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玲 作品数:78 被引量:402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肝病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2例中小学生SARS的临床特点与药物治疗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小学生SARS的临床特点、利巴韦林治疗及转归 ,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深圳市收治的 12例中小学生及 41例成年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转归 ,比较特点。结果 :4例有明显直接SARS接触史 ,余均来自SARS疫区。临床特点 :起病急、表现为发热 ( 10 0 .0 % ,以高热为主 )、咳嗽 ( 10 0 .0 % ,以干咳为主 )、腹泻 ( 16.7% )、呼吸困难 ( 16.7% )、胸部X线斑片状、局灶性浸润阴影 ( 91.7% ) ,血常规正常( 66.7% )或降低 ( 2 5 .0 % ) ,大部分患儿淋巴细胞减少 ( 5 0 .0 % ) ,CD+4减少 ( 3 3 .3 % )。治疗 :主要为隔离、通风、休息 ,应用抗病毒药—利巴韦林 ,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2例呼吸困难者使用激素及吸氧治疗 ,病情迅速控制 ,转归良好。结论 :中小学生组SARS发病比成年人组轻 ,CD+4减少较成人轻 ,用利巴韦林联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可完全治愈 。 刘艳 胡毅文 袁静 张赤 林奕 蒋小玲 张英关键词:利巴韦林 肺炎 89例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1994年 89例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周伯平,江福生,陈士竹,梁登,蒋小玲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也是急性散发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重要病因[1],其危害性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本文报道近年来深圳地区丙型肝炎(丙肝)89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1... 周伯平 江福生 陈士竹 梁登 蒋小玲关键词: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输血 检出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合并前C/C区启动子变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拉米夫定诱导的 YMDD 变异和前 C 区1896位核苷酸以及 C区启动子1762和1764位核苷酸变异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以上的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 C 区1896位以及 C 区启动子1762和1764位核苷酸变异发生率。结果 122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40例 YMDD 变异阳性患者,检出率为32.8%。发生 YMDD变异后,HBV DNA 反跳,ALT 和 AST 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YMDD 变异阳性患者前 C 区1896位和 C 区启动子1762和1764位核苷酸变异检出率显著高于无 YMDD 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YMDD 变异阳性伴前 C 区1896位以及 C 区启动子1762和1764位核苷酸变异患者与无前 C 区1896位以及 C 区启动于1762和1764位核苷酸变异的 YMDD 变异阳性患者比较,病情容易加重.易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诱导的 YMDD 变异患者容易发生前 C 区1896位/C 区启动子1762和1764位核菅酸变异,但与病情加重和预后无相关性。 许诚 杨桂林 徐六妹 姚红艳 乐晓华 李美忠 蒋小玲 钟菊珍 王敏 王火生 周伯平关键词: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前C区变异 HCV-RNA定量检测与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HCV-RNA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12例血清HCV-RNA或抗-HCV阳性标本,采用第三代ELISA夹心法检测抗-HC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应用RT-PCR法对78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212例标本中HCV-RNA和抗-HCV双阳性的155例,两者阳性符合率73.1%(155/212),并且HCV-RNA载量和抗-HCV(+)例数呈正相关(r=0.92,P<0.05);HCV-RNA载量与ALT异常例数(r=0.57,P<0.05)呈正相关;78例标本丙肝基因分型HCVⅡ/1b型占92.3%。结论:HCV-RNA定量或抗-HCV检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应用HCV-RNA定量或抗-HCV检测使诊断更为准确;我国人群丙肝感染以Ⅱ/1b型为主,基因分型诊断为选择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王敏 韩红星 蒋小玲 陆坚 徐六妹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 基因分型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乙型肝炎慢性化和病毒清除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患者19例、HBV携带者(AsC)21例、HBV感染恢复者12例和健康对照者15例。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的表型和频率,磁珠分选(MAcs)CD4^+CD25^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Foxp3mRNA基因在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CAH或AsC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频率以及CD4^+CD25^T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或HBV感染恢复者(F=6.8,F=3.72,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CAH患者肝组织Foxp3^+T细胞浸润累积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但AsC较CAH减少。HBeAg阳性患者(包括CAH和AsC)CD4^+CD25^T细胞频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t=2.3,P〈0.05),抗-HBe阴性患者显著高于抗-HBe阳性患者(t=2.4,P〈0.05)。CD4^+CD25^+Foxp3^+T细胞频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病毒载量存在正相关(r=0.56,P〈O.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异常与乙型肝炎慢性化和病毒清除有关。 杨桂林 姚红艳 蒋小玲 乐晓华 黄华 周伯平 谢青关键词:CD4阳性T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 HBeAg、HBV DNA斑点杂交以及定量PCR检测在评价干扰素抗HBV疗效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免疫学检测 HBe Ag;斑点杂交法及 PCR定量检测法检测 HBV DNA评价干扰素抗 HBV的疗效。方法 对纳入治疗组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后均同时检测乙肝两对半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 HBV DNA。结果 干扰素完全应答者 HBV DNA转阴较 HBe Ag发生早 ;HBV DNA定量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HBV DNA定量 PCR较斑点杂交更能反映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患者外围血内病毒拷贝数的增长。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灵敏地反映干扰素抗 HBV的疗效 。 何清 陈守春 王松 蒋小玲 李丽雄 王文雅 杨尧关键词:HBEAG 斑点杂交 定量PCR检测 干扰素 乙肝病毒标志物 23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52 2004年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1997年~ 2 0 0 4年 7月间我院收治的 2 3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 3例患者多为青壮年(94 3% ) ,半年内病死 11例 (4 7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途径以性乱史 (15例 ,占 6 5 2 % )为主。持续 1个月以上的临床表现有发热、体重下降 5~ 15kg者 2 3例 (10 0 % ) ,咳嗽 15例 (6 5 2 % )。多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 2 3例患者中以单纯肺结核 14例 (6 0 9% )及淋巴结结核 8例 (34 8% )为主 ;12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为病灶多位于双肺 ,多为较均匀一致的片絮状阴影 ,无一例出现空洞。蛋白纯化衍生物 (PPD)试验弱阳性 2例 (8 7% ) ,痰涂片、痰培养查抗酸杆菌仅 1例阳性 (4 4 % )。2 3例患者治疗前CD+ 4 明显低于其他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 (P <0 0 5 ) ;而 2 3例中 ,病死患者治疗前CD+ 4 也较存活患者明显降低 (P <0 0 5 )。 2 3例患者的HIVRNA定量值明显高于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 (P <0 0 5 )。 2 3例患者中 ,同时采用抗结核及抗HIV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 ,病死率较两种药物均未采用或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低 ,肺结核X线表现不? 袁静 余卫业 胡毅文 蒋小玲 骆子义 文彬 刘艳 邬明关键词:艾滋病患者 结核病 艾滋病 治疗前 CD4^+ 病死率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02年 何清 蒋小玲 王松 杨山麦 李丽雄 谌取鼎 文彬 王平 韩红星 许诚 戴炜 陈守春 王文雅 杨尧关键词:干扰素-Α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治疗 疗效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_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 INFα-2a)和胸腺肽α_1(Tα_1)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 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单一PEG INFα- 2a组和PEG INFα-2a联合Tα_1治疗组。结果:治疗6个月时,PEG INFα-2a+Tα_1组HBeAg血清转换率(62.5%)明显高于PEG INFα-2a组(40.0%),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7.5%(23/40)和35.0%(14/40),P<0.05。治疗6个月时,PEG INFα-2a+Tα_1组HBV DNA阴转率(65.0%)明显高于PEG INFα-2a组(42.5%),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2.5%(25/40)和40.0%(16/40),P<0.05。治疗6个月时和停药6个月后,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62.5%)明显高于PEG INFα-2a组(40.0%),停药后6个月,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7.5%(23/40)和35.0%(14/40)。联合治疗组有4例患者HBsAg阴转,而PEG INFα-2a组仅有2例患者HBsAg阴转。两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重要的不良事件。结论:Tα_1与PEG INFα-2a联合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PEG INFα-2a单一用药。 崔建军 蒋小玲 周伯平 许诚 何清 王松关键词:肝炎 HBEAG阳性 胸腺肽Α1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DOSIGN/DC-SIGNR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探讨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300例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同时检测了患者的HCV病毒载量。结果该研究发现携带7等位基因(中等的)的患者,其HCV病毒载量水平低于携带9等位基因(较长的)的患者(P<0.05),此外7/7基因型的患者组其HCV病毒载量水平低于9/7基因型的患者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CV病毒更易与携带较长DC-SINGR等位基因的患者结合。结论DC-SIGNR遗传多态性可能与HCV病毒在个体内的复制有关。 王敏 蒋小玲 陆坚 王辉 韩红星 乐晓华 周伯平 彭亚柏关键词:肝炎 丙型 HCV-RNA 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