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英
- 作品数:43 被引量:161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象台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2015年5月山西中南部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 从天气背景入手,运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分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讨论了2015年5月6日山西中南部飑线导致的雷雨大风、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背景、中尺度环境场分析、大气不稳定层结等特点,并结合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
- 赵海英
- 关键词:飑线雷雨大风冰雹
- 文献传递
- 山西省北中部初冬一次暴雪天气诊断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探讨暴雪天气的成因和机理,为暴雪预报提炼技术指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15年11月5—7日出现在山西北中部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雪产生在高低纬冷暖气流相互作用的有利背景下,地面倒槽与回流共同作用的形势中,冷空气从高压中分裂南下在东北平原堆积是回流形成的机制;(2)低空、超低空急流的维持和叠置,为暴雪的出现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水汽通量大值区与低空急流的位置很吻合,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与暴雪区很吻合,对暴雪落区预报有明显指示意义;(3)回流降雪的开始与辐合上升关系密切,当回流干冷东北风到达山西北部,与低空偏南暖湿急流汇合形成切变线和干线时,降雪开始,此后随着切变线和干线的南下,降雪也逐渐向南扩展。切变线和干线是此次暴雪的抬升触发系统,切变线和干线北侧的东北气流起着冷垫作用,使暖湿气流沿冷垫爬升,促使上升运动加强,促使暴雪产生。
- 赵海英赵桂香李新生赵海荣申李文
- 关键词:暴雪低空急流切变线
- 近40年晋城地区霾日数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根据山西晋城地区5个气象站1987—2016年历史地面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霾日数的变化趋势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晋城地区霾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现极显著增加的趋势。全年霾现象冬季出现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每年深秋到次年初春时分(10月—次年3月)是一年中霾现象多发时段。M-K突变检验表明,晋城地区霾日数在1987—1992年间呈现减少的趋势,在1993—2016年间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在1996年后增加趋势显著。同时,1996年是晋城地区1987—2016年间霾日数突变开始的时间。小波分析显示,近30年来,晋城地区霾日数存在显著的12~16年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变化。1996年后,等值线分布逐渐由12~16年的年代际尺度向4~8年的年际尺度倾斜。特别是在2012年至今的霾现象偏多期内,周期变化在时域内表现异常显著,表明这段时间处于霾现象的显著多发期。
- 赵珺赵海英
- 关键词:气候特征小波分析
- 以色列农业气象与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
- 以色列有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时间短且凉爽多雨,夏季时间长且炎热无雨.全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干旱缺水严重,干旱沙漠地区占全国面积60%,可耕地面积非常少,水资源极为匮乏.在这样世界上最严酷的气候条件下,以色列根据农业...
- 赵海英
- 关键词:农业气象气候变化干旱灾害
- 文献传递
- 2015年5月山西中南部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研究飑线带来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特点,为日后此类天气的预报工作提取可利用的预报指标,利用稠密气象观测资料,对山西中南部一次飑线造成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次飑线过程发生在高空冷涡与地面倒槽相配合的不稳定大气环境下。飑线的发生、发展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密切相关,强对流天气区有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配合,并表现出气压陡增、温度骤降、风速变大的飑线天气特征,垂直结构表现为高层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平流之上,垂直风切变很大,湿度层结下湿上干,低层湿空气很薄,中高层干燥,这种层结特征决定了这次飑线过程以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为主。在雷达拼图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飑线弓形回波特征。
- 赵海英董文晓赵珺申李文赵建峰
- 关键词:飑线过程强对流天气
- 山西多次暴雨过程微物理方案敏感性试验
- 为了能够使中尺度数值模式更精确预报暴雨天气过程,为提高暴雨短期预报业务能力,笔者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山西汛期的5次暴雨个例分别进行分析和多次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 申李文赵海英
- 关键词:暴雨WRF模式
- 文献传递
- 近45年山西省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33
- 2008年
- 利用山西省108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降水量资料,研究了近45年来山西省降水变化。结果表明:东亚季风对处于季风边缘带山西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进一步分析夏季降水,发现了更为精细的山西省季风边缘带;1964年和1965年仍然是山西省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年份;年降水量的下降趋势十分显著,下降最显著的地区出现在阳泉以西的喇叭型中部区域内;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降水突变,北太平洋海温导致东亚季风的年代际变化是山西降水突变的可能原因;降水存在准3年、准6~7年的年际和准11年、准16年的年代际周期振荡。
- 张国宏郭慕萍赵海英
- 关键词:降水东亚季风突变小波分析
- 基于GIS的极端气象灾害预警与评估集成系统
- 苗爱梅郝寿昌武永利李苗王洪霞贾利冬武捷赵海英王正旺袁怀亭
-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还远不能适应;监测能力及天气预测预报水平还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发布时效和覆盖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气象灾害综合防御和救助体系尚未建...
- 关键词:
-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
- 重旱背景下山西春季一次异常暴雨过程分析
- 2012年
-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物理量场,对山西春季一次重旱背景下的异常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北两支低值系统相互作用是这次过程的预报着眼点,两支低值系统在山西发生同位相叠加,其前方的西南气流合并加强,导致对流层中低层西南急流加强,上升运动加剧,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环流条件。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表明,地面东西路冷空气的交替影响也是山西出现持续性降水的原因。物理量场的分析表明,降水落区与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θse的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赵海英赵建峰
- 关键词:异常暴雨相互作用
- 近60a山西省极端气温事件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区域增暖的响应被引量:1
- 2023年
- 基于山西省境内70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使用8个不同的极端气温指数分析其1960—2019年近60a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日最低气温极大值、日最低气温极小值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2)极端最高(低)气温的极大、极小值均上升,并且大部分地区极端气温的极小值增温幅度更大。(3)山西省平均气温呈显著变暖趋势,平均每10a增加0.26℃,空间上气温增幅呈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各极端气温指数对气候变暖具有较好的响应,其中霜冻日数对于山西省区域增暖的响应最显著,其次为日最低气温极大值。(4)山西省半干旱区的日最低气温极小、极大值增温更快,冰冻日数减少速度快;半湿润区的热夜日数增加速度快,霜冻日数减少速度快。
- 李娜武永利赵桂香钱锦霞李芬赵海英韩普
-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气候变化