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波 作品数:158 被引量:1,134 H指数:16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联合碘油化疗药乳剂(或化疗药物)在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栓塞治疗的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97例肝癌并肝动-静脉分流的患者(慢速型分流21例,中速型分流40例,快速型分流36例),分别应用PVA-300、PVA-500及PVA-700行末梢性化疗栓塞,其中慢、中速型加用碘油化疗乳剂栓塞,快速型仅加用化疗药物。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7例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81 d,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7%、37.2%、1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400 ng/ml(HR=3.763,P=0.002)、门静脉癌栓形成(HR=2.669,P=0.021)及疾病进展(HR=2.55,P=0.039)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栓塞次数≥3次(HR=0.216,P=0.001)、分流完全及次全栓塞(HR=0.22,P=0.030)及采用综合治疗(HR=0.181,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VA联合碘油化疗药乳剂(或化疗药物)末梢性化疗栓塞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栓塞次数较多、分流完全、次全栓塞以及采用综合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术前AFP高水平、门静脉癌栓形成及疾病进展为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刘秋松 梅雀林 李彦豪 何晓峰 陈勇 曾庆乐 赵剑波 王江云 庞桦进关键词:聚乙烯醇 预后因素分析 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命质量分型的初步探讨(多中心研究) 目的:从生命质量的角度对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分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万祟华等编制的肝癌特异性评定量表于介入术前、术后1月及3月对广东省三家医院161例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调查.归纳介... 赵剑波 李彦豪 陈勇 魏朝晖 罗鹏飞 单鸿 李晓晖文献传递 使用Viatorr支架完成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附3例报告 被引量:3 2016年 报告使用Viatorr支架完成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3例,并结合文献讨论该支架的特点,置入过程的操作要点。3例患者均为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术前3例患者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0.1、32.4、42.6 mm Hg,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下降至21.3、17.7、26.5 mm Hg。随访期间均无肝性脑病发生,彩超检查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使用Viatorr支架可以成功完成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赵剑波 叶鹏 曾庆乐 庞桦进 何晓峰 陈勇关键词:肝硬化 门腔静脉分流术 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比较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SCHL)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内硬化性栓塞(PLE-IASE)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对肝功能损害、治疗并发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参数,确定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为SCHL治疗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同期147例SCHL患者分为栓塞和手术两组。其中栓塞组89例行PLE-IASE,手术组5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7d行肝功能(ALT、AST、TBIL、IBIL、TP及ALB)检查。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经费的差异。观察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栓塞组和手术组术前肝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结果比较,栓塞组ALT、AST、TBIL升高和TP、ALB降低水平比手术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00、0.014、0.004、0.000及0.000)。栓塞组住院期间有1例发生近期并发症。手术组住院期间1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轻微并发症10例,严重并发症2例。两组均未发生与处理因素有关的远期并发症。栓塞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手术组为20.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栓塞组住院时间平均为(8.0±3.5)d,手术组为(19.0±5.0)d,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栓塞组住院经费平均为(13612.7±5860.5)元,手术组为(26335.6±8314.0)元,两组住院经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动脉内PLE-IASE治疗SCHL,肝功能损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经费低,过程更加安全,成本-效益比更优。 曾庆乐 陈勇 赵剑波 张克伟 李彦豪关键词:介入性 外科手术 肝海绵状血管瘤 成本-效益分析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R,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例,年龄29~85(59.4&#177;13.5)岁。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0例,胸主动脉瘤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48例,另有2例同时发现胸及腹主动脉瘤。65例胸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1条股动脉,50例腹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2条股动脉,共缝合165条股动脉。均采用VCD(Perclose ProGlide,美国Abbott)预缝合技术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术后采用CT或彩超随访股动脉,评价双侧股动脉缺血情况。结果113名患者成功完成115例次EVAR术(其中2名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分期共行4次EVAR术),共采用347枚VCD修复165条股动脉。使用支架输送器外径包括14 Fr 38例,16 Fr 12例,18 Fr 25例,20 Fr 24例,22 Fr 29例,24 Fr 37例。其中1条股动脉缝合失败,2条缝合后出现即时急性闭塞,1例术后1月出现右股动静脉瘘,均行外科处理痊愈,缝合成功率为97.6%(161/165)。分组统计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显示≤18Fr组缝合成功率明显优于≥20Fr组(分别为98.7%和81.1%,P=0.0003)。分组统计前后50%病例的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分别为82.9%和95.2%(P=0.013)。术后随访12~50(26&#177;9)月未发现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发生,CT或彩超提示未见有明显股动脉狭窄。结论采用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安全可行,对于合适的病例,在度过学习曲线后可作为传统股动脉切开的备选方法。输送器外鞘外径大于或等于20Fr可能是缝合失败需转外科处理和需2枚以上VCD缝合的影响因素。 叶鹏 陈勇 曾庆乐 何晓峰 李彦豪 赵剑波关键词:腔内修复术 血管缝合器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重新提起的话题 被引量:2 2013年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一直被视为外周介入技术中综合性、复杂性和风险性最高的技术之一。约20年前TIPS技术被引进中国,张金山等和徐克等先后在《中华放射学杂志》发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报道。随后在他们的倡导下,TIPS技术逐渐在国内推广应用,笔者是随行者之一。 李彦豪 赵剑波关键词: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TIPS 介入技术 后外侧和小关节内侧双入路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比较经后外侧和小关节内侧双入路椎间盘内臭氧(O3)注射与单纯后外侧入路O3注射对治疗巨大型(突出>5mm)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资料与方法105例患者均在DSA监视引导下行椎间盘O3注射治疗,其中58例经后外侧和小关节内侧双入路椎间盘内O3注射治疗(A组),47例采用单纯后外侧入路O3注射治疗(B组)。所有患者5天后均重复注射1次,随访6~18个月。采用MacNab腰腿痛评价标准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穿刺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按照MacNab评价标准,A组显效37例(63.8%),有效16例(27.6%),无效5例(8.6%),总有效率为91.4%。B组显效22例(46.8%),有效15例(31.9%),无效10例(21.3%),总有效率为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9,P=0.027)。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后外侧和小关节内侧双入路椎间盘内O3注射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疗效优于单纯后外侧入路治疗。 卢伟 何晓峰 梅雀林 秦耿耿 陈勇 赵剑波 韦传军 曾庆乐 陈正喜 邹嵩 刘战胜 许小立 张丹 张彤 冯建宇 李彦豪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关节突关节 采用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FE覆膜支架TIPS术治疗的10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20例,年龄16—73岁,平均(53±13)岁。术前症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83例)或顽固性腹水(19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5.0—10.0分,平均(6.7±1.7)分。患者均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和肝功能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寿命表法绘制术后6、12、24、36、48个月的分流道开通率、术后生存率、术后肝性脑病(HE)的发生率曲线。结果全部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成功建立肝内门腔覆膜支架分流道,共置人支架128枚。支架直径6.0~10.0mm,平均(8.1-4-0.9)mm。其中PTFE覆膜支架104枚,裸支架24枚。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术前平均(28.5±5.3)mmHg(1mmHg=0.133kPa),术后(18.0±4.5)mmHg,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1)。5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腹腔出血、1例支架周围感染。术后随访0—58个月,平均(204-13)个月。术后3个月肝功能Child·Pugh评分(6.5±1.6)分,与术前相比[(6.7±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P〉0.05)。患者术后6、12、24、36、48个月的覆膜支架分流道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是96%、91%、82%、82%、82%,随访期间10例患者出现覆膜支架分流道再狭窄,总体一期再狭窄率为9.8%;27例出现术后HE,发生率26.5%,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21%、34%、46%、66%;16例出现死亡,病死率为15.7%,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5%、83%、76%、76%、76%。结论与裸支架相比,采用门FE覆膜支架行TIPS术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可以明显提高TIPS术后分流道通畅率,但如何改善术后HE及生存率� 赵剑波 陈勇 何晓峰 曾庆乐 梅雀林 陆骊工 胡宝山 李彦豪Viatorr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应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患者显性肝性脑病(OHE)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接受Viatorr支架TIPS术治疗的2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男191例,女51例)临床资料。术后发生OHE 30例,未发生OHE 212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乙型肝炎病史及腹水、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血小板、钠离子、纤维蛋白原、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后1 d和5 d血氨、术后门静脉压力梯度(PPG)、出院后饮食控制等。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通过门诊或电话问卷方式评估肝性脑病(HE)。结果术后OHE发生率为12.4%(30/242),其中7例因OHE死亡。发生OHE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未发生OHE组,术后平均PPG值低于未发生OH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蛋白饮食控制不佳的OHE患者发病次数增多。结论应用Viatorr覆膜支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TIPS术后发生OH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术后低PPG,其预测价值高于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逐级扩张分流道和栓塞异常门体分流有助于降低OHE发生率。 高西杰 赵剑波 谭卿 彭琦峰 高一平 王江云关键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术前无感染者血管内介入手术围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以随机分组前瞻性研究方法调查98例、115例次血管内介入手术患者,术前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预防组)和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无预防组);预防组55例在术前30 min静脉应用头孢唑林2 g,非预防组60例术前不用抗菌药物,两组术后均不再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结果两组共35例患者出现发热,其中预防组16例,非预防组19例,该35例中10例患者出现白细胞数升高,其中预防组4例,非预防组6例;预防组感染1例,诊断为败血症,感染率1.9%;非预防组同样1例感染,诊断为败血症,感染率为1.7%,两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无感染者血管内介入手术围术期没有必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 王江云 李彦豪 汪能平 陈勇 卢伟 何晓峰 曾庆乐 赵剑波关键词:抗菌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