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晓静

作品数:29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太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贫血
  • 1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1篇障碍性贫血
  • 10篇细胞
  • 9篇骨髓
  • 8篇蛋白
  • 5篇蛋白激酶
  • 5篇再生障碍性贫...
  • 5篇障碍性
  • 5篇贫血患者
  • 5篇激酶
  • 4篇免疫
  • 4篇核细胞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蛋白激酶CΘ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小鼠
  • 3篇免疫介导
  • 3篇介导

机构

  • 25篇山西医科大学...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辐射防护...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山西省肿瘤研...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29篇葛晓静
  • 18篇张伟华
  • 15篇张秀莲
  • 9篇樊润梅
  • 4篇陶洁
  • 4篇薛淑莲
  • 3篇魏芳
  • 3篇杨雪晶
  • 2篇陈玮
  • 2篇徐海玲
  • 2篇苏文
  • 1篇张苗
  • 1篇张丽春
  • 1篇池利民
  • 1篇张娟
  • 1篇闫彩萍
  • 1篇刘晨
  • 1篇范星火
  • 1篇王亚方
  • 1篇王素萍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心...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量全血微核实验方法的探讨
2006年
薛淑莲魏俊妮史晓红王素萍葛晓静
关键词:验方微量全血生物检测微核试验依从性差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诱导的细胞凋亡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凋亡率,及抑制TRAIL凋亡途径后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探讨TRAIL在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骨髓象正常者(正常组)及TRAIL作用后(TRAIL组)其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14例AA患者(AA组)及TRAIL抗体作用后(TRAIL-Ab组)其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结果 (1)AA组凋亡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RAIL组(浓度为30 ng/ml,作用24 h)凋亡率[(39.98±4.594)%]高于正常组[(19.90±6.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RAIL-Ab组凋亡率[(30.28±4.594)%]较AA组[(51.29±7.355)%]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TRAIL可使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增加,抑制TRAIL诱导的凋亡途径后,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减少,提示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在AA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张娟张秀莲张伟华樊润梅葛晓静
关键词:细胞凋亡骨髓单个核细胞
mTOR及S6K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表达
2022年
目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促脂肪形成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下游调控蛋白核糖体S6蛋白激酶S6K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表达,探索再障骨髓脂肪细胞增多的机制。方法:选择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0例作为再障组,白细胞减低而骨髓增生正常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调取石蜡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mTOR及S6K1、骨髓祖细胞抗原CD34在两组的表达水平,分析再障组mTOR及S6K1表达水平与血常规、CD34的相关性。结果:再障组骨髓病理示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加,造血组织减少;再障组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TOR及S6K1在再障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CD34在再障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再障组血常规、CD34与mTOR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常规、CD34与S6K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S6K1在表达水平上与mTOR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mTOR及S6K1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再障疾病发生存在一定关联,可能参与了再障骨髓脂肪细胞增多,骨髓脂肪化进而抑制了骨髓造血。
张晓东葛晓静刘杰王东海李志华张玲薛晗卫晶晶罗洁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管紧张素原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血细胞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血细胞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监测20例再障患者和20例骨髓象正常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组织中AGT的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部位,运用半定量分析检测AGT蛋白含量及与血细胞相关性分析。结果再障组AGT表达水平(0.86±0.32)较对照组(0.23±0.1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P<0.001)。再障组AGT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8、0.877,P<0.05),与患者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67、-0.875、-0.860,P<0.05)。结论 AG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组织表达显著增加,且AGT与骨髓非造血细胞呈正相关关系,与骨髓造血细胞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推测AGT可能通过T淋巴细胞的免疫介导影响再障患者的骨髓造血。
高文愈张伟华张秀莲樊润梅葛晓静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原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脂蛋白(a)、C-反应蛋白和胆红素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脂蛋白(a)、C-反应蛋白和胆红素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脂蛋白(a)、C-反应蛋白和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则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脂蛋白(a)、C-反应蛋白和胆红素联合检验有助于冠心病的鉴别诊断。
葛晓静连亚强
关键词:冠心病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以极易漏诊的1例APL阐述血细胞形态学的重要性被引量:1
2022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以外周血及骨髓中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凝血功能异常、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 15;17)(q22;q21)为特征,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a(PML-RARa)融合基因[1-2]。APL发病早期较凶险,患者常表现出广泛而严重的出血,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有原发纤溶亢进[3]。随着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的应用,超过80%的APL可以得到治愈,但早期死亡仍是临床上最大的问题[4]。若能在发生DIC之前就能得到诊治,就大大减少了抢救时血制品的输注,降低了治疗费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早诊断、早治疗直接影响APL患者预后,其早期诊断主要依靠骨髓形态学,而确诊则依靠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手段。早期死亡主要与患者未及时就诊或就诊后未得到及时确诊及专业救治有关[5-6]。
徐海玲张伟华陈玮葛晓静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4年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为一种配体依赖性的转录因子[1],是脂肪形成所必需的因子[2].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病理特征为脂肪细胞取代造血活跃的骨髓占据骨髓腔.有研究报道,再障患者增多的骨髓脂肪组织分泌多种因子,包括瘦素、TNF-α、胰抵抗素和脂联素等,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
徐海玲张伟华张秀莲葛晓静李建国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小鼠骨髓细胞贫血模型免疫介导脂肪细胞因子核激素受体
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首发表现的肾癌一例
2015年
患者,男性,62岁,农民,主因皮肤出血点、口腔黏膜血疱20d,发现血小板减少1d于2014年4月11日人院。人院前20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口腔黏膜血疱.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鼻出血、牙龈渗血、黑便、发热、关节疼痛等不适,在当地医院予云南白药口服,效不佳。后就诊于我院。
陶洁张秀莲张伟华葛晓静樊润梅李殿青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发表现皮肤出血点肾癌口腔黏膜牙龈渗血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外周血干扰素-γ与蛋白激酶-θ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通过建立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动物模型,研究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IFN)-γ mRNA与蛋白激酶(PKC)-θ mRNA的表达关系.探讨AA动物模型的免疫发病机制,为AA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资料。
张丽春张伟华张秀莲葛晓静谢满廷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蛋白激酶小鼠模型免疫介导干扰素-Γ干扰素(IFN)-Γ免疫发病机制
mTOR及S6K1在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中脂肪调控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及通路下游核糖体蛋白激酶S6K1的表达,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脂肪化的机制。方法 (1)制备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2)造模开始后观察记录小鼠状态并定期测小鼠血常规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细胞m TOR及S6K1的表达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经正态性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1)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模成功:与对照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小鼠第5天开始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皮毛光泽度降低、体质量下降,造模14 d后死亡5只。外周血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表现为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三系均减少,造模14 d时血常规分别为:对照组(10.52±0.73)×109/L,(132±6.3)g/L,(469±114)×109/L,再生障碍性贫血组(0.97±0.57)×109/L,(74±9.3)g/L,(57±32)×109/L(P均<0.001)。(2)免疫组化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m TOR及S6K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表现为对照组74.84±6.33、63.45±5.38,再生障碍性贫血组113.27±16.23、108.56±12.77(P均<0.001)。(3)相关分析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m TOR及S6K1与WBC、Hb、PLT呈负相关,m TOR与S6K1呈正相关。结论 m TOR及S6K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加,与血细胞变化呈负相关,m TOR及S6K1可能在骨髓脂肪细胞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即参与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的脂肪化,继而可能抑制了骨髓造血。
张晓东张伟华葛晓静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