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冰

作品数:11 被引量:19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三倍体毛白杨
  • 7篇退耕
  • 7篇毛白杨
  • 7篇白杨
  • 5篇退耕还林
  • 5篇细根
  • 4篇黑麦
  • 4篇黑麦草
  • 4篇草根
  • 3篇土壤
  • 3篇人工林
  • 3篇林地
  • 2篇养分
  • 2篇养分动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土壤抗蚀
  • 2篇土壤抗蚀性
  • 2篇退耕地
  • 2篇退耕还林地
  • 2篇物量

机构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吉首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范冰
  • 7篇张健
  • 7篇李贤伟
  • 7篇董慧霞
  • 4篇陈文德
  • 3篇汪思龙
  • 2篇范川
  • 2篇杨会侠
  • 2篇张伟东
  • 1篇张代贵
  • 1篇李媛良
  • 1篇颜绍馗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过杉木采伐迹地撂荒重建乡土维管植物多样性被引量:4
2007年
撂荒为采伐迹地树种提供了更新机会,但是撂荒在用材林向天然林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该文比较分析了亚热带湖南会同林区,杉木采伐迹地撂荒10年而成的次生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老龄次生常绿阔叶林,3个演替阶段的维管植物多样性差别.结果显示,撂荒过程相对于杉木人工林过程有显著更高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和Sφrensenia相似性距离,但是Pielou均匀度在乔木层、林下层以及各生长习性的比较中表现相似.NMS(非度量多元标度)排序揭示不同的演替阶段,无论乔木、灌木、草本还是藤本均有明显的分组现象,从杉木林林下植被演替到老龄常绿阔叶林,β多样性是增加的.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检验了灌木、草本和藤本的物种组成单独对树种的更新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其总的联合效应促进了本地树种的更新.实验证实,撂荒所致的物种变化不单纯是α多样性的改变同时还伴随了β多样性的增加,表明撂荒可作为多样性保护及天然林重建的一种手段.
颜绍馗汪思龙范冰李媛良张代贵
关键词:人工林天然林亚热带
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4 a后三倍体毛白杨林地两种不同的草本层模式进行的土壤抗蚀性研究表明,两种模式林地内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上、中、下层和未退耕地总量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未退耕地;人工草林地有机质比自然草林地略高,但不明显,未退耕地则由于人为增施农家肥而高于林地;以微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各项抗蚀指标,虽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林地的抗蚀性高于未退耕地,但不如以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明显。
董慧霞李贤伟张健范冰
关键词:土壤抗蚀性退耕地
三倍体毛白杨与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林木细根和草根的生长与周转研究
本研究针对天全县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与黑麦草进行系统研究,应用根钻法连续钻取土芯,从细根的生物量、化学成分、养分及其季节动态,细根净生产力、周转和分解,细根的空间分布等角度,深入研究了细根在退耕还林地中这一特殊森林...
范冰
关键词: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细根草根
文献传递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林木细根与草根的分解及养分动态被引量:27
2005年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细根与黑麦草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和Mg养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根直径0~1、1~2和0~2 mm及草根的分解速率与时间呈负指数关系,第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76.17%、69.80%、73.44%和79.53%,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17、266、254和172 d.细根分解过程中,N和Ca浓度增加,而P、K、Mg浓度下降;草根分解过程中,其养分元素的浓度变化整体上没有规律.细根分解过程中P、K和Mg的养分残留率与其干重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分解前期下降较快,随后下降比较平缓,N和Ca的养分残留率下降则比较平缓,并且养分的分解速率均以P最快,其次是K和Mg,而N和Ca最慢;草根分解过程中N、P、K、Ca和Mg的养分残留率初期下降比较快,随后趋于平缓,并且元素分解速率呈不规则变化,其中Ca分解速率最慢,其它元素的分解速率相近.
范冰李贤伟张健陈文德董慧霞
关键词:退耕还林复合生态系统细根草根
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与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动态被引量:10
2007年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Mg养分释放动态进行研究。细根Φ0~1mm、Φ1~2mm、Φ0~2mm及草根的第1年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73.97%、69.80%、73.44%和79.53%,应用对数方程模拟细根和草根的分解过程,拟合程度较好(R2>0.9,P<0.01),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10、252、243和185d。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含量下降,N、Ca的含量增加。草根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都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变化,整体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养分释放率与其干质量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分解前期增加较快,随后上升趋于平缓,而N、Ca的养分释放率增加整体比较平缓,元素分解速率均以P最快,其次是K、Mg,而N、Ca最慢;而草根分解过程中N、P、K、Ca、Mg的养分释放率初期增加都比较快,随后趋于平缓,并且元素分解速率呈现不规则变化,其中Ca分解率最慢,其他元素的分解率相近。由于细根和草根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整个生态系统中,土壤上下层地下凋落物的主要种类也有所不同,因而有利于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范冰李贤伟张健董慧霞范川
关键词:退耕还林细根草根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被引量:26
2005年
对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生物量在垂直分布上存在差异.直径0~1 mm细根在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下层(40 cm以下)生物量分别为0.240 6, 0.325 0和0.241 0 t/hm2;而直径 1~2 mm细根在整个年生长过程中,其上、中和下层生物量分别为0.150 0, 0.125 0和0.027 0 t/hm2,说明直径 0~1 mm细根对根系生物量积累的贡献高于 1~2 mm.黑麦草草根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0~20 cm层生物量高达0.986 0 t/hm2,20 cm以下层生物量仅有0.117 0 t/hm2,呈现典型的'T'型分布规律.三倍体毛白杨直径 0~1和1~2 mm细根、细根总生物量和黑麦草草根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均呈单峰型特征.树根和草根0~20 cm层生长在时间动态规律上同步增大或同步减小,但0~20 cm层草根生物量占上层总生物量的68.68%,高于细根生物量;20 cm以下层则细根生物量占下层总生物量的87.68%,高于草根生物量.因此,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与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空间生物量积累的种间利用关系表现互利优势,适宜性强,在四川盆地西缘退耕还林工程中是较为适宜的推广模式.
李贤伟张健陈文德范冰董慧霞
关键词: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细根草根生物量退耕还林
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的养分动态被引量:30
2010年
为了解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发育时期的养分动态,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7、17、31和51年生4个年龄阶段的马尾松人工林养分积累、分配及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生物量积累与养分积累具有不同步性,从17年生到51年生,生物量积累增长速率是N、P、K、Ca和Mg积累增长速率的3.3、5.4、3.3、3.7和9.8倍;各器官中养分的分配与养分库增长速率有关,随着林龄的增长,树干养分的比重和养分的根冠比增大;单位养分生产的干物质量随林龄增长而提高,51年生时林分的养分循环系数较高,具有低存留、高归还的特点,养分利用效率最高.缩短轮伐期降低了养分高效利用的机会.为维持林地的长期生产力,建议将马尾松人工林轮伐期延长到50年以上,同时降低收获强度.
杨会侠汪思龙范冰张伟东韦翠娥
关键词:马尾松养分循环养分利用效率轮伐期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年凋落量与养分归还动态被引量:55
2010年
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年凋落量与养分归还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受树种本身生物学特性和气候影响,气候对凋落量的影响效应具有滞后性;2)马尾松各凋落物组分的养分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季节差异可达1倍以上;3)随着林龄增长,通过凋落物归还到林地的K量呈下降趋势,其他养分量则呈"V"字型,51年生时有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凋落物对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养分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凋落物尤其凋落针叶的输出切断了人工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凋落物养分归这个关键环节,会加剧土壤贫瘠化进程,导致林地生产力降低,因此在经营马尾松人工林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凋落物输出量,以维持林地的长期生产力。
杨会侠汪思龙范冰张伟东
关键词:马尾松养分浓度养分归还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根土养分动态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针对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与黑麦草牧草复合模式,研究了模式根系养分含量与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模式中植物对土壤速效N的吸收,草根在0.395~0.408 g/kg,变化幅度平稳,树根在0.173~0.369 g/kg,变化幅度较大;对有效P的吸收规律正好与N素相反,树根含量在2.486~3.486 g/kg,变化较平缓,草根在4.572~6.092 g/kg,变化幅度较大;树根K的含量变幅较大,草根在整个年周期中的变幅都较小,而土壤K素供应充分;三倍体毛白杨根系吸收Ca含量是随着林地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幅在4.651~9.764 g/kg,而草根变幅达8.226~10.877 g/kg,与林地Ca的含量成相反趋势,草根在生活周期中对Ca的吸收影响着交换性Ca的变化;树根和草根生长对Mg的需求分别在10.547~10.744 g/kg和10.365~10.610 g/kg之间,不仅在月动态上相似,且在需求量上也相近,故在平衡施肥中应注意Mg肥的可利用性及生物吸持性.
李贤伟张健陈文德范冰董慧霞
关键词:退耕还林养分
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细根生物量及其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被引量:25
2007年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草)4年后2种草本层模式的三倍体毛白杨林地进行≤1mm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WSA)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地的林木细根生物量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比值均约为50∶30∶20,黑麦草林地林木细根年平均生物量约为自然草林地的2倍;但就总细根量来说,自然单根系大于黑麦草根系,是黑麦草的4.4倍;林地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未退耕地在总量上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未退耕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mm细根能提高大粒级及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水稳性团聚体总量。
董慧霞李贤伟张健范冰范川
关键词:细根水稳性团聚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