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学义 作品数:15 被引量:140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藏北高原湿地地表辐射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典型湿地的MS3478站1a的实测辐射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地面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季节平均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的春季日变化明显大于其它季节,年变化均呈双峰型,但相位不一致。地面长波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呈不对称变化。地面有效辐射的年变化呈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对应于冻土消融的3、4月份和冻结的10月份。净辐射量主要集中在5~7月份,占年总量的40.14%,表明该地区春末夏初地表获得的净能量最多,对地面热源的形成及其对大气的加热具有决定性作用。 何慧根 胡泽勇 荀学义 郝丽 谷良雷 孙俊 徐丽娇关键词:藏北高原 日变化 年变化 青藏高原季风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8年 基于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高原和我国西北干旱区观测站温度与降水资料,分析高原季风与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关系,对比高原典型强弱季风年平均大尺度环流和水汽输送条件的差异,探讨高原强弱季风年西北干旱区气候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季风与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相关关系显著;高原强弱季风年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和垂直环流系统存在明显差异;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好坏与降水量多寡配合得较好,即强高原季风年,高原北部边缘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更有利于降水,而弱高原季风年,高原北部边缘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偏差,对应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荀学义 胡泽勇 胡泽勇 张和平 胡英华 杨保成关键词:高原季风 西北干旱区 环流系统 水汽输送 藏北高原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的优化和检验 被引量:16 2013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冻土模式FSM中原始和优化的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分别对青藏高原中部NewD66观测点土壤温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中原始的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高估了实际的土壤热传导率,因而导致模拟的土壤温度偏高。优化的参数化方案较原始参数化方案更能真实地模拟出土壤温度的变化,尤其对深层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更加显著。这些表明应用优化参数化方案的FSM模式对土壤温度模拟的准确性比原模式有所提高。 王愚 胡泽勇 荀学义 徐丽娇 薛鹏成关键词:藏北高原 青藏高原季风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影响 基于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高原和我国西北干旱区观测站温度与降水资料,分析了高原季风与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关系,对比了高原典型强弱季风年平均大尺度环流和水汽输送条件的差异,探讨了高原强弱季风年西北干旱区气候... 荀学义 胡泽勇 崔桂凤 张和平 胡英华 杨保成关键词:高原季风 西北干旱区 环流系统 水汽输送 文献传递 四川新津机场地面风场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2011年 利用2005年1月—2010年2月自动气象站的地面风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新津机场地面风的平均日变化、月变化、季变化及年际变化等,讨论了地面瞬时风与机场跑道的关系,并对≥5 m.s-1地面瞬时风的预报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机场主要受偏北风、偏西南风和偏东南风影响,且偏北风和偏东南方向风速较大。全年较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各季节均盛行偏北风,秋、冬季偏北风出现的频率远大于春、夏季。下午风速大,早晨和夜间风速小。全年平均风速小,年际差异小,微风和静风频率高。持续时间较长的≥5 m.s-1地面瞬时风的预报重点在于天气系统的预报上。 申辉 何慧根 郝丽 荀学义 孙俊关键词:地面风 不同地面类型热物理性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热物理性质的差异是不同地面类型能量交换差异的物质基础。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工程地面(沥青路面、砂砾路面)和自然地面(天然地表、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气象参数的观测与计算,分析地表温度、反照率、粗糙度和总体输送系数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夏秋季节沥青路面昼夜温度均高于其他地面类型,春冬季节沥青路面夜间温度高于其他地面类型;砂砾路面、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白天表面温度差异约为2℃~5℃,夜间差异为1℃~3℃;天然地表的反照率大于沥青路面,反照率受太阳高度角和降水影响,随太阳高度角增加呈指数递减,在降雨时地面反照率有增有减,降雪增加地面反照率,降水后介质湿度增加,反照率减小;5种地面类型的粗糙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砂砾路面、天然地表、沥青路面、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粗糙度的大小间接反映地面的能量输送能力,冬季天然地表输送系数大于其他地面类型,在其他季节,天然地表和沥青路面的动量输送系数较大,其次为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砂砾路面。 张中琼 吴青柏 荀学义 侯彦东 高思如关键词:道路工程 温度 反照率 三套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2011年 利用ERA40、NCEP/NCAR和JRA25再分析资料以及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的探空资料和1979年高原地区第一次气象科学试验资料,较详细地比较了高原地区位势高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套再分析资料在高原地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存在明显的差别。相比较而言,再分析资料与探空资料位势高度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JRA25再分析资料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标准差最小;但是在高原中部和南部地区,ERA40再分析资料偏差略小于NCEP/NCAR和JRA25再分析资料。再分析资料与第一次高原气象科学试验资料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相关系数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400hPa达到最大值,同一标准等压面上再分析资料与试验资料的空间相关性之间存在着差别。 荀学义 胡泽勇 吴学宏 薛志华 崔桂凤 杨力 王旭东关键词:青藏高原 再分析资料 位势高度 高原地区ERA40与NCEPI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ERA40、NCEPI(NCEP/NCAR version I)再分析资料以及高原地区的探空资料和1979年青藏高原地区第1次气象科学试验资料,详细的比较了高原地区位势高度的特征。结果表明,两套再分析资料在高原地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相比较而言,高原北部地区ERA40再分析资料除1980—1990年在200hPa高层优于NCEPI再分析资料外,NCEPI再分析资料在年际变化上更接近探空资料;高原中部和南部地区NCEPI再分析资料除1980—1990年在200 hPa高层优于ERA40再分析资料外,ERA40再分析资料在年际变化上更接近探空资料。与1979年青藏高原地区第1次气象科学试验资料空间相关关系的比较显示,ERA40再分析资料在空间上与试验资料更相似。 荀学义 胡泽勇 孙俊 崔桂凤 徐丽娇 孙鑫关键词:青藏高原 再分析资料 位势高度 青藏高原季风变化及其与鄂尔多斯高原夏季降水的关联 被引量:5 2011年 选用1958~2002年逐月600hPa2.5°×2.5°ECMWF再分析资料和1961~2000年鄂尔多斯高原夏季降水资料,计算了高原季风指数,分析了高原季风指数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鄂尔多斯高原夏季降水的关联。结果表明:近40年来,高原季风总体呈冬季风减弱、夏季风增强的趋势;高原季风的变化与鄂尔多斯高原夏季降水的多少密切相关,高原夏季风增强的年份,同期鄂尔多斯高原降水偏少,高原夏季风偏弱的年份,同期鄂尔多斯高原降水偏多。 荀学义 胡泽勇 崔桂凤 何慧根 孙俊 郝丽 谷良雷关键词:青藏高原 鄂尔多斯高原 夏季降水 季风指数 黑河中上游不同下垫面反照率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3 2011年 利用黑河中上游6个自动气象站2008年6月-2009年5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6种典型下垫面反照率变化特征和太阳高度角对反照率的影响,针对垭口站和花寨子站分别讨论了积雪和土壤湿度对反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对反照率的影响不同,不同的下垫面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在积雪下垫面,太阳高度角对反照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森林;在牧草和农田站,夏季植被生长旺盛季,太阳高度角对反照率的影响要比冬季的大。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表层土壤湿度对反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零星小雨虽然不能渗透到地表以下,但仍会引起表层土壤湿度增加,导致反照率出现短时明显降低。不同的降雨量对反照率的影响也不同。根据年平均反照率得出各种下垫面反照率的相对关系为高寒草甸>荒漠>牧草>农田>稀疏草地>森林。 孙俊 胡泽勇 荀学义 彭雯 吕斌 徐丽娇关键词:反照率 太阳高度角 积雪 土壤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