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勋育
- 作品数:75 被引量:2,502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石化“十三五”天然气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被引量:44
- 2021年
- “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全面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重要批示的精神,油气勘探工作以战略突破与规模增储为核心,加强理论与技术创新,大打高质量勘探进攻仗,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油气勘探成果。为了加快推动中国石化天然气业务的发展,在全面梳理“十三五”以来天然气勘探成果,理论、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发展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十三五”以来,中国石化坚持“海相陆相并举、常规非常规并重”的战略部署,按照“做大海相常规气、做强海相页岩气、做优陆相致密气”的思路,创新发展了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中西部海相碳酸盐岩、中西部致密碎屑岩领域的油气成藏理论;②攻关形成了基于储层识别描述与甜点预测为核心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集成了深层/超深层钻完井、酸压测试、长水平井压裂与超大功率电动成套压裂、易钻复合桥塞等配套装备与工具;③在海相页岩、海相碳酸盐岩、陆相致密碎屑岩等3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天然气勘探成果,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0068×10^(12) m^(3),为中国石化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提供了优质资源保障;④展望未来,中国石化探区具有较雄厚的天然气资源基础,我国中西部海相碳酸盐岩、中西部致密碎屑岩、海域深层碎屑岩、东部成熟探区深层碎屑岩与火成岩等领域是其天然气勘探发展的主要方向。结论认为,“十四五”期间,预计中国石化可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16×10^(12)~1.36×10^(12) m^(3),可以为我国天然气大发展夯实资源基础。
- 郭旭升蔡勋育刘金连刘超英程喆高波石磊
- 关键词:天然气
- 川东南地区官9井侏罗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 2007年
- 2004年钻探的官9井首次在川东南地区的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获得工业性轻质油流。该原油含蜡量高,姥姣烷/植烷比值较低(Pr/Ph=1.56),族组成中饱和烃含量在90%以上,原油轻烃的正庚烷与甲基环己烷的比值高达1.83,并且庚烷值和异庚烷值具有高成熟湖相原油的特点。根据原油饱和烃与轻烃气相色谱以及碳同位素等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官9井侏罗系原油为高成熟腐泥型母质成因,主要来源于侏罗系湖相烃源岩。
- 胡东风蔡勋育
- 关键词:四川盆地东南侏罗纪地球化学轻烃油源对比
- 川中—川东南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沥青来源及成烃演化被引量:51
- 2007年
- 据实测实验数据分析了川中及川东南地区典型构造上勘探井震旦系—下古生界泥岩及沥青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证实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具有一定盐度的还原环境,生物多来自于低等水生生物的菌藻类。川中震旦系—下古生界和川东南震旦系储层沥青主要来自寒武系泥岩;川东南下古生界储层沥青则为寒武系和志留系的混合来源。利用Karweil方法分析了川中地区高科1井寒武系烃源岩的成烃史;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与Easy%Ro模型联合模拟恢复了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的生烃史;对比分析表明,川东南寒武系烃源岩成熟时间、主生油及主生气期均早于川中寒武系烃源岩。
- 徐国盛袁海锋马永生刘树根蔡勋育王国芝盘昌林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储层沥青成烃演化
-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油裂解气判定及成藏过程定量模拟被引量:62
- 2007年
- 本文通过对威远—资阳地区气藏油裂解气的判定,说明威远—资阳地区的气是由石油热裂解而来。在此基础上定量计算了资阳—威远古圈闭油藏的古资源量。资阳—威远地区1900km2范围曾形成过17×108t的古油藏,古油藏裂解形成古气藏,古气藏原始裂解气量可达10576.3928×108m3,质量是7.5832×108t。资阳—威远地区古圈闭碳沥青质量为9.475×108t。原油裂解为天然气可产生致使上覆岩层破裂的138.39MPa的异常高压,超压的存在对于天然气的散失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喜马拉雅期隆升过程和圈闭主高点从资阳向威远的迁移,原油裂解气进一步逸散和重新调整并形成今气藏。在此基础上,恢复了资阳—威远古油藏→资阳—威远古气藏→威远气田的成藏演化过程。资阳—威远地区震旦系天然气的聚集成藏率很低,只有4.835%。因此,资阳—威远古油藏→资阳—威远古气藏→威远气田的演化过程,是天然气以逸散为主的过程。
- 孙玮刘树根马永生蔡勋育徐国盛王国芝雍自权袁海锋盘昌林
- 关键词:裂解气碳酸盐岩震旦系四川盆地
- 中国石化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被引量:23
- 2020年
- 战略重组以来,中国石化上游资源战略稳步推进,构建了由东部到西部、由石油到油气、由常规到非常规及新能源的发展格局,形成了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新能源有序推进、海外油气业务持续优化、工程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2016年以来,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显著,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储量、产量实现大规模增长,东部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增储建产,中西部盆地碎屑岩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建产,四川盆地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海外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展望未来,中国石化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优化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结构、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效益开发,实现规模增储上产,确保“七年行动计划”目标顺利实现。
- 蔡勋育刘金连赵培荣刘超英程喆
- 关键词:中国石化勘探开发
- 华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被引量:2
- 2007年
- 为推进南方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华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有利成藏区带:华南地区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泥盆纪、二叠纪是中国南方生物礁主要生长时期;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均发育有效烃源岩;台地礁滩相灰岩、台缘斜坡、台间海槽区重力流沉积物、滨海陆源碎屑岩和盆地相浊积岩是有利储集岩;泥岩、泥灰岩和石膏组成良好盖层。烃源岩有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次油气成藏期。印支、燕山、喜山运动使断裂带附近的油气藏破坏形成古油藏,但构造相对稳定地区的油气藏仍然得以保存。在晚古生代地层沉积厚度大、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如桂中坳陷,印支期形成的油气藏遭受破坏,但仍保存有原生油气藏。中、新生代沉积覆盖的晚古生代地区,如十万大山盆地、南盘江坳陷以及南海北部海域,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油气藏容易得到有效保存,是海相油气成藏有利的地区。
- 陈元壮刘洛夫蔡勋育王毅
- 关键词:晚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藏形成勘探区
- 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特征被引量:57
- 2005年
- 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鲕粒和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重要的两种储层岩石类型;储层物性以中孔中渗、高孔高渗储层为主,储集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强;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占绝对优势,占总孔隙的80%以上;储层的发育受到沉积相带及成岩后生作用的控制,成岩变化中的多期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深部热液溶蚀作用在飞仙关组储层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综合评价表明,储层以Ⅱ类储层为主,占总储层段厚度的41%。
- 蔡勋育马永生李国雄黄仁春
- 关键词:三叠系飞仙关组储集空间溶蚀作用
- 中扬子地区海相天然气勘探方向、关键问题与勘探对策被引量:28
- 2015年
- 中扬子地区古生界海相层系与上扬子地区具有相似的油气地质基本条件,但经历了长期、曲折的勘探历程,久攻未克。研究分析中扬子地区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烃源岩、储层沉积相带、成藏组合,认为中扬子地区发育以震旦系、寒武系为勘探主要目的层的下组合和以二叠系、三叠系为主的上组合两个含油气组合,具备发现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的良好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大,是寻找规模天然气的重点勘探潜力区。提出上组合有效勘探区域主要为鄂西渝东石柱复向斜、江汉平原区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当阳复向斜和湘鄂西区的利川复向斜南部地区;下组合勘探以鄂西渝东石柱复向斜及湘鄂西区为有利分布区;湘鄂西区是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有利区,枝江—当阳区块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在勘探思路上,应坚持以构造演化及成藏演化为主线,以储层和保存评价为重点,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举,强化技术攻关,实现中扬子海相勘探的大突破。
- 焦方正冯建辉易积正蔡勋育何发岐
- 关键词:海相天然气岩溶勘探方向勘探对策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勘探进展与资源发展战略被引量:49
- 2018年
- 低油价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工作积极转变观念,以高效勘探为目标,立足大盆地、聚焦大目标,突出重点、分清层次,持续推进海相碳酸盐岩、东部陆相断陷盆地、中西部碎屑岩、页岩油气以及新区的突破发现与规模增储工程,形成了石油稳定增储稳产、天然气快速增储上产的局面。分析认为中国石化探区剩余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勘探总体上处于早中期阶段、天然气勘探处于早期阶段,具备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在资源禀赋日益变差、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勘探工作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西部碎屑岩、页岩油气、海域等领域为重点,依靠理论、技术、管理创新,持续推进老区精细勘探、新区新领域突破发现工程,不断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 金之钧蔡勋育刘金连张宇程喆
- 关键词:中国石化可持续发展
- 普光气田的发现被引量:29
- 2010年
- 勘探思路、地质认识与勘探技术的创新带来了普光气田的发现。通过对宣汉达县地区勘探历程的解剖,分析了普光地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勘探思路的形成过程,阐述了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模式等主要地质新认识,及复杂碳酸盐岩综合储层预测的技术思路。普光气田的发现,带动了川东北地区元坝、河坝及四川盆地深层勘探的发展,为"川气东送"工程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 马永生蔡勋育郭旭升郭彤楼赵培荣
- 关键词:普光气田勘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