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震 作品数:8 被引量:6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不同手术时机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研究调查手术时机选择对行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影响。方法以2012年8月~2015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收治的65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成三组:A组23例,手术时间在骨折后1周之内;B组21例,手术时间在骨折后1~2周;C组21例,手术时间在骨折后2~4周。比较三组患者VAS评分、Cobb角、伤椎再骨折、骨水泥渗漏等相关数值以及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出院时的VAS评分随着手术的延后分值越高而改善率越低;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值以及Cobb角改善率则均随着手术的延后逐渐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再骨折A组2例、B组1例、C组无,骨水泥渗漏A组4例、B组3例、C组1例。结论早期采用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恢复,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显著。 杨俊龙 刘志祥 赖震 张兆飞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扩张术 手术时机 一次性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多发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一次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2例,其中22例患者为多节段椎体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2节椎体,8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一次手术完成4节及5节的患者各一例。3倒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抢救后缓解,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VAS评分及ODI值平均(7.8±2.2)、83.4±13.5),术后1d平均为203±0.9、25.1+162,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显著。1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3例患者1年内出现再发椎体压缩骨折。结论PVP创伤小,在严格适应症和规范细致的操作下是治疗老年多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罗军 刘志祥 杨俊龙 赖震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进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次平均手术时间83 min,平均出血量250 ml;患者切口均愈合,未发生感染;平均愈合时间14周;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9%。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可供临床参考。 杨俊龙 刘志祥 赖震 张兆飞关键词: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4例;年龄55~76岁,平均(62.3±4.8)岁。骨折均为高能量打击所致,所有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住院期间行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3.6±2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28.6±76.5)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4±1.6)d;随访12~16个月,平均(13.7±2.6)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切口感染、内固定移位或断裂以及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及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平均Cobb角为(23.4±4.7)°,出院时为(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6.1±2.4)°,增加(0.9±0.2)°,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高度压缩率为(57.5±6.9)%,出院时恢复至(96.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90.8±4.0)%,丢失(5.7±1.1)%,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保持伤椎高度,值得临床推广。 杨俊龙 赖震 张兆飞 刘志祥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高低黏度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发生渗漏的原因分析 2017年 目的比较在椎体成形术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high-viscosity bone cement,HV)及普通骨水泥后的渗漏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120例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HV组和普通骨水泥对照组(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常规行骨密度、X线、MRI检查,明确责任椎体。在治疗中实行单盲,采用标准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在HV组的伤椎内注入HV,对照组中注入普通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术中记录骨水泥的注入量、发生渗漏的部位。术后复查X线及CT,判断骨水泥渗漏的部位、体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骨水泥渗漏的评价指标以椎体数表示,指标的观察由独立的、未参与前期治疗的研究者完成。结果 HV组共69个责任椎体,其中10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4.5%;对照组共72个责任椎体,其中2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40.27%。对照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总渗漏率和静脉渗漏率均明显高于HV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椎间盘渗漏率、椎管内渗漏率和椎旁渗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V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提高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 杨俊龙 刘志祥 赖震 张兆飞关键词:椎体成形 分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6月,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14例(14膝)。男8例,女6例;年龄20~49岁,平均(31.8±8.1)岁。患者均行X线、MR检查,提示10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角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Ⅰ期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术后固定3周后开始主被动功能锻炼,3~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且存在明显松弛时Ⅱ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80个月,平均48.9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达87.1±2.8,优于术前19.6±0.9(t=12.3,P〈0.01)。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级:9例接近正常,5例异常。结论 :关节镜下分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 赖震 刘志祥 杨俊龙 张兆飞 常毅良关键词:膝关节 关节镜 韧带 骨碎补总黄酮对骨关节炎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2009年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Gusuibu,GSB)对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mtem cells,MSCs)体外扩增及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深入探讨骨碎补防治OA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6月龄家兔采用Hulth法建立OA模型。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OA家兔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测定鉴定MSCs。运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SB对OA家兔MSCs增殖的影响,以确定最佳促增殖添加剂量。运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的测定来探讨GSB对OA家兔MSCs增殖周期的影响。将OA家兔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经典诱导组、GSB组和经典诱导+GSB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阿利新蓝比色法测定GAG含量来检测GSB对OA家兔MSCs体外成软骨细胞的影响。结果经MTT法检测GSB对MSCs增殖作用,发现0.2mMGSB组的OD值较其它组明显提高。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的测定显示0.2mMGSB干预的MSCs细胞周期的比率最高(<0.05)。GSB和成软骨诱导液能增加OA家兔MSCs的活性,Ⅱ型胶原的表达,促进软骨的形成(<0.05)。结论GSB能明显促进OA家兔MSCs增殖;促进OA家兔MSCs软骨向分化。 尚平 贺宪 安耀武 江永发 杨俊龙 陈晓陇 潘勇泉 赖震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性关节炎 骨碎补总黄酮 分化 成软骨细胞 后路肌间隙入路在治疗胸腰椎疾患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患者67例,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及拆除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1)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6)。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周。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在疼痛VAS评分上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治疗上,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陈晓陇 尚平 温月凤 杨俊龙 赖震 潘勇泉关键词: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