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莹莹
- 作品数:41 被引量:3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大Y、小Y染色体对IVF/ICSI助孕效果的影响
- 目的探讨大Y、小Y染色体与精液质量及IVF/ICSI助孕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638对IVF/ICSI助孕对象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大Y、小Y染色体的检出情况、不同精液质量组大Y、小Y染色体的检出情况;对比分析染色体核...
- 袁莹莹赵君利景万红刘春莲
- 文献传递
- 大Y、小Y染色体对IVF/ICSI助孕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大Y、小Y染色体与精液质量及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638对夫妇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不育或不良孕产史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对比分析染色体核型正常组与大Y组、小Y组之间IVF/ICSI助孕后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出生率、流产率等。结果 638对夫妇行IVF/ICSI助孕患者中双方染色体核型均正常者共518对,男方染色体为大Y女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52对,男方染色体为小Y女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17对。大Y、小Y染色体检出率分别为8.15%(52/638)、2.66%(17/638)。大Y/小Y染色体与精液参数的关系显示轻中度少弱精组小Y的检出率6.1%高于正常精液组的1.6%(P<0.05);重度、极重度少弱精组的大Y的检出率17.0%高于正常精液组的6.4%(P<0.05);无精子组小Y检出率6.1%亦高于正常精液组(P<0.05)。结论大Y和小Y染色体可引起男性少弱精、无精,对IVF/ICSI助孕效果有影响。
- 袁莹莹赵君利景万红刘春莲
- 关键词:不孕不育
- 常见染色体异常与不孕症的研究现状
- 染色体异常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引起不孕的原因之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的倒位、染色体易位、Y染色体异常及其他类型,均可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的生育,产生相关的遗传效应,对于这类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常常很难接受产前诊断后终止妊娠...
- 袁莹莹赵君利
- 关键词:染色体异常不孕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 文献传递
- 多囊卵巢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198
- 2019年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PCOS患病率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流行病学报道均存在差异,文章对PCOS的相关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总结并阐述。
- 袁莹莹赵君利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流行病学患病率
- IVF-ET治疗过程中女性焦虑和抑郁情绪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孕女性在IVF不同治疗阶段情绪变化特点。方法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95例行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女性在建IVF病历时的治疗前期(T1期)、胚胎移植后的5~7 d即移植后等待期(T2期)和移植后的21~28 d即移植后结局期(T3期)进行抑郁和焦虑状况的评定。结果不孕症女性在T1、T2及T3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0%~2.1%,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5.3%~40.5%,焦虑合并抑郁检出率为50.5%~57%,正常者为2.5%~11.6%。不孕症女性在T1期、T2期及T3期时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逐渐增高。结论在IVF治疗过程中,不孕症女性的负性情绪随着治疗进展逐渐增高。
- 刘丽赵君利袁莹莹成洁刘丹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焦虑抑郁
- 血清AMH值与高龄冻融胚胎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与高龄(≥40岁)冻融胚胎移植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第一次冻融胚胎移植的高龄(≥40岁)不孕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血清AMH值分为A组(AMH<1.1 ng/mL,n=37)和B组(AMH≥1.1 ng/mL,n=63);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n=14)和非妊娠组(n=86)。分析比较血清AMH值与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3.86±3.19)岁、(42.03±2.17)岁,A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B组(P<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1.93±2.34)岁、(42.94±2.81)岁,前一组的年龄小于后一组(P<0.05);妊娠组、非妊娠组患者的血清AMH值分别为(3.26±2.90)ng/mL、(2.01±1.77)ng/mL,妊娠组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5)。对妊娠结局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0.693,95%CI:0.493~0.974,P<0.05)和AMH水平(OR=1.417,95%CI:1.089~1.843,P<0.05)对临床妊娠率有明显影响;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和AMH依旧是对临床妊娠率有明显影响的因素(OR=0.636,95%CI:0.414~0.9783,P<0.05)、(OR=1.493,95%CI:1.052~2.118,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中年龄相对越小其血清AMH水平越高,那么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就相对越高。
- 宋晓霞宋晓霞袁莹莹胡蓉吴昕王飞苗
- 关键词:临床妊娠率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学的研究现状被引量:6
- 2011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并在异位生长、发育、出血引起症状。它是育龄妇女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可达10%-15%,严重影响了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 袁莹莹赵君利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新生血管干细胞
- 一种早孕期流产物蜕膜绒毛分离瓶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早孕期流产物蜕膜绒毛分离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分离组件,所述负压吸引瓶和底座套接相连,所述负压吸引瓶的顶部连通有漏斗,所述漏斗的内部套接有密封塞,所述漏斗的内部固接有卡环,所述卡环的顶...
- 宋梦玲魏松英李晓荣王飞苗胡蓉李永丽陈琰马丽丽袁莹莹史金红李彩艳崔娥杨海燕岳荣姜银芝
- 女性指长比与卵巢功能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指长比与女性不孕、卵巢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19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26例卵巢早衰(POF)及110例卵巢功能正常女性对照组左(L)、右(R)手各指长,比较组间各指长比。结果全部女性患者左、右手指长比均呈2D∶3D<2D∶4D<3D∶4D<2D∶5D<4D∶5D<3D∶5D趋势。右手各指长比呈PCOS>对照组>POF组趋势;左手2D∶3D、2D∶4D趋势相反POF组>对照组>PCOS组,2D∶5DPCOS组>POF>对照组,3D∶4D、4D∶5D、3D∶5D对照组>PCOS组>POF组。三组间除右手2D∶3D外各指长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COS组与对照组左手2D∶4D、2D∶5D、3D∶4D、右手2D∶5D、3D∶5D、4D∶5D差异(t=2.13,1.98、2.22、-2.97、-2.55、-2.31;P<0.05),PCOS组与POF组2D∶3D、2D∶4D、2D∶5D、3D∶4D、3D∶5D、4D∶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81、3.20、3.77、3.32、2.10;P<0.05);POF组与对照组左手3D∶5D、4D∶5D、右手3D∶4D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38、2.54;P<0.05)。左、右手比比较PCOS组各指长(t=6.04、9.21、11.04、7.82、10.48、7.38;P<0.01)、对照组除4D∶5D外的各指长比(t=2.07、2.72、2.87、2.08;P<0.05)、POF组4D∶5D(t=2.24;P<0.05)右手均显著高于左手。三组间及PCOS与对照组间右手2D∶4D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12.14;P<0.05)。结论指长比高低与本地区女性不孕、卵巢功能可能有关。女性患者指长比有左右手差异。低右手各指长比、高左手2D∶3D、2D∶4D可能是卵巢功能衰竭的指标,高右手指长比、低2D∶3D、2D∶4D可能与卵巢功能较强的PCOS不孕有关。
- 赵君利刘丽刘蔚李凤华袁莹莹李彩艳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卵巢功能
- 肥胖对不孕女性ART助孕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肥胖对不孕女性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的495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黄体期长方案促排,年龄21~38岁。以体质量指数(BMI)将不孕患者分为体质量正常组(n=238)和肥胖组(n=25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受精方式、基础激素)、促排卵结局[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使用天数、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MⅡ)数、受精数(2PN)、优质胚胎数]及妊娠结局[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抱婴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妊娠期高血压(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率]。再将所有非正常BMI患者分为超重组(n=111)、Ⅰ度肥胖组(n=121)、Ⅱ度肥胖组(n=25),比较三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肥胖组bFSH/bLH值和PCOS发生率均高于体质量正常组(P均<0.05)。肥胖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抱婴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Gn用量及天数、生化妊娠率、早产率、PIH及GDM发生率均升高(P均<0.05)。不同肥胖程度组间,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随BMI增加呈下降趋势(P均<0.05),组间Gn用量和天数、种植率、生化妊娠率、早产率、临床妊娠率、抱婴率、PIH和GDM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肥胖使临床妊娠率降低,早产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并随着肥胖程度增加,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 牛艳玲马利亚袁莹莹赵君利
- 关键词:肥胖不孕女性辅助生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