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明 作品数:53 被引量:21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减压术后感觉运动皮层局部一致性改变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rs-fMRI)技术,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解压术前、术后静息状态下大脑感觉运动网络内的局部功能活动改变情况。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收集拟行减压术的CSM患者21例(患者组)及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1名(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进行rs-fMRI扫描。采用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的方法,计算受试者内源性局部脑功能活动。运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SM患者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之间,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大脑感觉运动网络内ReHo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异常区域ReHo值和临床功能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SM患者术前静息状态下左侧中央前、后回的ReHo降低(体素数89,t=-3.894,P〈0.05),而右侧顶上小叶的ReHo增高(体素数87,t=3.829,P〈0.05)。CSM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较健康对照组右侧顶上小叶ReHo减低(体素数320,t=-4.5964,P〈0.01),较术前左侧中央前、后回ReHo值升高(体素数372,t=-3.9811,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时CSM患者组异常ReHo区域与临床功能评分均无相关性(P&gt;0.05)。结论 CSM患者存在感觉运动皮层静息状态下局部功能活动异常,解压术后局部功能活动趋于正常,提示皮质重塑参与CSM术后功能的恢复。 谭永明 周福庆 刘志忆 吴麟 曾献军 龚洪翰 何来昌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减压术后躯体感觉传导纤维损伤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观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减压术前、术后躯体感觉传导纤维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向异性分数(anisotropy fraction,FA)及平均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 MD)变化,探究CSM患者感觉障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结构变化基础。材料与方法 27例CSM术前患者与27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接受大脑MRI扫描(DTI数据),27例CSM患者术后6个月再次进行同样扫描,将双侧丘脑皮质束及脊髓丘脑束(丘脑-中脑)作为感兴趣区,对三组ADC、MD及FA值的独立或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间传导束FA值、MD值及ADC值的变化,以期揭示慢性颈髓压迫、减压对损伤远端的感觉传导纤维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SM术前患者的丘脑皮质束及脊髓丘脑束的FA值均减低(P<0.05),丘脑皮质束及脊髓丘脑束ADC、MD值升高(P<0.05);术后6个月,术后CSM患者丘脑皮质束较术前、对照组FA值均减低(P<0.05),脊髓丘脑束FA值较术前和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DTI数据值可以量化反映继发脊髓损伤远端神经微细损伤,对判断CSM病情及揭示病理生理机制有重要意义;CSM可致脊髓丘脑束及丘脑皮质束发生继发性、逆行性损害,减压术后丘脑皮质神经束康复效能不明显,但是术后脊髓丘脑神经束存在重塑。 吴开富 何来昌 谭永明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结构损害与大脑功能重塑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脊髓结构损害与大脑功能重塑情况,分析CSM患者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不一致("影症不一")的相关机制。方法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法,对22例轻中度CSM患者、18例重度CSM患者及25名年龄、性别等均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计算所有受试者的度中心度(DC)值,观察不同严重程度CSM患者DC值相比HC组改变的脑区,并比较各被试组间DC值的差异;同时测量C2、3椎间盘水平脊髓背索、皮质脊髓束各向异性分数(FA)值。用Pearson线性分析异常脑区DC值、临床功能评估[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FA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左侧颞中回DC值在HC组、CSM轻中度组及重度组表现为逐步升高,且重度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组、HC组(P<0.05);重度组右侧楔前叶DC值明显低于轻中度组、HC组(P<0.05),重度组右侧颞上回DC值明显低于轻中度组(P<0.05)。C2、3水平脊髓纤维束FA值随脊髓结构损害严重程度进行性减低,重度组最低,明显低于轻中度组和HC组(P<0.05)。CSM患者异常区域DC值与临床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背索FA值与JOA评分呈正相关(r=0.358,P<0.05)。结论CSM患者存在大脑功能重塑;DC可能是评估CSM患者病情的定量影像指标。 吴开富 刘萌 何来昌 谭永明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肝脾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肝脾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脾血管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例肝脾血管肉瘤中,肝脏3例,脾内2例,肝、脾内均发1例。1例为单发肿块型,1例为多发结节型,1例为巨块型,1例巨块结节混合型,1例为弥漫结节型,另有1例影像学检查仅见脾大,未见明显结节及肿块。有2例病灶内出现T1WI高信号出血灶,1例主病灶周围有多发子灶。5例CT/MRI增强扫描中,均表现为不均匀向心性、延迟性强化,其中1例弥漫结节型呈结节、网格样持续强化并向内部充填,1例多发结节型,结节信号不一,强化方式不一,部分出现向心性渐进强化的特点,部分呈环形强化,其余3例表现为病灶边缘不均匀向心性、延迟性强化。病理示肿瘤细胞多呈条索样、上皮样、巢瘤样,可见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相互吻合,肿瘤细胞沿血管腔生长,部分可见乳头状结构,部分肿块内可出现出血、坏死。结论:肝脾血管肉瘤平扫常表现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病灶内常见囊变、出血,CT/MRI增强扫描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多表现为病灶边缘或中心动脉期环形或不规则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有向心性或离心性渐进强化。 陈优 何来昌 谭永明 占雅如关键词:肝肿瘤 脾肿瘤 血管肉瘤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解压术前后丘脑-皮质功能改变的静息态fMRI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纵向观察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减压术前后静息态丘脑-皮质功能连接(FC)的变化,探讨脑皮层重塑参与临床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方法对43例减压术前CSM患者、21例术后3个月随访的CSM患者和43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经静息态f MRI数据处理助手(DPARSF)预处理后,分别选取左、右侧丘脑作为种子区,将该种子区与大脑其他区域每一个体素的f MRI信号进行分析,得到FC系数并构建功能连接图,运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SM患者组减压术前后与对照组之间的功能连接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组间大脑功能连接差异。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问卷评价患者临床功能。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功能连接差异和临床功能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术前CSM患者左侧丘脑与双侧舌回/楔叶(视联合皮质/初级视皮层)/右侧小脑后叶间FC值增加(Voxel P <0. 01,Cluster P <0. 05,GRF校正);术后3个月CSM患者右侧丘脑与双侧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之间的FC值减低但是与桥脑/颞上回间FC值明显升高。与术前CSM患者相比,术后CSM患者丘脑与双侧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之间的FC值减低但是与后扣带回、角回、内侧前额叶之间的FC值增加(Voxel P <0. 01,Cluster P <0. 05,GRF校正)。术前CSM患者左侧丘脑与双侧舌回/楔叶/右侧小脑后叶FC值与感觉JOA评分存在明显相关性(r=0. 568,P=0. 000)。术后CSM患者丘脑与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FC值与上肢运动JOA评分存在明显相关性(r=0. 448,P=0. 042)。结论减压术前后CSM患者存在丘脑-皮质功能连接异常。视觉或感觉运动联合功能网络重塑参与适应、代偿脊髓损伤和减压后中枢系统功能改变,辅助患者临床功能恢复。 彭新级 欧阳涛 谭永明关键词:丘脑 基于磁共振成像探究颞下颌紊乱综合征的影像解剖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测量多项定量指标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综合征和正常人颞下颌关节(TMJ)影像解剖结构的差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单侧TMD患者纳入病例组并分为可复性组(ADDR组)和不可复性组(ADDWR组),30名双侧颞颌关节正常者纳入对照组。使用Siemens 3.0 T磁共振8通道头颅线圈,采用自旋回波T_(1)WI、T_(2)WI对受试者TMJ行闭口位、开口位斜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测量以下指标:闭口位斜矢状面关节前、上、后间隙及前、后间隙面积,冠状面关节内、上、外间隙及内、外间隙面积,髁状突前后径、内外径,关节窝深度、宽度,关节结节斜度,并对三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DDR组和ADDWR组的斜矢状面关节前间隙与后间隙比值(自然对数值)显著升高(P<0.05),在髁窝位置关系中表现为髁状突偏中、后位;ADDWR组的关节窝宽度及冠状面内、外侧间隙面积比的自然对数值升高(P<0.05),在髁窝位置关系中表现为髁状突偏外侧位;ADDR组与ADDWR组间各项数据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D的颞下颌关节解剖结构与正常人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髁状突位置与关节窝形态上。 汪清华 刘萌 周福庆 何来昌 曾献军 谭永明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关节盘 可复性 影像解剖学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解压术后大脑皮层结构重塑的MRI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解压术前、后大脑感觉运动网络(SMN)内的脑区灰质体积的改变,探讨CSM患者大脑感觉运动皮层结构损伤机制及其参与术后结构重塑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对21例CSM患者与21名匹配健康对照者进行容积MRI扫描,并进行随访复查;基于VBM方法,采用独立或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CSM患者解压术前、术后大脑感觉运动皮层灰质体积改变情况,及Pearson线性分析异常脑区灰质体积改变情况和临床功能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CSM患者术前左侧小脑前叶、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后回灰质及双侧岛叶灰质体积减小;CSM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左侧小脑后叶、右侧颞中回及颞上回、右侧丘脑、双侧辅助运动区灰质体积较术前减小,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灰质体积增加;较健康对照者双侧岛叶灰质体积减小及双侧小脑前叶灰质体积增加(GRF校正)。术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时CSM患者组异常区域灰质体积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病程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SM患者解压术前、术后存在感觉运动皮层灰质体积异常,提示脊髓病变可导致大脑结构损伤;解压术后局部灰质趋于正常提示皮质重塑参与CSM术后恢复;CSM患者术前术后感觉运动皮层存在结构性损伤与重塑。 谭永明 周福庆 刘志礼 曾献军 龚洪翰 何来昌关键词:功能磁共振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局部一致性的静息态fMRI研究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静息状态下全脑的局部功能连接改变情况。方法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对21例CSM患者(研究组)和21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序列扫描。rs-f MRI数据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助手(DPARSF)预处理后,在统计参数图谱(SPM8)软件中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和分析患者组全脑局部功能活动的改变,Pearson线性分析其异常脑区的局部一致性(Re Ho)值改变和临床功能评估(JOA、ND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M患者静息状态下左侧中央前回、右侧尾状核头、左侧枕叶中部、右侧颞上回、左侧额中回的Re Ho降低,而桥脑-海马旁回、双侧小脑后叶、左侧小脑前叶、右侧颞中回Re Ho增强(Alpha Sim,P<0.05,体素>85)。两组JOA评分与N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SM组异常区域Re Ho值与JOA评分、ND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SM患者存在广泛的脑区静息状态下局部功能活动异常,提示脊髓病变可影响到内源性的脑活动。 谭永明 周福庆 何来昌 吴麟 曾献军 龚洪翰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对比分析肾脏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肾脏嫌色细胞癌(CCRC)和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表现,以提高两者的影像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3例CCRC和11例RO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其CT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两种肿瘤部位、大小、形状、CT平扫密度、肾窦脂肪浸润及瘤内囊变、坏死、钙化、中央瘢痕、贴边血管和(或)瘤内血管影均无明显差异。但锥形交界面和CT增强扫描各期强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锥形交界面和CT多期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诊断肾脏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而其他CT特征鉴别两病无显著价值。 熊文娟 谭永明 龚洪翰 李志 章晨蕾 钟军 何来昌关键词:肾肿瘤 嫌色细胞癌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脑损伤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观察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大脑度中心度(DC)值的变化,推测DEACMP相关脑损伤机制。方法对25例DEACMP患者和2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头部rs-fMRI扫描,计算各组全脑DC值图,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01,Alphasim校正,体素>30),探讨差异脑区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对比,DEACMP患者右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角回、右侧顶叶缘上回、左侧顶叶缘上回、右侧海马、左侧丘脑DC值减低;右侧额下回、右侧扣带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右侧枕叶舌回、右侧小脑后叶、左侧脑桥、左侧中脑DC值增高。结论脑网络重要节点异常可能为一氧化碳中毒后进展为迟发性脑病的神经病理机制,为一氧化碳中毒后预测迟发性脑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谭永明 郭祺锟 吴开富 章晨蕾 周璐 王亮 何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