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学林

作品数:111 被引量:686H指数:17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4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9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5篇岩石
  • 35篇岩石圈
  • 19篇地壳
  • 16篇地震
  • 16篇层析成像
  • 14篇地幔
  • 14篇电性
  • 14篇电性结构
  • 11篇结构特征
  • 10篇软流圈
  • 9篇地震层析
  • 9篇地震层析成像
  • 9篇动力学
  • 9篇岩石圈结构
  • 8篇地电
  • 8篇地球动力
  • 8篇地球动力学
  • 8篇电性结构特征
  • 8篇推覆
  • 8篇青藏高原

机构

  • 101篇成都理工大学
  • 9篇成都地质学院
  • 3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111篇蔡学林
  • 62篇朱介寿
  • 53篇曹家敏
  • 22篇程先琼
  • 18篇严忠琼
  • 16篇王绪本
  • 13篇郑圻森
  • 9篇魏显贵
  • 8篇阳正熙
  • 7篇张刚
  • 6篇闵刚
  • 6篇罗威
  • 6篇刘援朝
  • 5篇刘顺
  • 5篇余年
  • 5篇郭紫明
  • 4篇吴德超
  • 4篇皇健
  • 4篇方向池
  • 4篇邓明森

传媒

  • 10篇中国地质
  • 9篇地球物理学报
  • 9篇成都地质学院...
  • 8篇成都理工学院...
  • 5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地学前缘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矿物岩石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大自然探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9篇2003
  • 13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断流成因与对策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从地球科学“人为地质作用理论”出发 ,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后认为 ,黄河下游断流不仅对黄河流域及整个中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后果。在探讨了黄河下游断流的成因后认为 ,黄河下游断流有自然的原因和人为的原因 ,其中人类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及其人为地质作用的负面影响是黄河断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从而提出解决黄河下游断流的科学对策 ,包括科学保护、科学开发、科学利用水资源以及暂缓实施南水北调中。
蔡学林阳正熙
关键词:断流水资源人为地质作用黄河生态环境
中国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型式
本文重点从构造演化方面,建立中国大陆三种三维地过结构——演化型式,并探讨了克拉通型地壳、增厚型地壳和减薄型地壳基本特征.
蔡学林朱介寿曹家敏郑圻森程先琼
关键词:地壳结构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褶皱构造接触应变分析被引量:12
1993年
首次运用接触应变理论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褶皱构造接触应变现象,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提出四川盆地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模式和岩石圈楔入构造的概念。
蔡学林邓明森魏显贵
关键词:褶皱构造
推覆构造的控矿成矿规律——以武当山推覆构造为例被引量:2
1993年
通过对武当山推覆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认为在推覆构造中的固体矿产主要分布于推覆体变形强烈的两端和推覆构造的强应变带内。
方向池蔡学林王寿琼
关键词:推复构造
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展望
1999年
行星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场所。以行星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地球科学,在20世纪与其他学科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前,不少地球科学家正在探索与研究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对地球科学未来发展作出科学预测是极其困难的,但意义是巨大的,因为,探讨地球科学发展趋?..
蔡学林阳正熙
关键词:地球科学
青藏地区面波高分辨率层析成像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的面波层析成像,首先进行网格化反演,求得面波纯频散,然后由所得的纯频散数据反演中国及其邻近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瞿辰朱介寿曹家敏蔡学林
关键词:青藏高原面波层析成像地壳上地幔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多向碰撞─揳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被引量:24
1999年
论证了青藏高原形成与隆升过程中的变形构造格局。岩石圈结构、青藏高原隆升与周边前陆沉积盆地耦合关系、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等。提出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过程中,高原边缘以走滑-挤压构造为主,高原内部以伸展构造为主;高原隆升过程中,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青藏高原及周边岩石圈结构及隆升过程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的对比研究,建立起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多向碰撞-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蔡学林曹家敏刘援朝魏显贵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
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三维地球模型的建立
<正>我们搜集了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的96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剖面总长度72200km.其中欧洲有20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剖面总长度16290km.中国境内有66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剖面总长度38140km.中国境...
曹家敏朱介寿蔡学林
文献传递
下村地区会理群中钩状褶皱和纵向构造置换
1991年
讨论了四川会理下村地区会理群中钩状褶皱的剖面形态分类,钩状褶皱与大褶皱的关系,钩状褶皱和构造置换形成的物质条件、温压条件、力学条件,钩状褶皱与纵向构造置换的关系。
方向池蔡学林
中国及相邻区域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意义被引量:44
2006年
中国大陆及邻近陆域海域是晚古生代以来由多个较小的板块或地块汇聚形成的。中生代亚洲东部岩石圈拉张解体和减薄。古新世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引起地壳缩短隆升,形成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根据中国大陆及相邻区域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及其他地学资料,采用多学科多手段进行反演。对沉积层、地壳、岩石圈特性及厚度变化进行研究,探讨中国大陆及相邻陆域海域岩石圈结构特征及深部动力学问题。
朱介寿蔡学林曹家敏严忠琼
关键词:地球深部动力学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