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抗生素
  • 1篇单胞菌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塞患者
  • 1篇心肌炎
  • 1篇性别
  • 1篇血尿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瘦素
  • 1篇血清瘦素水平
  • 1篇血压
  • 1篇厌氧菌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实验
  • 1篇阴性杆菌

机构

  • 6篇大连大学
  • 2篇大连市中心医...
  • 2篇上海市江湾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市血液中...

作者

  • 8篇解范迪
  • 1篇王运铎
  • 1篇于卫健
  • 1篇周长江
  • 1篇徐卫东
  • 1篇王莹超
  • 1篇徐维家
  • 1篇范艳萍
  • 1篇高鹏
  • 1篇王鼎铁
  • 1篇詹銮峰
  • 1篇高文丽
  • 1篇张卓然
  • 1篇王燕
  • 1篇朱伟俊
  • 1篇叶静
  • 1篇李美芬
  • 1篇孙利群

传媒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头孢吡肟等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分析
2005年
[目的]观察和了解头孢吡肟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2004年收集的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821株(主要为便、痰、尿液、脓汁和胸腹水等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WHO 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2004年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为67.7%~82.3%;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为76.7%.2004年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耐药性的比较表明,头孢吡肟耐药性低于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性明显低于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结论]头孢吡肟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王燕高文丽解范迪
关键词:头孢吡肟微生物敏感试验革兰阴性杆菌抗药性微生物抗生素
血尿酸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高血尿酸(SUA)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线损伤动脉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收集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大鼠空腹心脏血并提取获得血清,用尿酸(UA)试验盒和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快速测定试剂盒分别测定血清样本中的UA和hs-CRP含量水平。动脉粥样硬化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冠状动脉钙化(CAC)分别采用超声检测仪和多层螺旋CT进行检测,其中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采用Agatston积分法计算。对SUA与hs-CRP、cIMT和CACS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对颈动脉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有无内膜增厚现象。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中SUA和hs-CRP含量水平及cIMT和CACS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动脉粥样硬化中SUA与hs-CRP、cIMT和CACS呈正相关。HE染色显示颈动脉组织内膜增厚。结论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SUA与hs-CRP、cIMT和CACS呈正相关,高血尿酸可能通过炎症作用影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叶静解范迪朱伟俊
关键词:高血尿酸动脉粥样硬化
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毛细管电泳(CE)从混合细菌标本中快速、选择性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以适应快速病原学诊断的要求。方法在电泳缓冲液中加入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抗体包被的乳胶粒子,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电迁移性质,达到目的菌与其他细菌分离的目的。结果该方法能在20 m in内从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对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健康志愿受试者粪便标本不同时间流出组分的培养证实了方法的可靠性。结论抗体包被胶乳结合CE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技术,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王运铎解范迪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单克隆抗体金黄色葡萄球菌
T-RFLP快速分析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分析人体肠道菌群的方法,协助慢性腹泻病原学诊断。方法上游引物的5'端用6-FAM进行荧光标记,PCR 反应结束后选择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消化,在测序仪上通过毛细管电泳即可检测5'末端荧光标记的限制性片段。利用不同细菌产生的不同峰谱达到快速对细菌定性、定量的目的。对30例慢性腹泻患者和22例健康人进行肠道菌群分析,从而探讨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该法能够对人体肠道菌群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0例腹泻患者均发现肠道菌群紊乱。结论该法快速、特异、敏感。一个样品中能同时检测多种细菌,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技术。
詹銮峰高鹏张卓然周长江徐维家解范迪范艳萍于卫健
关键词:RDNA聚合酶链反应肠道菌群厌氧菌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LDH及同功酶的动态观察
2003年
目的:比较心肌梗塞(AMI)、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等心脏疾病患者LDH总活力、α-HBDH活力及LDH同功酶变化规律,分析其对心肌梗塞、心肌炎及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LDH—T及α-HBDH活力测定均采用动力学分析法,酶的活力单位以国际单位(U/L)表示。同功酶分离分析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显色后用Micon M20先密度计扫描求百分比。结果:心肌梗塞时LDH总活力及LDH同功酶明显升高,心肌炎较高,而冠心病心绞痛升高不明显。急性心肌梗塞组与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病例与正常人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LDH同功酶:急性心肌梗塞组LDH1明显高于LDH2,心肌炎组LDH1>LDH2,冠心病心绞痛组多数LDH1=LDH2,部分病例LDH1>LDH2。急性心梗少数病例发病6~8h,LDH—T、α-HBDH开始升高,多数病例在发病24h后开始明显升高,3~4d达高峰,持续2w左右。结论:由于各组织内LDH含量远高于血清,少量组织坏死足以引起血清中I。DH—T活力升高,具有较高灵敏性。做心肌酶谱同时做LDH同功酶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及冠心痛心绞痛心肌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LDH同功酶为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指标。
解范迪宗建国
关键词: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功酶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及体重指数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王鼎铁解范迪
关键词:高血压瘦素体重
4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孙利群解范迪
关键词: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学药敏实验患儿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与主动外排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QS)系统与主动外排泵MexAB-OprM系统基因表达水平与抗生素耐药关系。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和上海市江湾医院2011年2月至6月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定量分析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MIC法检测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群体感应系统lasI、lasR及主动外排泵系统mexA基因,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lasI、lasR和mex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临床样本分离出84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产生物被膜菌58株,占比69%;多重耐药菌共24株,占比28.6%;多重耐药菌株中产生物被膜有11株,占45.8%;多重耐药菌中mexA基因表达上调有18株,占75%;lasI基因表达上调有8株,占33.3%。结论多重耐药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率显著低于非多重耐药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主动外排泵MexAB-OprM系统基因表达出现显著上调,生物被膜菌的lasI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lasR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李美芬徐卫东王莹超解范迪
关键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耐药生物被膜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