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士鑫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黄斑
  • 2篇视网膜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黄斑前...
  • 2篇前膜
  • 2篇网膜
  • 2篇膜生物
  • 2篇黄斑前膜
  • 2篇角膜
  • 2篇巩膜
  • 2篇后角
  • 1篇短期疗效
  • 1篇短期疗效观察
  • 1篇血氧
  • 1篇血氧饱和度
  • 1篇血氧测定法
  • 1篇眼反应分析仪
  • 1篇眼内
  • 1篇眼内填充
  • 1篇眼内填充物

机构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赵士鑫
  • 6篇沈丽君
  • 3篇何吕福
  • 2篇洪明胜
  • 2篇毛剑波
  • 2篇毛剑波
  • 2篇董玉桂
  • 2篇郑斌
  • 1篇窦仁慧
  • 1篇陈峰
  • 1篇魏丽清
  • 1篇陈亦棋
  • 1篇陈茹茹
  • 1篇陶继伟
  • 1篇廉恒丽
  • 1篇蒋璐
  • 1篇朱莎
  • 1篇陈峰
  • 1篇潘伟华
  • 1篇吕喆

传媒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青光眼患眼与正常健康眼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对比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对比观察青光眼患眼与正常健康眼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方法 横断面研究。临床确诊为青光眼的30例患者50只眼(青光眼组)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者27名41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青光眼患眼行中心30°阈值视野检测,视野平均缺损(MD)值<6 dB者28只眼,MD值≥6 dB者22只眼。采用无创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检测两组受检眼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暗室内采集600、570 nm波长的眼底像,应用仪器配套软件分析距离视盘中心1.5~3.0个视盘直径的1级或2级视网膜动脉、静脉血氧饱和度值。对比分析青光眼组、正常对照组以及青光眼组中不同MD值受检眼之间视网膜动脉、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结果 青光眼组及正常对照组受检眼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4.52±6.51)%、(93.47±6.30)%;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57.57±7.96)%、(52.60±7.70)%;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分别为(36.59±4.69)%、(42.41±6.73)%。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受检眼比较,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949,P=0.343);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318,P=0.001);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48,P<0.01)。青光眼组MD值<6 dB、MD值≥6 dB患眼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3.38±6.33)%、(95.71±6.54)%;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54.83±6.10)%、(61.07±8.79)%;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分别为(38.12±4.34)%、(34.64±4.49)%。青光眼组MD值≥6 dB与MD值<6 dB患眼比较,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857,P=0.063);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99,P=0.009);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
魏丽清聂莉钱振彬赵士鑫徐小琼窦仁慧潘伟华
关键词:血氧测定法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观察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PSTA)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黄斑水肿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息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记录。利用OCT自带软件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MT)。53只眼中,缺血型RVO黄斑水肿(缺血型组)27只眼,平均logMARBCVA为0.82±0.37,平均CMT为(662.1±216.7)μm;非缺血型RV0黄斑水肿(非缺血型组)26只眼,平均logMARBCVA为0.41±0.23,平均CMT为(548.0±161.9)μm。两组患眼logMARBCVA、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5、2.258,P〈0.05)。所有患眼均行单次PSTA治疗,注射曲安奈德悬浮液0.4ml(含曲安奈德40mg)。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1、3个月logMARBCVA、CMT与治疗前IogMARBCVA、CMT的异同以及药物、眼部注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个月,缺血型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分别为0.76±0.37、0.79±0.41;非缺血型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分别为0.32±0.25、0.27±0.29。非缺血型组患眼平均logMARBCVA较缺血型组患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2、5.240,P〈0.05)。缺血型组患眼治疗前后平均logMAR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6,P〉0.05);非缺血型组患眼治疗前后平均logMAR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85,P〈0.05)。治疗后1、3个月,缺血型组患眼平均CMT分别为(534.7±223.4)、(470.8±234.7)μm,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27.4±28.3)、(191.4±34.6)μm。非缺血型组患眼平均CMT分别为(426.2±188.8)、(371.3±200.6)μm,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03.1±33.
褚梦琪毛剑波朱莎陈亦棋吴素兰张赟陶继伟赵士鑫沈丽君
巩膜外加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及中央厚度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外加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及中央厚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就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1例(31只眼)作为手术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双眼角膜滞后量cornea hysteresis,CH),角膜阻力因子(cornea resistance factor,CRF),角膜补偿眼压(cornea—compens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cc),模拟Goldmann眼压值(goldman—corrected IOP value,IOPg),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内压GAT,A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orneacentralthickness,CCT)。收集与术眼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群为正常对照组26人(26只眼),测量参数同手术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手术前后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组、正常组术前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及中央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眼CH术前为(10.48±1.17)mmHg,术后1周降至(8.41±1.6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为(9.28±0.9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恢复正常(10.12±0.7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P〉0.05)。CCT术前为(544.74±29.02)μm,术后1周升至(561.52±34.叭)斗m,术后1个月降为(532.23±30.3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为(536.55±29.03)μm,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术前为(9.40±1.47)mmHg,术后1周降为(8.77±1.5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5),术后1个月时恢复正常。对侧眼无显著变化。结论巩膜外加压术后角膜滞后量先降低后升高,术后3个月时恢复正常;角膜中央厚度先升高后降低,至术后3个月时仍低于术前水平。
佘相均何吕福赵士鑫毛剑波蒋璐洪明胜董玉桂郑斌陈峰沈丽君
关键词:巩膜外加压术角膜中央厚度眼反应分析仪
不同眼内填充物对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影响
目的:  比较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术中玻璃体腔内填充过滤空气或BSS盐平衡液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第一诊断为特发性黄斑前膜、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1例74眼。...
赵士鑫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割填充物视力
文献传递
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后囊膜切开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被引量:15
2014年
背景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病率高,其主流治疗方法是后囊膜切开术,但是目前缺乏对PCO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评估PCO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的视力及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方法 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12年9-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拟行Nd∶YAG激光治疗的PCO患者200例250眼,术前所有患者按视力损害的程度不同分为无或者轻度视力损伤(1级)、中度视力损伤(2级)、重度视力损伤(3级)和盲(4级),并由同一位眼科医师对纳入的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视力和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问卷-25(NEI-VFQ-25)调查问卷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3周检测并分析患者的单眼和双眼视力,采用NEI-VFQ-25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中的各项条目分别计为0~4分,评价结果为调查问卷的累积分数.结果 所有患者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前双眼视力(LogMAR)及NEI-VFQ-25评分分别为0.47±0.44和59.1±13.0,术后3周分别为0.30±0.30和72.1±15.9,患者术后的双眼视力和NEI-VFQ-25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8、22.01,P<0.05).PCO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后3周NEI-VFQ-25调查问卷中12类视觉生活质量相关的项目,如一般健康状态、总体视觉情况、眼痛、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社交功能、精神健康状态、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驾驶、色彩视觉和周边视野等方面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各级视力损害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在NEI-VFQ-25调查问卷评分均有明显改善(t=21.20、8.39、3.18,P<0.05). 结论 PCO患者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视力联合视
何吕福佘相均赵士鑫毛剑波洪明胜蒋璐董玉桂沈丽君
关键词:晶状体囊膜后囊膜混浊
巩膜扣带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征及角膜厚度改变
目的 研究巩膜扣带术对角膜生物力学特征及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筛选符合入选指标的实验组15例,利用ORA分别测量患者手术前、和术后1周、手术后1个月双眼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素(CRF),角膜补偿眼压(IOPcc...
佘相均何吕福赵士鑫郑斌陈峰沈丽君
增强深部成像OCT手动测量健康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
2016年
背景目前关于脉络膜结构变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成人和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但鲜见应用增强深部成像(EDI)-OCT技术测量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及其重复性研究的报道,且OCT成像的手动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是影响结果判断的主要因素。目的对EDI-OCT测量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探讨其在相关儿童眼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可靠性评价方法,采用EDI-OCT技术对2015年2-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49名矫正视力正常的7-12岁儿童进行视盘旁脉络膜厚度测量,受检者平均年龄(9.9±1.3)岁,均任意选择一侧眼作为受检眼。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师用Spectralis OCT的EDI模式对受检眼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mm区域的环形扫描,测量指标包括测量区全周脉络膜厚度以及颞侧、颞上、鼻上、鼻侧、鼻下和颞下各分区的脉络膜厚度。采取下列3种方法对测量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1)同一测量者2次测量结果的测量者内重复性分析;(2)不同测量者测量结果的再现性分析;(3)同一检查者对2次检测图像测量的检查者内重复性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重复测量的变异性进行评估,采用Bland-Altman分析对重复测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测量者内重复测量结果、测量再现性结果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的平均全周及各分区脉络膜厚度的平均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测量者内重复测量值、再现性测量值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值的ICC分别为0.971-0.993、0.827-0.982和0.974-0.991,测量者内重复测量、再现性测量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的全周平均视盘旁脉络膜厚度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2.4-9.7μm、-15.2-11.6μm和-16.3-19.1μm,这些差值临床上均可以接受。结论EDI-OCT手动测量健康儿童视盘旁�
吴西施陈茹茹赵士鑫廉恒丽吕喆沈丽君
关键词:脉络膜厚度儿童
内界膜剥除联合气液交换在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EM)患者行内界膜剥除联合或不联合气液交换对手术后视力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53例IE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标准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剥除黄斑...
沈丽君毛剑波赵士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