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建

作品数:23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6篇肝癌
  • 5篇细胞
  • 5篇小儿
  • 4篇诊治
  • 4篇儿童
  • 3篇胆管
  • 3篇术后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肝细胞
  • 2篇胆囊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聚糖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预后
  • 2篇源性
  • 2篇十二指肠

机构

  • 19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3篇许建
  • 18篇俞小炯
  • 11篇熊伟
  • 6篇董科
  • 6篇温尔刚
  • 5篇龚军
  • 5篇张浩
  • 5篇路翔宇
  • 1篇俞晓炯
  • 1篇伍刚
  • 1篇古春
  • 1篇胡豇
  • 1篇黄锐
  • 1篇彭强
  • 1篇李先华
  • 1篇余小炯
  • 1篇李娟
  • 1篇汪旭

传媒

  • 5篇四川医学
  • 4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西部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医学科技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4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管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胆管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8年诊治的15例胆管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者的操作技巧和手术经验不足是引起胆管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术中发现7例,术后发现8例。所有患者均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胆管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最重要在于预防,而术者操作技巧和手术经验的提高以及胆管镜的常规使用是预防的关键。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及时发现,建立充分有效的十二指肠腔内外引流,积极的抗感染和全身营养支持是治疗的关键。
许建俞小炯
关键词:胆管手术十二指肠损伤
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RGP)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RG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GP)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两组患者的致病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GP的危险因素。结果:在RGP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复发次数均较多,平均达到(3.21±0.23)次。发病诱因则主要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高脂血症;临床症状主要是黄疸、呕吐、恶心、腹痛、腹胀;并发症主要包括胆管炎、胰腺脓肿以及腹水;临床体征主要有出血征象、腹肌紧张、腹部压痛等。观察组的男性、重度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胆胰管开口狭窄、有高脂血症、手术治疗的患者致病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导致RGP的危险因素有男性、高APACHE-Ⅱ评分、重度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胆胰管开口狭窄、有高脂血症以及手术治疗。结论:RGP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男性、高APACHE-Ⅱ评分、重度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胆胰管开口狭窄、有高脂血症以及手术治疗是导致RGP发生的危险因素。
许建张浩周瑶陆翔宇俞小炯
关键词: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
小儿周围血管创伤的诊治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儿周围血管创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例小儿血管创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处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儿经急诊手术重建血管,8例直接修复动脉缺损,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补片修补动脉缺损,2例采用人造血管。术后11例重建血管通畅,1例血栓形成。结论小儿血管创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并行手术重建血管。
许建俞小炯胡豇
关键词:小儿血管创伤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的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2018年
肝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全世界癌症死亡原因中列第三,是中国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其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根据组织学分类可将肝癌分为胆管细胞型肝癌(ICC)、混合型肝癌、肝细胞肝癌(HCC)三大类。
路翔宇龚军许建熊伟俞小炯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肝细胞肝癌肝癌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组织学分类混合型肝癌
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
2008年
目的总结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2006年1月9年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5例手术切除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R0)11例,非根治性切除14例(R1,R2),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3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6%、12%,好于非根治性切除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根治性切除能更好地延长患者生存期。
温尔刚董科俞小炯许建熊伟
关键词: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生存率
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临床预后及血清VEGF、FGF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血清生物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预后、手术前后血清生物学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 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及免疫功能(CD3^+、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禁食时间、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预后(局部复发率、1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患者血清VEGF、a FGF、b FGF水平及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外周血CD3^+、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肝癌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禁食时间、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对局部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无影响,同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许建张浩俞小炯
关键词:FGF
脾脏炎性假瘤七例诊治报告
2016年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3月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脾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以及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结果 7例病人中2例有外伤致脾脏包膜下血肿病史,病程较长,早期无自觉症状,其余病例均由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均行脾脏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均无并发症。结论脾脏炎性假瘤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增强CT对脾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路翔宇龚军许建熊伟俞小炯
关键词:脾脏炎性假瘤体层摄影术脾切除
横切口小儿阑尾切除术30例
2001年
目的:探讨横切口切除小儿阑尾用“5-0”可吸收线“Z”型皮内缝合术后切口愈合和患儿恢复情况,以及选择横切口式的适应症。方法:总结我科 30例横切口切除小儿阑尾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平均住院日数明显减少,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术式切口瘢痕小,美观,切口不拆线,可缩短住院天数。
许建俞晓炯熊伟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横切口儿童
改良式绕肝提拉法和Pringle阻断法在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改良绕肝提拉法(Liver hanging maneuver)和Pringle阻断法在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比较。方法:将30例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改良式绕肝提拉法无血肝切除组15例,Pringle阻断法肝切除组15例。比较两种方法行肝叶切除对术中失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转氨酶、胆碱脂酶)的影响。结果:改良式绕肝提拉法无血肝切除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Pringle阻断法肝切除组(P<0.05),胆红素、转氨酶水平低于Pringle阻断法肝切除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胆碱脂酶水平高于Pringle阻断法肝切除组(P<0.05)。结论:改良式绕肝提拉法无血肝切除是安全实用的,具有出血少,肝功能损害轻的优点。
温尔刚董科俞小炯许建熊伟
关键词:肝叶切除肝功能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细胞肝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临床影像学检查,而鉴别诊断需要免疫组化标记物辅助确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肝细胞肝癌免疫组化的标记物。随着对GPC-3研究的深入,发现它不仅在血清有表达,同样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根据GPC-3在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我们更新关于GPC-3在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的当前知识,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效用,探讨其作为一种新型癌胚胎蛋白的临床意义,为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肝细胞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依据。
路翔宇龚军许建熊伟俞小炯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免疫组化病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