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岩
- 作品数:92 被引量:20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 结直肠癌组织中KIAA152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检测KIAA152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9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KIAA152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其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IAA1522蛋白在癌旁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浆,阳性表达率为12.5%(12/96),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3%(78/96),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期短显著正相关(P=0.017,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0)。卡方检验的分析结果显示,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正相关(P=0.012,Fisher精确检验)。结论:KIAA152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短显著相关,可能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转移的潜在分子标志。
- 刘婷婷梁建伟余竟常晨郝佳洁蔡岩周志祥王明荣张彤彤张钰
-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
- 一种食管癌相关新基因
- 本发明公开了分离的食管癌相关新基因DRC2的DNA、RNA及其编码的多肽,以及应用重组技术产生这种多肽的方法。并且公开了通过检测该基因核酸序列突变、甲基化、RNA及多肽水平的改变,检测与该基因的核酸及其编码多肽异常有关的...
- 王明荣许智雄徐昕蔡岩韩亚玲王子平吴孔明王秀琴吴旻
- 食管鳞癌中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和髓样细胞白血病1过表达与分化相关并可增强细胞的凋亡抗性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检测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JAK/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或JSI-124抑制食管鳞癌细胞KYSE510中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并通过转染特异性的siRNA敲降Stat3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Star3抗凋亡靶分子Mcl-1蛋白的表达。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Stat3(TyrT05)和Mcl-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抑制食管鳞癌细胞中Stat3通路的活化后,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升高,Mcl-1表达明显下调。111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Stat3(Tyr705)蛋白阳性表达50例,阳性表达率为45.0%。肿瘤分化程度越低,P-Stat3的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Mcl-1蛋白阳性表达80例,阳性表达率为72.1%。肿瘤分化程度越低,Mc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Stat3蛋白表达与Mcl-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2)。结论部分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p-Stat3和Mel—1的过表达,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并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异常活化的Stat3可能通过上调靶蛋白Mcl-1的表达介导食管鳞癌细胞的凋亡抗性。
- 霍艳秋阮侠杜小莉商利蔡岩徐昕王明荣张钰傅松滨
- 关键词:食管肿瘤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 食管癌中KIAA1522基因的转录本及蛋白表达分析
- 2017年
-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KIAA1522基因不同转录本的表达及丰度,确定其蛋白的表观分子量,为进一步研究KIAA152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改变及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反转录PCR(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KIAA1522基因4个不同转录本的表达及丰度;以特异性si RNA敲降食管癌细胞中KIAA1522的表达,并在模式细胞中过表达KIAA1522,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确定KIAA1522的表观分子量,并通过质谱分析验证KIAA1522条带的序列组成。结果:KIAA1522的转录本T1和T4在食管鳞癌组织及多个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其中T1的表达丰度相对最高。Western blot检测中观察到的分子量为170 k Da的条带为KIAA1522基因特异性的蛋白表达产物,同时质谱分析结果也证实该条带为KIAA1522多肽。结论:T1为食管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KIAA1522基因的优势转录本,KIAA1522蛋白的表观分子量为170 kDa。
- 解智慧杨海张钰郝佳洁蔡岩徐昕王明荣
- 关键词:食管鳞癌转录本
- 应用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技术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易位
- 染色体易位是人类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采用全染色体涂染探针对KYSE30、KYSE140和KYSE150等多个食管鳞癌细胞系进行24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细胞系均有多个染色体易位,发...
- 郝佳洁史志周王博石张开泰徐昕韩亚玲蔡岩王明荣
- 关键词:染色体易位食管癌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
- 食管鳞状上皮癌中表达失调蛋白的研究被引量:49
- 2002年
- 背景与目的:食管鳞状上皮癌(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ESCC)是一种具有高发性和高死亡率疾病,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ESCC中异常表达的蛋白。方法:对ESCC/癌旁组织标本的冰冻切片进行显微切割,分别分离肿瘤细胞和癌旁上皮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通过双相电泳得到ESCC及癌旁上皮的蛋白表达谱,采用质谱技术鉴定肿瘤表达异常的蛋白。结果:比较7对食管癌/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谱,并对差异的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发现:11个蛋白在食管癌中表达明显异常,其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3例ESCC中表达上调,钙依赖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I在正常食管粘膜存在分子量基本相同、等电点彼此相差约为1的3种变体(isoforms),3种ANNEXINI变体均在5例食管癌中表达下调。结论:双相电泳连接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是快速筛选肿瘤异常表达蛋白的有效手段,HSP27和ANNEXINI的表达失调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频发事件。
- 夏书华胡海胡莉萍徐昕蔡岩韩亚玲陈宝生魏芳应万涛钱小红蔡有余沈岩吴旻王明荣
- 关键词:食管肿瘤蛋白表达谱HSP27ANNEXINIESCC
- Apc^(Min/+)小鼠红细胞形态及参数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Apc Min/+贫血的类型及病因。[方法]对33只Apc Min/+小鼠和23只同窝对照Apc+/+小鼠进行外周血血细胞计数,比较两组之间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间的差异,以及ApcMin/+小鼠上述各项参数与健康小鼠正常值之间的差异。同时,制备外周血血涂片,观察ApcMin/+小鼠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ApcMin/+小鼠与对照组Apc+/+小鼠的红细胞参数RBC、HGB、HCT、MCV、MCH和MCHC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H和MCHC各项均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MCV的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之相似,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V、MCH和MCHC与健康小鼠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Apc Min/+小鼠的血涂片显示易出现大红细胞、嗜多色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结论]与对照组Apc+/+小鼠相比,ApcMin/+小鼠的RBC、HGB、HCT、MCH和MCHC的均值降低,而MCV的均值升高,同时红细胞数目减少,提示其为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车轶群张思维沈迪马文韬曹迎亚刘婷婷郝佳洁蔡岩王明荣张钰
- 关键词:小鼠模型贫血红细胞
- 一种快速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多基因变化的芯片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多基因变化的芯片,即:单拷贝序列标志位点合并基因芯片,以及所述芯片用于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基因变化,特别是多基因变化的用途。
- 王明荣徐昕蔡岩韩亚玲吴旻
- KRT15在食管癌辅助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KRT15在食管癌辅助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来自受试者样品的KRT15表达水平的检测剂在制备用于食管癌辅助诊断和/或预后判断试剂中的用途;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靶向KRT15的试剂在制...
- 王明荣郝佳洁 杨荔艳蔡岩徐昕张钰张娜 苑青 孙晓男
- 食管鳞癌FHIT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
- 2006年
- 目的FH IT基因是食管鳞癌候选肿瘤抑制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FH IT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了65例食管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FH IT蛋白表达。结果FH IT蛋白在食管癌和癌旁的表达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食管癌中FH IT癌蛋白表达的变化与基因改变的变化并非一致。一部分食管癌FH IT基因表达降调则可能要归因于表遗传机制。
- 刘复兴王明荣徐昕韩亚玲蔡岩
- 关键词:食管鳞癌FHIT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