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春

作品数:2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哲学
  • 3篇意蕴
  • 3篇周易
  • 2篇易象
  • 2篇义理
  • 2篇哲学意蕴
  • 2篇生生
  • 2篇视域
  • 2篇王弼易学
  • 2篇象数
  • 2篇流衍
  • 2篇经学
  • 2篇范式
  • 2篇《周易》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价值
  • 1篇得意忘象
  • 1篇新意
  • 1篇心外无物
  • 1篇学术

机构

  • 19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9篇董春

传媒

  • 8篇周易研究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易道的显现与感通:以“象”为枢机的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在易学中,道与器之间有分别而不相离,二者之分别就在"形"上,故《系辞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著之前为道,形著之后为器,形著这个过程便是"象"。故"象"乃是体悟和理解易道的枢机。《周易》以阴阳的变化展现道体,这一过程称之为"见象"。"见象"乃是道体由"寂然不动"到"感而遂通"的关键环节。故易之象,可上通于道,下及于物,人通过"观象"去成己、成物。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象"被人们所观,它就成了一个已论之物,那么它就会被局限、被限定。故我们最终还需要通过"损之又损"的活动对其进行还原,向道回归,而这一活动便是"忘象"。
董春
关键词:《周易》易道观象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及其现代意义
2010年
知行关系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王阳明以良知为本,知行合一并进。通过对知行合一的论证,明确提出了对于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性,他强调不行不足谓之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一学说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形成以及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董春
关键词:知行合一
李塨易学思想研究
李塨是清初颜李学派的集大成者,他将颜元学术中的注重经世致用的特点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主张回归儒学经典,在清初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易学研究上,李塨将颜李学派所倡导的实学与易学诠释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解易风格。李塨易...
董春
关键词:李塨易学思想道德价值
文献传递
新疆特克斯“《周易》文化国际交流大会”综述
2017年
2017年5月30日,"《周易》文化国际交流大会"在新疆特克斯成功召开。作为中国特克斯县第五届"天山文化旅游季"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会议由中国周易学会主办,中共特克斯县委员会、特克斯县人民政府承办。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慈济大学、台湾中华易经学会、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大学、特克斯县周易学会等10所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董春
关键词:旅游事业慈济《易传》历史机遇卦爻人才梯队
论王弼“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易学诠释路径被引量:4
2016年
王弼通过对言、象、意三者关系的讨论创立"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解《易》原则,这是王弼将易学诠释重心由象数转向义理的关键。这个原则是王弼在《周易》文本的基础上,吸收了庄子思想以及当时盛行的"言不尽意"理论,对易学当中言、象、意三者关系进行的重新思考。这种思考源自于王弼以本体论的视角来解读《周易》,认为在《周易》中存在无形无象却又统御万物的形上之道,他通过"得意忘象"将对道的体悟转化为对圣人之意的认知,并以此沟通形上本体与形下世界。提出普通人与圣人五情同、神明通,以"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作为普通人理解《易》之义理的新方法。
董春
关键词:得意忘象
王弼易学的经学前见与义理新意被引量:5
2019年
魏晋之际,王弼确立了以义理解《易》的诠释范式,这一诠释范式固然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但其主要目的仍然是要解决如何探求《周易》本意的问题。王弼的易学思想并没有绕开汉代经学的"前见"而另辟蹊径,他对体用关系的思考,乃是对汉易中的天人感应、阴阳灾异说之反思,他认为只有透过此纷繁复杂的现象去寻求至高不变的本体,方能对此天人问题有一根本性的认知,从而为规范人事提供依据。王弼对象数诠释范式的批判,固然有"援道入儒"亦或是"于形上学深有体会"的因素所在,但就其根本而言王弼的这种反思乃是东汉经学简化运动的继续,是在批判象数注经派的基础上,对解读经典本意方法的寻求。
董春
范式与方法:当代易学哲学研究方法回顾与反思被引量:1
2020年
当前易学哲学研究方法呈现出主体化、多元化的特征,研究内容涉及义理、象数、诠释学多个方面,研究路向呈现出以西方哲学为主体转向回归传统的趋势。论其大体,约有如下四端:第一,引入西方哲学的范畴和方法梳理、整合易学的义理内涵;第二,通过对象数范式的重新解读,发掘《周易》象数思维模式背后的哲理内涵;第三,哲学视域下象数、义理合一的新探索;第四,在新的学术背景下对建构易学诠释学的思考。这些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回顾和反思前人成果,有助于我们回到易学哲学本身,建构符合易学哲学实际的方法论。
董春
关键词:易学哲学方法论义理象数诠释学
易象体系的历史流衍及哲学意蕴
2023年
在易学理论体系当中,“象”乃是最具特色的表意形式,以阴阳符号为基础的六十四卦卦象体系通过有限、有形的符号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无限的、无形的意义世界。故历代易学家们尤其重视对象的诠释和创造,经由两汉、魏晋、两宋的发展,这套象数体系的形式及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近代以来,易学哲学的一个核心话题便是对“象”的理解和诠释,其中以王树人提出的“象思维”最具代表性.
董春
关键词:六十四卦哲学意蕴
老子其书之争及其启示
2011年
史料记录的不甚全面,以及历史上多个版本的描述,使得人们对于《老子》一书产生了诸多疑问,由此产生了战国派和春秋派,围绕《老子》一书的思想、语词以及所涉及的历史史实等对其所产生的年代进行了争论,这些争论表面上是对史实的争论,但同时表现出了争论者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启示人们对于史实的证明要从实际出发,多方求证,务必得出全面合理的认识。
董春
关键词:老子《老子》思想渊源
关于“易”的两条阐释进路:“生成”与“生生”
2024年
在易学发展的历程中,易学家对“易”的诠释分为两种:一种重生成,该说根据《易纬》提出的“易一名而含三义”理论,从“易”“变易”“不易”三个层面出发,以阴阳变易交感为核心去探寻宇宙生成的根源。该说认为宇宙存在一个物质性的本源,世间一切均从此而出,故其更注重对此本源是什么及其如何生成万物的论述,这一理论更注重阐述“什么”即易的“生成”性。另一种重“生生”,该说以《系辞传》中的“生生之谓易”为依据,一方面详细论述了“易”所强调的阴阳交感生生不息之过程,另一方面又凸显了“易”中所蕴含的继善成性、天人相续的生生不息之理。该说认为世界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它不以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为论述的核心,不关注那个“生成”性的本源,而是将论述重心转向世界如何生生、人如何延续这个生生,即从解释“什么”转向关注“怎么”。
董春
关键词:生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