲杨汉波杨大文王银堂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
FAO56计算水分胁迫系数的方法在田间水量平衡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6年
从作物水分胁迫系数的基本概念和FAO56的相关公式出发,考虑土壤临界含水量的时间变化,推导出了一个水分胁迫系数计算公式,该公式比较全面地表达了土壤供水能力、作物潜在腾发量与作物所受水分胁迫之间的关系。将该公式和另一幂函数公式应用于山西潇河冬小麦田间水量平衡分析,两者对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都达到了较高的精度,水量平衡计算结果也比较合理,模型的参数基本一致。与幂函数公式建立的模型相比,新公式建立的田间水量平衡模型具有待定参数少、求解结果稳定、易于收敛的优点,同时还能得到0~1m土壤临界含水量变化曲线。该曲线反映了作物在土壤水分消退的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可能性大小,并得出土壤临界含水量在冬小麦生长前期较小,中期最大,后期较大。在返青~收获期,0~1m深土壤临界含水量最大为290mm,最小为215mm,平均值为247mm。这些结论对于农业用水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胡庆芳尚松浩田俊武孟宝泉
太湖流域2016年、1991年大洪水对比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太湖流域2016年、1991年2场大洪水对应的降水、水位、洪水蓄泄及工程调控情况,结果表明:(a)这2个年份致洪降水发生日期和降水总量十分接近,但在时程分布上差异明显,2016年致洪性降水较1991年对流域防洪更为不利;(b)受降水影响,1991年洪水期太湖水位具有2次明显上涨过程,而2016年太湖水位系连续上涨;(c)在2016年洪水期,作为太湖水量主要来源的湖西、浙西入湖水量明显超过1991年,且湖区降水量也明显大于1991年,这是导致太湖最高水位超过1991年的重要原因;(d)因治理太湖骨干工程的建成,2016年流域洪灾损失占GDP的比重远低于1991年。
王磊之胡庆芳王银堂林荷娟崔婷婷朱晓庆
关键词:太湖流域洪水降水水位洪水调度
快速城市化对上海代表站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通过比较上海城区代表站洋泾和乡村代表站夏字圩1979—2014年日降水记录,对各降水要素进行对比分析,辨识2000年前后2个站降水阶段性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揭示城市化对局地降水的影响特征。结果发现:2000年之后上海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且2000年前后洋泾和夏字圩2个站的降水关系发生了系统变异,降水差异明显扩大。由于洋泾和夏字圩均位于太湖东部平原地区,且台风性降水的阶段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因此剥离区域降水变异的影响后,将1979—2014年洋泾站降水表现出异于夏字圩站的阶段性特征主要归因于城市化局地增雨效应,且2000年以来上海快速城市化总体上对城区代表站的降水产生了显著的强化作用,增加了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
金义蓉胡庆芳王银堂黄勇杨汉波崔婷婷
关键词:城市化降水
永定河流域水文演变与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被引量:3
2024年
水资源是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河流生命健康的控制性因素。永定河流域水资源极为紧缺,且地表水资源量呈显著衰减态势。为实现紧缺严苛的水资源条件下永定河生态水量的有效保障,系统解析了流域水文演变特征,核算了分河段基本生态水量和多水源生态补水潜力,建立了耦合水资源供用耗排过程和水工程群联合运用的多水源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常规和极端情况下的多水源生态水量调度方案和基于降水年型研判的调度方案运用方式。研究成果为有效保障永定河生态水量、提升应对变化环境的韧性提供了关键方法和模型,为华北地区其他河流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胡庆芳万超雷振东彭安帮彭安帮王银堂
关键词:变化环境
基于ITA法和Mann-Kendall法的漓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解析
2024年
为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漓江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基于流域内气象站点1963-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修改后的ETCCDI指数,通过ITA(innovative trend analysis)法和Mann-Kendall法2种非参数检验方法从站点和流域尺度研究了漓江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流域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3-2019年漓江流域年降水量及汛期降水量均呈增长趋势;空间上,各极端降水指数呈现出由流域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分布格局;时间上,各站点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在年内最早发生时间总体表现为流域北部站点时间推迟,南部站点时间提前;ITA法和Mann-Kendall法对漓江流域极端降水指数的趋势显著性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ITA法的敏感性更强。
张姣胡庆芳黄璟胜陈炼钢杨川云兆得朱伟
关键词:极端降水MANN-KENDALL法漓江流域
参考腾发量的计算和预测方法研究
参考腾发量是水文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对作物需水和农业灌溉的意义尤其重大。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提供了一种计算参考腾发量的标准方法,但是该公式需要非常完备的气象观测数据,在缺乏资料的地区应用起来存在...
胡庆芳
关键词:经验公式BP网络RBF网络
文献传递
2000—2020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洪涝影响初步分析
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期的地表覆盖遥感数据——GlobcLand30,分析了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的总体结构,从全流域和分区两种空间尺度上解析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
李曦亭胡庆芳王银堂李伶杰
关键词: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城镇化
基于野外监测的城市河道水温变化与管道混接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本研究基于常州市城市产汇流实验基地进行了长期的城市雨水径流全过程温度监测,包括空气温度、路面径流温度,以及河道水温等来厘清不同季节河道水温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监测数据表明:夏季时由于雨水径流携带下垫面热量进入河道而使得河道水温在降雨初期呈现一定的升温现象,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得出夏季河道升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冬季河道水温一直高于空气温度和路面径流温度,主要是由于地下雨污管网混接引起生活污水进入河道而造成;基于监测数据定量计算进入河道中的生活污水量并分析了其时段分布规律,为河道水温评估雨污管网混接现状提供了依据。
李小宁俞悦郑世威陈钢胡庆芳王磊之华晨王船海
关键词:城市雨水热污染
赣江流域TRMM降水数据的误差特征与成因被引量:24
2013年
阐明TRMM 3B42V6(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3B42 version 6)的误差特征及成因,对于合理使用该卫星降水数据,并完善其降水反演算法具有重要意义。在赣江流域0.25°×0.25°空间尺度上,对比了TRMM 3B42V6、TRMM 3B42RTV6和CMORPH的精度特征。结果表明,3B42V6的系统偏差远低于3B42RTV6、CMORPH,但平均绝对值偏差、效率系数和探测率均明显劣于CMORPH。TRMM 3B42V6的系统偏差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该数据采用地面月降水量进行了校准,而其绝对值偏差、效率系数和探测率明显劣于CMORPH的主要原因在于所采用的热红外/被动微波降水联合反演算法不及后者有效。今后有必要对TRMM 3B42的精度进行全面评估,并改进该数据的热红外/微波降水反演算法及与地面降水信息的融合算法。
胡庆芳杨大文王银堂杨汉波刘勇
关键词:赣江流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