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树屏
- 作品数:287 被引量:1,712H指数:24
-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海底沉管隧道火灾温度分布特征规律研究
- 以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为工程背景,开展足尺隧道火灾试验,同时建立数值仿真模型,系统研究不同火灾工况下隧道内烟气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着重分析燃烧稳定阶段温度在隧道空间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纵向风速、燃料类型、火源规模和火...
- 蒋树屏徐湃
- 关键词:海底沉管隧道火灾试验烟气温度
- 盾构过江通道的行车速度与建筑限界论证
- 2007年
- 行车速度与建筑限界是盾构过江通道建设规模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泰州过江通道为依托,并从隧道内的驾驶特性、交通安全、国内外实际情况、通行能力与工程造价等技术和经济的多个角度,对建筑限界的横向宽度进行对比论证,并结合实际交通组成,提出了泰州盾构过江通道的建筑限界与行车速度的可行方案。
- 丁浩蒋树屏龚彦峰
- 关键词:过江通道行车速度建筑限界盾构隧道
- 基于渐进性破坏理论的隧道围岩压力预测研究
- 为了对隧道围岩压力进行预测,运用数值方法建立隧道开挖过程的动态施工模型,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围岩损伤变化,动态调整围岩的力学材料参数,来实现控制和模拟隧道渐进性破坏的过程;然后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各围岩参数和塑性应变、径向位...
- 王唢赵明阶蒋树屏林志
- 关键词:渐进性破坏隧道围岩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解构深海悬浮隧道被引量:1
- 2020年
- 随着水下隧道的建设水域,逐渐由地势平坦的江河向沟槽发育的海湾和海峡发展,传统建设工法在复杂水域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不断突破和创新。悬浮隧道建设是面向未来、面向科技前沿、具有重大挑战的世界级难题,是未来解决峡湾跨越、深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的重要方式,对我国引领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丁浩蒋树屏李科
- 关键词:悬浮隧道水下隧道交通运输发展建设工法深海
- 山岭隧道围岩体地质可视化系统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结合山岭隧道的地质勘察现状,论述开发隧道围岩体地质可视化系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其构建框架的设想。通过对目前几种可行的技术方案的比较,指出了可视化系统开发的难点、发展方向和前景。
- 丁浩蒋树屏李勇
- 关键词:山岭隧道围岩体可视化系统地质
- 公路隧道火灾烟雾前锋图像检测与定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火灾烟雾前锋图像检测与定位方法,包括:S1.对采集的火灾烟雾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处理,得到图像数据集;S2.将图像数据集输入到火灾烟雾检测网络模型进行网路模型训练,得到训练好的检测网路模型;S3.将待...
- 刘帅丁浩邓实强杨孟陈建忠蒋树屏李文锋曹鹏孙茂贵廖嘉雯
- 确定隧道地下水合理排放量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隧道地下水合理排放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选择一种隧道防排水类型,所述隧道防排水类型为全封闭式防水、半封闭式防水或控制排放型防排水中的一种;S2)确定步骤S1中所选隧道防排水类型的隧道总涌水...
- 丁浩方林李广辉陈达章敖道朝蒋树屏吴梦军郑炜张俊标许岚
- 文献传递
- 环保型隧道结构研究
- 公路隧道建设应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协调,隧道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原则。本研究以江苏宁(南京)淮(安)高速公路南京江北段老山公路隧道为依托,结合交通部公路工程相关技术标准,提出了一种环保型结构──新型棚洞。采用大型通...
- 刘元雪蒋树屏
- 关键词:公路隧道隧道设计环境协调棚洞结构
- 文献传递
- 中国公路隧道数据统计被引量:56
- 2017年
- 1公路整体概况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469.63万km,比2015年增加11.90万km;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10万km,比2015年增加0.74万km。2016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7 975.81亿元,比2015年增长8.9%。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8 235.32亿元,比2015年增长3.6%。2013—2016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和建设投资见图1。
- 蒋树屏
- 关键词:公路隧道中国公路交通运输行业隧道数量统计公报数据统计
- 嘎隆拉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62
- 2011年
- 洞口段为隧道抗震关键位置,极其容易发生地基失效及结构破坏。通过对嘎隆拉隧道洞口段轴向100 m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对其卓越频率附近的地震波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对地震波高频部分有滤波作用;地震时隧道与土体同步振动,不表现出自身的固有振动频率,惯性力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不大,故隧道抗震研究的重点是地震下围岩的失效防治,结构抗震设计主要目的是减小围岩失效对隧道产生的破坏;减震层和抗震缝的设置都不会改变结构地震反应的频谱特性,但设置减震层后,结构的峰值加速度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不能作为减震效果的评判依据。研究成果对隧道的抗震设计和减震设计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 蒋树屏文栋良郑升宝
- 关键词:振动台模型试验频谱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